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寒假大學生的下鄉社會實踐總結

關於寒假大學生的下鄉社會實踐總結

  社會實踐是講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全人類或大多數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認識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一起來看看寒假大學生的下鄉社會實踐總結,歡迎讀者參考!

  寒假大學生的下鄉社會實踐總結1

  大學第一個寒假慶幸自己能有這麼一次三下鄉的經歷,收穫滿滿,寒假的生活因此變得充實快樂。

  13個人因為這一次三下鄉聯絡在一起,一起經歷歡樂擔憂的日子,一起不顧形象的拉歌,男女對唱;一起夜傾情,暢談理想;一起燒柴煮飯,煙霧繚繞;一起到菜市場跟那些阿姨砍價,蹩腳白話;一起上課,追趕打鬧;一起玩誰是臥底,其樂無窮;一起...... 和你們在一起的感覺,簡單開心,一點都不拘束。

  我不看重能夠在這一次的三下鄉中得到什麼,參加什麼比賽抑或是為了那個實踐證明,這些都不重要,我覺得最寶貴的財富是在這麼短短的七天中能夠找到這麼多可以這麼聊得來的朋友,真心很難得,雖然開學大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但我們感情長存,套用一句“夏日微笑,未完待續 ”。

  這一次三下鄉的主角是小朋友們,老實說,如果沒有這一次去支教的經歷,我也許不會深入去了解到底什麼是留守兒童,不會去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無數人眼中的弱勢群體,不會去走進他們、瞭解他們。上網搜了一下“留守兒童”,原來“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 。頓時我才驚醒原來自己曾經也是個留守兒童,因為我的小學和初中,爸爸一直都是在外地工作,只有過年才回一次家,每一次的相聚都是很短暫,每一次的家長會都是我媽去開的。

  在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情況下,孩子們有心事找不到傾訴的物件,當看到孩子們在qq簽名上寫的東西,“殘缺的布偶,遺漏在街頭”、“無謂的等待,無期盼的等待,等待的未來只能給我一片蒼茫,要靠自己去創造自己的未來”,我清楚他們內心的感受,他們有多渴望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陪伴在自己身邊。但對於孩子們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何嘗不想自己的孩子跟在自己身邊,但沒有把他們帶在身邊確實是一個痛苦與無奈的現實選擇,因為承受不起城市教育和住房高支出,即使父母把他們帶在身邊,也無法很好地照顧他們,讓他們留在親戚家或由爺爺奶奶照顧,只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孩子們住在親戚家裡,不僅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呵護,有時甚至受到親戚冷漠對待,小小年紀的他們不僅要安排自己的一切,還要幫忙照顧小弟弟小妹妹。

  因為我之前個人經歷,所以在社會實踐支教過程中,與孩子們接觸的時候,我知道他們內心多渴望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每一次與爸爸媽媽的相聚,他們內心有多麼期待,多麼珍惜;每一次與爸爸媽媽的分離,他們內心是有多麼不捨,多麼傷痛!

  在支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因為得不到父母情感上的鼓勵和關心,孩子們的心理會有點異常,有的孩子們性格有點孤僻,不喜歡開口,下課也只是跟自己比較熟悉的夥伴呆在座位,不願接觸其他小朋友。

  孩子們平常接觸最多的能給他們引導就是老師,所以老師們要多關心、多鼓勵、多引導他們,透過支教的形式,讓更多的大學生可以走進他們,給他們帶去正能量,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不要去重複他們父母的道路,靠知識改變命運。孩子們的發展不僅牽涉到他們個人的命運,也牽涉著整個社會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寒假大學生的下鄉社會實踐總結2

  短暫的寒假即將過去,快樂的時光彌足珍貴,但那短暫的經歷總是耐人尋味的。這短短几天的社會實踐有汗水,有歡笑,更有沉甸甸的收穫。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驀然回首,雖然沒有很長時間的鍛鍊,但卻給我帶來的影響遠沒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讓我們有機會到社會的大課堂去見識世面,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

  儘管我所幹的工作只是一個小單位的辦公室打掃,工作很簡單,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卻體味到了很多。它給我帶來更多的是絲許的欣喜,是獲得成果後的喜悅。

  在這次短暫的實踐活動中,我感受到了自己微薄的力量,以及獻出自己的一點點力量所得到的貢獻。雖然這工作很簡單,看似只是一點點的體力活,不過,在這一過程中,我一方面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增強了自己的口頭表述能力,學會了與人交流,真正走出了課堂,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學習,充實自我,讓別人享受到自己的成果,使自己有了收穫後的喜悅。

  有時候感覺工作還是有點辛苦,比較乏味,但我更多的感覺到的是我在成長,有意義的成長。而且在另一方面,我也感受到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因為自己沒有什麼實踐經驗,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的知識又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沒有與人交流的口才,而且有的東西以前沒有嘗試過,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理所當然。但是在那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中,我正漸漸把那些“錯誤”減少。

  這次的實踐活動還讓我懂得了,我們現在還處於學習階段,沒能真正瞭解到工作的難處和辛苦,和自己踏入社會所要面臨的種種問題。想想現在的我能在這麼好的環境下讀書,我們就更應該要學會珍惜,而不應該整天在家無所事事。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擁有知識的人,更加需要的是擁有各方面的能力、綜合素質較強的人才。如果我們光靠在學校汲取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從現在開始,更重要的是注重自己能力的培養。

  寒假大學生的下鄉社會實踐總結3

  專業實踐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實現人才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也是我校社會實踐活動的重點專案。寒假期間,我校學子仍不忘學習,結合專業知識深入到基層社群、企事業單位相關部門開展調查、觀摩、實習就業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瞭解相關行業動態,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堅實基礎。

  搭建鍛鍊平臺 彰顯專業特色

  我校學子在實踐中結合專業知識,彰顯專業特色,同時也為公司、社群農村的發展提出了好的建議,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發揮專業特長,昇華專業知識。1月19日,計算機學院實踐隊員來到XX縣XX鎮XX村開展了主題為“科技知識大下鄉,維修電腦送技術”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在後郎灣村專門設定了電腦維修點,村民們把出問題的電腦帶到維修點上,實踐隊員對幫助部分村民重灌電腦系統、檢查膝上型電腦的故障來源以及交給他們一些清理電腦的小技巧。材料學院服務隊走進付莊,展開“走進社群,關注廚房衛生”社會實踐活動,宣講健康生活方式,為他們講授健康飲食知識,送上愛心廚具。1月24日,法學院寒假社會實踐分隊走進東昌府區許營鄉村向村民發放法律宣傳資料,重點宣講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農村土地承包、婚姻法等內容,並講解如何利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理論聯絡實際 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我校學子深入農村社群、企事業單位掛職鍛鍊,積極建立實踐基地,參與就業型活動,充分做到了在實踐中注重服務,在工作中提升能力。

  建立就業創業見習基地,搭建成長平臺。1月21日,體育學院寒假社會實踐隊赴聊城市東昌府區美國金仕堡健身會所進行實地參觀考察,並進行“聊城大學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掛牌儀式,以美國金仕堡健身會所為依託為廣大體育學子提供廣闊就業創業平臺。1月22日,商學院實踐小分隊來到冠縣金鑫肉類加工有限公司舉行了“青年創業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商學院與金鑫肉類加工有限公司建立長期合作的關係,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將定期組織同學進入進行實踐。生科院、計算機學院等學院先後建立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的建立,為廣大青年學生的成長髮展提供新的機遇和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也為用人單位與我校大學生開展互動、增進了解以及選人用人搭建了平臺。

  實踐出真知,專業實踐活動為我校大學生與企業之間搭建了交流就業的平臺,加深同學們對企業發展的瞭解,鞏固和深化同學們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其理論聯絡實踐的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就業應聘體驗,見習提升能力

  就業實踐,提升能力。當前擇業就業是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巨大挑戰,為了解相關行業動態以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為擇業就業找到正確方向,我校學子積極參與就業型實踐活動。

  校學生會就業創業服務部走進聊大生態園,參觀了由汽車學院20**級學生李強創辦的聊城市開發區開元農產品有限公司,觀摩學習菜園規劃整理、體驗蔬菜的種植過程、面對面訪談交流,社會實踐隊員主動和公司員工一起清理菜園、土壤回收,對於清理出來的土壤進行裝袋回收利用,感受到創業的艱辛。材料學院組織學生走進金帝集團進行調研、觀摩、實習等就業實踐活動,參觀了溝球波形靜音保持器生產車間,瞭解相關材料的效能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技師的指導下,學生親手參與實踐,實際見習產品的生產工藝和流程。計算機學院攜手IT軟體公司,共同提高專業技能為了解企業人才需要,開闊就業前景計算機學院格創計算機協會組成的實踐隊伍走進天森海納軟體公司,以貼近職場,瞭解企業人才需體驗開拓軟體工程視野。

  透過“就業見習”之旅,同學們與用人單位近距離接觸學習,瞭解了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要求,更好地提升同學們的實踐能力、團隊意識與綜合素質,拓寬了科研創新的視野。有利於當代大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和專業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投身實踐覓真知。我校大學生透過“搭建鍛鍊平臺”、建立“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就業應聘體驗”,開拓視野,瞭解社會,深入生活,從而培養廣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奮發成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為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提供了機會,為以後的就業墊下基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