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閱讀答案
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第16-17題。(共12分)
文段一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漢朝與西域的使者、商人開始把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透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和歐洲,又把西亞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條溝通東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后,西漢的商人還經常出海貿易,開闢了一條通往西方的海上交通貿易要道。從廣東出發,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在此,中國的瓷器、絲綢、糖、五金等多種貨物被運送至埃及、羅馬,並進口香料、寶石等。有的學者根據陸上絲綢之路加以引申,稱它為海上絲綢之路。至明清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上絲綢之路,貿易繁盛。
16. 根據文段一內容,請寫出西漢時期“絲綢之路”發展的兩個表現。(4分)
文段二
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絲綢之路”這個名稱,因為他經過考察,認為當時路上運輸的是絲綢。而另一些學者則有不同的看法。儘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絲織品,但這隻說明“絲綢之路”確實由東向西運送過絲綢。一條路的貨物流向應是雙向的,從東向西運送的主要是絲綢,那麼從西向東運的主要是什麼呢?
考古發現,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經鑑定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和田玉首開了我國中原與邊疆、與西方交流的運輸通道。到了漢代,絲綢商人利用這一古老的“玉石”通道又發展了絲綢貿易,中原地區的西域玉石消費量更是隨之大增;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從西域來的'玉石廣泛用作飾品、禮器、藝術品等。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歡迎的物品。可以認為“絲綢之路”叫做“絲玉之路”更為貼切。
17. 根據文段二的內容,寫出“另一些學者”關於“絲綢之路”名稱的“不同看法”及其理由。(8分)
答:看法:
理由:
(二)(共12分)
16.答案示例:
表現一:在陸上發展到海上,“絲綢之路”的線路增多。
表現二:出口物品由絲綢擴大到陶瓷、糖等,貿易種類擴大。 (共4分每點2分)
17.答案示例:
看法:“絲綢之路”叫做“絲玉之路”更為貼切。
理由:①應該以雙向運送的主要貨物命名一條路。
②絲綢之路是在“玉石”通道上發展而來。
③西域玉石在中原被廣泛消費,最受歡迎,說明絲綢之路上由西向東運送的主要貨物是玉石。
(共8分。“看法”2分,“理由”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