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馬蹄寺導遊詞9篇
甘肅馬蹄寺導遊詞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遊從業人員,總歸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怎樣寫導遊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甘肅馬蹄寺導遊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甘肅馬蹄寺導遊詞1
馬蹄寺這裡有數不清的石塔和鑿於峭壁上的千佛洞,三十三天、藏佛殿、馬蹄殿、藥王殿、格薩爾王殿等,堪稱中國石窟藝術的傑作。此外,開闊寬敞的蘭花坪,如五朵蓮花盛開的蓮花峰,飛流直下的臨松瀑布,蔥蘢的原始森林和可一試騎姿的草原,更是叫人流連忘返。馬蹄寺距張掖市區62公里。
屬國家4A級景區。張掖肅南裕固民族自治縣境內有山,其名為馬蹄,傳說天馬降至人間,留馬蹄印於此山之巔,遂有馬蹄山之稱,而山下寺廟也因山得名。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於當時的北方軍閥割據,混亂一片,加之歷代王朝更替,戰火綿延,馬蹄寺原有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多被毀於戰火之中,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馬蹄寺、觀音洞以及眾多石窟等。
馬蹄寺在北涼時期,最早為漢傳佛教寺院,後來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院,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東科爾寺的屬寺。寺院自建寺以來,香火就極為鼎盛,最盛時的僧眾可達1000餘人,而建國初期僧眾也尚有50餘人,足可見歷史上馬蹄寺的輝煌。時期,馬蹄寺再一次遭到嚴重破壞,不僅寺中石窟、壁畫、佛像幾乎被毀壞殆盡,就連石窟外的建築都蕩然無存。現在的馬蹄寺所存的三十三天石窟、馬蹄印石窟、藏佛殿石窟、勝果寺、千佛洞石窟等,多為改革開放之後重新修復,而寺中主要的建築如大雄寶殿、站佛殿、觀音殿、藥師殿等多為明萬曆年間舊跡,實為不幸中之大幸。
這些殿閣雖經歷百年風雨侵襲,但仍巍峨屹立於百丈懸崖之上,給人以視覺與心靈的巨大震撼。而寺中收藏的晉代的站佛、北魏時的文殊菩薩寶劍、清康熙帝的龍袍、乾隆帝的馬鞍等眾多文物,更令人感嘆歷史風雨滄桑和馬蹄寺曾有的輝煌。44元(包含風景區內所有景點)西關車站和汽車南站每天定時有班車開往馬蹄寺。或者全程包車,費用120元左右。可以在馬蹄寺裕固民族帳篷內欣賞到裕固民族歡快熱情的草原歌舞,並品嚐獨特的銀碗美酒和手抓羊肉。
甘肅馬蹄寺導遊詞2
張掖馬蹄寺風景名勝區,地處甘肅省肅南裕固民族自治縣境內,距張掖市60公里的臨松山下。山頂一石窟內留有深深的馬蹄印跡,史載系天馬神蹟,馬蹄寺由此而得名。
被譽為人間仙境的馬蹄寺風景名勝區集石窟藝術、宗教文化、民族風情、自然風光為一體,豎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森林公園。
馬蹄寺石窟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群開鑿於十六國北涼時期,距今約1600多年的歷史,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七處組成,分佈在10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金塔寺、千佛洞等石窟內一些早期的形制、造像與壁畫都保留著古拙挺拔和淳厚朴實的特點和風格。
馬蹄寺是歷史上河西走廊的佛教聖地之一,早期崇信漢傳佛教,元代以後藏傳佛教在此興盛,藏語為“卓瑪讓象”,意為菩薩自然出現的地方。漢傳和藏傳佛教同時並存,是馬蹄寺的一大特點。
形似觀音菩薩蓮花寶座的蓮花仙峰腳下,五彩繽紛的民族帳篷,似朵朵爛漫的山花爭奇鬥豔。飽蘸裕固民族、藏族、蒙古族民族盛情的風俗接待服務,為遊客提供草原特有的風味食品、帳篷旅館和民族歌舞,會使您親身體驗到少數民族的獨特的風情習俗。
甘肅馬蹄寺導遊詞3
馬蹄寺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北距張掖市65公里,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始建於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存於普光寺馬蹄殿內,成為鎮寺之寶。馬蹄寺石窟的獨特之處在於千佛洞有500多個摩崖佛塔窟龕,規模寵大;金塔寺中的大型肉雕飛天古樸稚雅,為國內僅有;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層二十一窟,寶塔形排列,內有佛殿,外有迴廊,共開內外窟龕達49孔之多,造型奇特。馬蹄寺環境秀麗,山青、水秀、峰奇、洞異堪稱四絕。遊客在這裡旅遊還可以住裕固族帳逢,喝青稞酒,吃手抓肉,體驗草原遊牧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馬蹄寺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始建於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存於普光寺馬蹄殿內,成為鎮寺之寶。
馬蹄寺石窟的獨特之處在於千佛洞有500多個摩崖佛塔窟龕,規模寵 馬蹄寺大;金塔寺中的大型肉雕飛天古樸稚雅,為國內僅有;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層二十一窟,寶塔形排列,內有佛殿,外有迴廊,共開內外窟龕達49孔之多,造型奇特。馬蹄寺環境秀麗,山青、水秀、峰奇、洞異堪稱四絕。遊客在這裡旅遊還可以住裕固族帳逢,喝青稞酒,吃手抓肉,體驗草原遊牧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馬蹄寺在北涼時期,最早為漢傳佛教寺院,後來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院,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東科爾寺的屬寺。寺院自建寺以來,香火就極為鼎盛,最盛時的僧眾可達1000餘人,而建國初期僧眾也尚有50餘人,足可見歷史上馬蹄寺的輝煌。
時期,馬蹄寺再一次遭到嚴重破壞,不僅寺中石窟、壁畫、佛像幾乎被毀壞殆盡,就連石窟外的'建築都蕩然無存。現在的馬蹄寺所存的三十三天石窟、馬蹄印石窟、藏佛殿石窟、勝果寺、千佛洞石窟等,多為改革開放之後重新修復,而寺中主要的建築如大雄寶殿、站佛殿、觀音殿、藥師殿等多為明萬曆年間舊跡,實為不幸中之大幸。 這些殿閣雖經歷百年風雨侵襲,但仍巍峨屹立於百丈懸崖之上,給人以視覺與心靈的巨大震撼。而寺中收藏的晉代的站佛、北魏時的文殊菩薩寶劍、清康熙帝的龍袍、乾隆帝的馬鞍等眾多文物,更令人感嘆歷史風雨滄桑和馬蹄寺曾有的輝煌。
可以在馬蹄寺裕固族帳篷內欣賞到裕固族歡快熱情的草原歌舞 馬蹄寺,並品嚐獨特的銀碗美酒和手抓羊肉。
這裡有數不清的石塔和鑿於峭壁上的千佛洞,三十三天、藏佛殿、馬蹄殿、藥王殿、格薩爾王殿等,堪稱中國石窟藝術的傑作。此外,開闊寬敞的蘭花坪,如五朵蓮花盛開的蓮花峰,飛流直下的臨松瀑布,蔥蘢的原始森林和可一試騎姿的草原,更是叫人流連忘返。
甘肅馬蹄寺導遊詞4
位於肅南裕固民族自治縣境內,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民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石窟始建於北涼,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馬蹄寺石窟是一規模宏大的石窟群體。它包括七個小石窟群,迤邐近三十公里,豎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民間傳說:天馬下凡時一蹄落在了這裡的一塊岩石上,踩下了一隻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馬蹄寺、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七個小石窟群。每個小窟群,多的有三十餘窟,少的有兩窟,總共有七十多窟。
這些石窟中最早的建於晉代,是敦煌人郭瑀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的隱居講學處,後人增塑像佛,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
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改名普光寺,寺內原存的金鞍、龍袍,系清代乾隆賜給的御物。馬蹄石窟由於歷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齊稱為河西佛教勝地的三大藝術寶窟。
馬蹄寺石窟群,從東晉以來,歷經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民國到現在有1600多年的歷史,它是省歷史悠久、藝術價值很高的文物古蹟之一。馬蹄寺石窟的獨特之處在於千佛洞有500多個摩崖佛塔窟龕,規模寵大,是體驗草原遊牧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甘肅馬蹄寺導遊詞5
馬蹄寺風景名勝區,地處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距張掖市6 O公里的臨松山下。山頂一石窟內留有深深的馬蹄足跡,史載系天馬神蹟,馬蹄寺由此而得名。被譽為人間仙境的馬蹄寺風景名勝區集石窟藝術、宗教文化、民族風情、自然風光為一體。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森林公園馬蹄寺石窟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群開鑿於十六國北涼時期,距今約16 0 0多年的歷史,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七處組成,分佈在1 O 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內。
金塔寺、千佛洞等石窟內一些早期的形制、造像與壁畫都保留著古拙挺拔和淳厚朴實的特點和風格。那氣勢恢弘的“三十三天”,以7層2 1窟呈寶塔形開鑿於懸崖峭壁,令人歎為觀止;金塔寺內高肉雕彩塑飛天,在全國僅有;藏佛殿石窟規模之宏大,千佛洞石窟雕刻之精巧,雖非鬼斧神工,卻也有夢掛魂牽之魅力。馬蹄寺是我國河西走廊的佛教聖地之一,早期崇信漢傳佛教,元代以後藏傳佛教在此興盛,藏語為“卓瑪讓象”,意為菩薩自然出現的地方。漢傳和藏傳佛教同時並存,是馬蹄寺的一大特點。
形似觀音菩薩蓮花寶座的蓮花仙峰腳下,五彩繽紛的民族帳篷,似朵朵爛漫的山花爭奇鬥豔。飽蘸裕固族、藏族、蒙古族民族盛情的風俗接待服務,為遊客提供草原特有的風味食品、帳篷旅館和民族歌舞,會使您親身體驗到少數民族的風情習俗。尤其是全國獨有的裕固族,更會為您展示民族的特點和風采。近年來,先後投資1 0 00多萬元,建成了3 0。4公里的金馬公路、自來水工程、仿古商貿區、防洪、景區圍欄、3 5千伏變電站、景區人行步道、民族景點接待等。景區內水電齊全、交通便捷、通訊網路遍佈。年均接待中外遊客達1 0萬/人次。
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光臨馬蹄寺,來馬蹄寺時親筆題詞“祁連松柏挺拔俊秀,各族人民情深意長”,原國務院副鄒家華視察馬蹄寺,親筆題名馬蹄賓館為臥龍山莊,原國務院副姜春雲、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孫起孟、國務委員陳至立、全國政協副主席陳錦華、王文元、楊汝岱、張思卿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財政部、公安部、勞動部、教育部、文化部、農業部、交通部、外交部等部委和省上領導光臨馬蹄寺極大的鼓舞了肅南各族人民。
馬蹄寺風景名勝區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景色秀麗的臨松薤谷,那“清泉掛碧峰’’的壯觀飛瀑;那媚材埠林,雲衣迷陘,嵐氣襲人的綺麗風光;六月飛雪,夏無炎暑,遊人到此,尋古攬勝,避暑遊玩,會使您留戀忘返。群山起舞,松柏鼓濤,溪流鳴唱,萬花頜首,我們將以寬鬆的投資環境,優惠的地方政策,真誠歡迎八方客商來馬蹄寺旅遊區投資開發建設,熱情好客的裕固族人民真誠歡迎國內外遊人前來觀光旅遊。
甘肅馬蹄寺導遊詞6
張掖馬蹄寺風景名勝區,地處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距張掖市60公里的臨松山下。山頂一石窟內留有深深的馬蹄印跡,史載系天馬神蹟,馬蹄寺由此而得名。
被譽為人間仙境的馬蹄寺風景名勝區集石窟藝術、宗教文化、民族風情、自然風光為一體,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森林公園。
馬蹄寺石窟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群開鑿於十六國北涼時期,距今約1600多年的歷史,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七處組成,分佈在10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金塔寺、千佛洞等石窟內一些早期的形制、造像與壁畫都保留著古拙挺拔和淳厚朴實的特點和風格。
馬蹄寺是歷史上河西走廊的佛教聖地之一,早期崇信漢傳佛教,元代以後藏傳佛教在此興盛,藏語為“卓瑪讓象”,意為菩薩自然出現的地方。漢傳和藏傳佛教同時並存,是馬蹄寺的一大特點。
形似觀音菩薩蓮花寶座的蓮花仙峰腳下,五彩繽紛的民族帳篷,似朵朵爛漫的山花爭奇鬥豔。飽蘸裕固族、藏族、蒙古族民族盛情的風俗接待服務,為遊客提供草原特有的風味食品、帳篷旅館和民族歌舞,會使您親身體驗到少數民族的獨特的風情習俗。
甘肅馬蹄寺導遊詞7
馬蹄寺位於張掖的肅南縣,關於馬蹄寺還有一個傳說呢!
從前有一個民族很弱小經常被別的族欺負,可有一個國王不想被別的民族欺,就帶領著子民奮起反抗,而後一直打到了張掖的肅南縣的一個地方,有一天,國王安排軍隊去休息,自己去觀察一下週圍的情況,他到一個巨大的山洞口,他正準備休息且下在觀察,可從山洞口飛出來一條龍,嚇的國王的馬跳了起來,石頭上留下了一副完好無缺的馬蹄印,嚇的國王馬上騎馬返回了部隊。第二天一大早,國王就帶領軍隊到了那個巨大的山洞口,看見了那幅馬蹄印,於是國王命令軍隊在這修一座寺院,這座寺院大約花了3年的時間才修建完畢,修好後,人們問國王為寺院取什麼名,國王說就叫馬蹄寺吧!因為我的寶馬在這座寺旁邊的石頭上留下了一幅深深的馬蹄印。人們聽了國王的解釋就全然明白了。
現在,馬蹄寺已成旅遊勝地,好多外來遊客都會來看看那塊石頭上的馬蹄印,到寺內燒香拜佛,以求得平安。如果遊客累了,還可在寺內休息。
甘肅馬蹄寺導遊詞8
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石窟始建於北涼,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馬蹄寺石窟是一規模宏大的石窟群體。它包括七個小石窟群,迤邐近三十公里,豎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民間傳說:天馬下凡時一蹄落在了這裡的一塊岩石上,踩下了一隻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馬蹄寺、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七個小石窟群。每個小窟群,多的有三十餘窟,少的有兩窟,總共有七十多窟。
這些石窟中最早的建於晉代,是敦煌人郭某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的隱居講學處,後人增塑像佛,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
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改名普光寺,寺內原存的金鞍、龍袍,系清代乾隆賜給的御物。馬蹄石窟由於歷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齊稱為河西佛教勝地的三大藝術寶窟。
馬蹄寺石窟群,從東晉以來,歷經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民國到現在有1600多年的歷史,它是省歷史悠久、藝術價值很高的文物古蹟之一,馬蹄寺石窟的獨特之處在於千佛洞有500多個摩崖佛塔窟龕,規模寵大;是體驗草原遊牧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於當時的北方軍閥割據,混亂一片,加之歷代王朝更替,戰火綿延,馬蹄寺原有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多被毀於戰火之中,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馬蹄寺、觀音洞以及眾多石窟等。 馬蹄寺在北涼時期,最早為漢傳佛教寺院,後來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院,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東科爾寺的屬寺,寺院自建寺以來,香火就極為鼎盛,最盛時的僧眾可達1000餘人,而建國初期僧眾也尚有50餘人,足可見歷史上馬蹄寺的輝煌。
馬蹄寺的又一次被破壞發生在動亂的十年時期,不僅寺中石窟、壁畫、佛像幾乎被毀壞殆盡,而且石窟外的建築則更是蕩然無存。馬蹄寺所存的三十三天石窟、馬蹄印石窟、藏佛殿石窟、勝果寺、千佛洞石窟等,多為改革開放之後重新修復,而寺中主要的建築如大雄寶殿、站佛殿、觀音殿、藥師殿等多為明萬曆年間舊跡,實為不幸中之大幸,這些殿閣雖經歷百年風雨侵襲,但仍巍峨屹立於百丈懸崖之上,令人不禁驚歎古人卓越的建築技藝,給人以視覺與心靈的巨大震撼,而寺中收藏的晉代的站佛、北魏時的文殊菩薩寶劍、清康熙帝的龍袍、乾隆帝的馬鞍等眾多文物,更令人感嘆歷史風雨滄桑和馬蹄寺曾有的輝煌。
甘肅馬蹄寺導遊詞9
順著去馬蹄寺的山路向上走,我看到路邊各種樹木鬱鬱蔥蔥,樹上的樹葉綠油油的,遍地小草青得逼眼,各種野花遍地都是,散落在草叢之中,景象漂亮極了。我們坐的小車在這漂亮的景象裡行駛了大約一個多小時,才看到神秘的馬蹄寺。
為什麼神秘呢?因為馬蹄寺修建在大山的懸崖峭壁之上,傳說是漢朝著名的霍去病將軍建造的。它取名馬蹄寺是因為上馬蹄寺的石階旁邊有一塊大青石,大青石上面有一個馬蹄印,傳說是霍去病將軍騎的馬留下的。山下前寺院當中有一個很大的香爐,佛堂裡面供著千手觀音等佛像,但是,最吸引我的還是院左側的一口井。那口井裡面的水很清很涼,所有的遊客都會舀上一勺喝上幾口,聽寺裡面的和尚講,井水雖然很清很涼人喝了卻不會拉肚子,相反還能治百病。我很想看看井底到底有什麼讓井水如此神奇,但井卻深不見底。這口神秘的井叫飲馬井,傳說是霍去病將軍飲馬的地方。
沿著峭壁上的石階向上攀登,可以走進懸崖峭壁上懸掛的馬蹄寺。寺的周圍分佈著大小不等的廟,每一座廟裡都供著不同的佛像。原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千佛洞。我十分驚歎,古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在懸崖峭壁上修建了這些佛教建築。也許,這這也是馬蹄寺神秘的其中一個原因。
我感覺馬蹄寺神秘極了,漂亮極了,大自然太美了,給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