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文學愛好者-古文摘抄分享

致文學愛好者-古文摘抄分享

  愚人不才,於大氣文章之作法,已無言辭,故摘抄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一段,與眾文友共享: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遊。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遁心。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後使元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夫神思方運,萬塗競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驅矣。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於意,密則無際,疏則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餘觀當今之創作,大多沈溺於“閒情”之作,其文學修養與襟抱之境界已然無存。“閒情”之優者,蓋發用事之意志,浪漫之性情,然對經世之改造已別無他用。吾認為,文人之作,字裡行間當發遇艱危而不退、鐵肩擔道義之義理。昔《逍遙遊》與《齊物論》中“姑射神人”、“獨於天地精神往來”無不表不計個人得失、超然曠世之精神。創大氣之作,一則可抒心底之摯情,二則可鑄不朽之文章。

  積學乃創文之首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吾等創作須不套作、不偽飾、不抄襲,故批閱數十載,研閱馴致,酌理富才可謂積學。今日眾文友多為“素材”所累,絞盡腦汁。然誦讀乃歷世之綱要,不得廢止,清晨之間可吐納珠玉之聲,放浪於老莊、孔孟、佛道之間,兼顧國家之時事,此素材可得也。

  寫文不可任情恣意,作無病之聲、素白無味之辭,故需尋聲定律。今白話文雖已成主流,然則白話文亦有語言流動之美感,平仄定律可尋。故“散文詩”脫世而出,此乃散文尋聲定律已久之故。

  文人之思,須“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不受萬物羈絆。寫作時當平心靜氣,凝慮萬千,視同萬里。孟子常雲“吾養吾浩然之氣”,故氣不可偏廢,文思之氣,貴在虛靜,洗滌靈魂,此氣之可存也。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詩可以興、觀、群、怨,文辭亦然。於天地萬物,感山水之靈動,日月之精華,乾坤之執行,大氣文章唾手可得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