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去酒吧》讀書筆記

《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去酒吧》讀書筆記

  剛看到書名《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去酒吧》還以為是以故事的形式重塑了哲學流變,然而看完本書,發現並沒有太大關係。反倒是以一種幽默風趣的方式科普了哲學體系,打破了哲學的生澀難懂壁壘。書中舉例的哲學名詞和各種主義,看完全書的讀者真的能記住明白嗎?我也只能呵呵了。

  響起自己過去看的脫口秀,只記得有那麼個場景,但當我努力回憶現場說了啥,腦子卻一片空白,剩下的只有那種快樂,舒服的感覺。這本書,大概可以起到這個作用,讓人傾然一笑,舒爽。哦對了,也許這本書能讓你提升社交能力,當你需要向對方解釋生澀難懂哲學觀點的時候,幽默的方式不失一種樂趣。

  看每本書,其實它們都有一個對標的使用者和使用場景,讀者往往拿哲學範本去衡量一本哲學普及的書,那樣做會讓人沮喪,“這樣的書也能有人去讀?”

  這樣的'想法會失去定位,牛頭不對馬嘴將成為常態,邏輯混亂也揭示這個人的膚淺。然而當我認真嚴肅的對著《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去酒吧》發呆的時候,腦海呈現出鴨嘴獸和柏拉圖的形象,它們兩站在一起,矗立在酒吧門口,打算用各自的、特別的方式社交,明顯柏拉圖擅長用哲學,鴨嘴獸擅長用自己的形象逗笑。時間流逝很快,幾個小時過去,分開行動的兩人,卻撩不到妹子。這在情理之中,只有嚴肅沒有幽默顯得沒有情趣,僅靠可愛幽默吸引人沒有內涵留不住人。所以它們都會失敗。

  光明偉岸的背後藏著黑暗,嚴肅的段子反而讓人覺得生活化。脫口而出確實很難,但不妨礙把這些哲學段子背出來,可以稍加熟練後就能運用自如。有了柏拉圖的哲學內涵,配合鴨嘴獸的搞笑幽默,那麼酒吧?聚會?只要到時候不怯場,那麼就會成為焦點。

  我在思考哲學是什麼?

  那麼,這就是哲學?

  看過作者另外一本《隨著伊壁鳩魯去旅行》,我可以肯定的說,是的,這是哲學。後面我還想加一句,“這不是哲學的全部”。哲學源自愛智慧,智慧夠過觀察,發現而來。其物件,大自然,你我他,物非物都可以成為觀察、發現的物件。

  書中段子,比如這則。

  一位矮小的老婦人是個基督徒,每天早上都會走到自家門前的走廊上高呼:“讚美耶和華!”而每天早上住在隔壁的無神論者會對她喊:“上帝不存在!”

  這種情況持續了數週。一聽到老婦人高呼:“讚美耶和華!”鄰居就回敬道:“上帝不存在!”

  日子一天天過去,老婦人遇到了經濟困難,沒錢買東西吃。她走到前廊祈求上帝賜予自己一些食物和日用品。第二天早上她走到前廊,發現那裡放著自己昨天祈求的食物和日用品。理所當然地,她高呼:“讚美耶和華!”

  無神論者從樹叢後面跳出來,說:“哈!這些東西是我買的。上帝不存在!”

  女士面帶微笑地看著他,高呼道:“讚美耶和華!您不僅把食物和日用品賜予了我,還讓撒旦付了錢!”

  瞧!這篇帶著機智幽默的段子,以生活化的方式論述了無神論者和有神論者之間不可調和的邏輯矛盾,爭論了上千年也不可能調和。看完這個段子,讀者很容易理解哲學家想要表達的邏輯矛盾。無神論者與有神論者的思考出發點就完全不同。這就是哲學。

  然而,後半句“這不是哲學的全部”,哲學發展流變,從一個主義到另一個主義,從形而上學到語言邏輯分析,已經發展成一個龐大的體系。僅從一則段子入手瞭解大概,激發大腦的邏輯逆轉,靈光閃現,已足夠。要窺視方方面面,成為自發現象,還需真靜下心,花時間研讀原典。

  讀完這本書,覺得哲學不過如此,那麼會產生輕視智慧的嫌疑;如對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有了一個深刻的認知,這對研究哲學的學術人士來說,未免不是一件壞事。畢竟翻完《物演通論》也無法知道作者想要傳達什麼的人比比皆是,你說是讀者智商不夠呢,還是書太深?

  糾結這個問題會忘記哲學的本來面目,智慧及其價值如不具有普世性,那麼它無法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變的更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