描寫讚美關帝廟的好詩好句
描寫讚美關帝廟的好詩好句
【第1句】這座山,山勢嵯峨,鋪錦疊翠,山中飛鳥參差,鹿鳴呦呦;這片鹽湖,鹽澤萬民,堪稱中條山下一池雪;這塊沃土,阡陌縱橫,鍾靈毓秀,孕育燦若星河的仁人志士。臨山繞湖,一組龐大的古建築在林木的葳蕤之中,巍然屹立。這裡,就是武廟之祖——解州關帝廟。
【第2句】關帝廟是為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關羽而興建的.關羽與後人尊稱的“文聖人”孔夫子齊名,被人們稱之為武聖關公.一座關帝聖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風的展示;一尊關公聖像,就是千萬民眾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託.
【第3句】春秋樓,掩映在參天古樹之間,大氣磅礴。上下兩層迴廊勾欄相依,供遊人憑欄遠眺。簷下木雕龍鳳、祥雲、花鳥、人物等圖案,剔透有致。重樓之上,神龕暖閣的板壁上刻寫著全部《春秋》。龕閣正中,有關羽側身夜觀《春秋》像,神情專注。無帝王之肅穆,具文雅之氣質;無神、聖之飄渺,備常人之平和。去了凡俗的粉飾,還了關公的本真:至情至義,弘雅有信;耿介拔俗,瀟灑出塵。讀《春秋》,行大義,河東之士譜寫了一曲傳唱千古的盛歌。凝視良久,我輕聲一嘆。故人,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
【第4句】英風萬古鬚眉在,故土千秋草木香”。這是清人馬允邵為武聖關公撰寫的一副。頌揚關公的楹聯不計其數,這副對聯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僅禮讚了允文允武乃聖乃神的關公,而且還特別關注了關公故土的草木。想必馬先生是到過關公的故鄉,並在神聖的廟宇中與這裡的草木有過神交,領略過這些千秋草木的神奇,才有感而發,下筆入聯。
【第5句】關帝廟所處高臺初始為北宋皇帝祭農、飧宴群臣的場所。後來大興土木,廣建廟宇,就建了這樣一座關帝廟,當時前來上香的人摩肩接踵,水洩不通,幾乎要把廟宇擠破。每逢大地回春,周邊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景色優美。門楣上方內壁鐫有“敕修”二字,彷彿是在向世人敘說著關帝廟當時的輝煌和興盛。
【第6句】在常平關聖家廟的正殿——崇寧殿前,有兩棵古柏分峙左右。這兩棵柏樹樹齡均在1800多年,樹圍需數人合抱。更為奇特的是,這兩棵樹離得如此之近,樹形卻大相徑庭。殿左的一棵形如蒼龍,勢欲凌空;殿右一棵在根部突兀一球,酷似猛虎之頭。來來往往的人都眾口一詞稱兩棵樹為“青龍”、“白虎”。殿內,關羽帝裝端坐,神態矜持;殿外,左青龍、右白虎,氣象威嚴。
【第7句】這座已有1400年曆史的古建築群,規模相當宏大,面積達一萬八千多平方米,是由南北兩部分組成。南為結義園,內有君子亭、三義閣、牌坊、假山……周圍桃林茂密,身臨其境,大有“三結義”的風韻。一眼望到紅磚砌起的“萬代瞻爺”牌坊上,橫掛著“扶漢人物”、“大義參天”、“精忠貫日”三塊大匾。僅僅十二個字。卻多麼精闢、多麼高度地概括、評價了這位“五虎上將”之雄。
【第8句】殿前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鐵桿旌旗飄搖,華表左右相對;中置焚表塔兩座,氤氳青煙,繚繞而出,有如蘊藏著一種攝魂的力量縈繞著一闕神秘的音韻……我,若有所失。月臺寬敞,勾欄曲折。重簷歇山式琉璃殿頂,簷下施雙昂五彩斗拱,額枋雕刻富麗堂皇。殿周的石柱迴廊上雕有蟠龍,姿態各異,鬚眉畢張。撫摸著這些蟠龍,便觸及歷史殘留在它們身上的斑駁:這些蟠龍,奮尾翹首,是否在默誦著東漢末年古雅的悲歌?
【第9句】“氣肅千秋”坊屹立於春秋樓前,為關帝廟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坊。它曾毀於大火,清朝末年重新修建,“氣肅千秋”四字為慈禧太后所題,四字周圍有精美的花鳥紋飾。眾所周知,慈禧當年一手遮天,即使隱於簾後也不願居於人下。牌匾上的紋飾也打破常規:鳳舞於龍上,象徵著太后權力威儀至高無上。從此這個不合道統的違制之物存在至今。
【第10句】的確,當你踏上關聖帝君家鄉的土地,走進武廟之冠的解州關帝廟和關廟之祖的常平關帝家廟,在關公左右,真的有一些看似平常的草木卻一點都不尋常,它們歷千秋風雨,閱萬世滄桑,不僅散發著虔誠的芬芳,而且閃耀著道德的祥光,不僅跳出“草木無情”的窠臼,而且知仁、知義,向善、向勇,顯現出另一種“聖賢”風尚。百年古桑:一棵樹執著的感恩
【第11句】當文明駛入高速的快車道,人們不免逡巡尋覓,顧盼流連。矚望那些悠遠深邃的歲月,那些軍馬遠逝、旌旗零落後早已寧靜的角落,以便讓飄浮的心靈端坐:去守望,去聆聽,去穿越時間的隧道,感悟歷史的啟示。而解州關帝廟,恰恰是一段具有鮮活生命的歷史,一座弘揚忠義仁勇的聖殿,一介之士及君及聖的見證。朝聖,就是拜謁自己的先輩,打探塵封的歷史,諦聽故人那聲裂帛穿雲的鄉音。
【第12句】在關帝家廟的娘娘殿前,有一棵古桑。這棵桑樹看似與其他的桑樹並無二致,其實卻與眾大不相同。且不說它五根五枝上下對應有如人工雕造,只說它一年內花果五開五熟,不僅令參觀者稱奇,連植物專家至今也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科學的解釋。老百姓說,家廟裡供奉關家祖孫五代,桑樹每年結出五次果實,象徵著關家“五世同堂”,並把這棵桑樹稱為“五世同堂桑”。
【第13句】廣場寬宏,古樸典雅的廟牆不掩殿堂的飛簷斗拱,碧色琉璃。隨著遊人,我次第而進。入門,一彎虹橋臥波。我盤桓橋上,眼下一池綠水緩緩流淌。晨風乍寒,幾隻大鵝搖曳湖上,面喙相親,說著悄聲的話兒。偶地輕劃翅羽,撩起滴水殘星,濺跳在碧水的紋波上,叮咚,叮咚。冬陽漸暖,赤面鳳眼,長髯飄逸的聖容於我一閃而過。仁君護佑,萬物洵和,朝聖的心情,變得緊切起來。
【第14句】來到解州關帝廟的後院,春秋樓迎面矗立,“氣肅千秋”木牌坊如屏拱衛,刀樓、印樓分峙兩翼。在這四個著名的建築物中間,挺立著四棵千年古柏。駐足柏樹蔭下,四樹互不相干,並無特別之處。然而,當你移步於後院門口,回首仰望,你會有驚奇的發現:在木牌坊的頂端,有一條巨龍正騰空飛舞,栩栩如生似是人為修剪。
【第15句】建安二十四年冬,關公敗走麥城。兄弟焚心,飛遇害閬中,帝歿白帝城,獨留山河空對月。這絕非偶然,劉備曾說:“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兄弟相繼而去,攜手黃泉。正如《左氏春秋》所言:“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桃園結義”的故事,情撼天地。歲月,或許敵得過滄海桑田,卻難抵世道人心和相濡以沫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