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勝利85週年的徵文(精選9篇)

長征勝利85週年的徵文

  一、長征勝利85週年簡介

  在紅軍長征勝利85週年之際,退役軍人事務部褒揚紀念司、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烈士遺骸搜尋鑑定中心)梳理總結長征歷史,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致力講好長征故事,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的指導下拍攝製作了《我們的長征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5週年》短影片,用長征精神之燈,照亮新時代的前進路!

  二、長征勝利85週年的徵文(精選9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徵文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知道徵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征勝利85週年徵文(精選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長征勝利85週年徵文1

  “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長征是不怕苦、不怕死的現實參照。許多人以重走長征路、重吃長征苦的方式,瞭解中國革命,激發奮鬥精神。

  一直以來,長征精神就以一種不朽的光輝激勵著一代代國人奮發圖強,萬里徒步、雪山草地,艱辛之途令人敬佩與感慨。革命先輩用汗水與生命換來了富強民主的新中國,更以堅韌不拔的昂揚鬥志攻堅克難。吃苦、吃苦、再吃苦,為理想信念而永不放棄,是當下每一名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必備“食糧”。

  艱苦奮鬥歷來是黨的光榮傳統,“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更是寫入黨章,成為黨員的必循之規。誠然,長征是黨的光輝一頁,其吃苦精神更是應當回望銘記、學習踐行。何止於老一輩的“傳奇”,每一代傳承、每一個典範,無不昭示著吃苦精神所帶來的一切利好,有xx、xx等革命前輩為新中國的建立不懈躬耕,也有焦裕祿、谷文昌等優秀幹部惠及一方民生,直至今日,吃苦精神仍歷久彌新。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小到修身、大到治國,無不是積累了無數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所吞下的“苦”,幹事創業,沒有一番紮實的專業功夫和吃苦耐勞的實幹精神,一切都是空談。其實放眼各領域和生活中,吃苦精神的廣佈何止一隅,奧運健兒的賽場激揚、高考學子的金榜題名、抗洪救災的保民安民、事業有成的驕傲榮光,哪一樣不是吃得苦中之苦換來的。事實上,吃苦本身從來沒有那麼輝煌和鏗鏘,縱觀普通勞動者,基層民警為一個線索蹲守一天一夜,扶貧幹部為摸清底數走遍了山區,環衛工人傍著路燈喝一口涼水,老師深夜備課打一個哈欠……吃苦體現在每一個日子裡、在每一件小事中,吃苦已經融入了每個職業和人群,浸潤在個體和集體的幹事創業氛圍中,告訴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要所成,必吃苦!

  回望長征,如今何種苦,會有長征苦?粗茶淡飯,總好過樹皮草根;衣著簡樸,總好過補丁加身。

  而今,全國上下正朝建成全面小康加速邁進,從嚴治黨號角響起,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尤須深入推進,時勢之下,對於吃苦精神已不只是“提倡”而是“必須”。80年滌盪、80年不朽,如今,我們又走在這個時代新的長征路上,更需要長征精神鼓勁助威。幹事創業,橫下一條心吃苦,以苦踐行、苦中作樂,不忘初心不忘本,為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和民族事業盡獻心血、鞠躬盡瘁。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人,這樣的人是不怕吃苦、樂於吃苦的。回望長征、沉思過往,唯精神堅不可摧,不妨甩開謀事創業的膀子,用浸潤一生的辛苦為頁頁功績奠基。

  長征勝利85週年徵文2

  5月22日上午,劉伯承帶著隊伍前進了,他讓肖華領導的工作團走在隊伍最前面。突然,山林中傳來“嗚嗬、嗚嗬”的喊叫聲,只見山路上站著幾百名彝族青壯年,他們手持棍棒、槍支、石塊、長矛和弓箭,不停地呼喊著、奔跑著。這時,肖華和通司令走上前去,向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彝族人耐心的解說紅軍的宗旨和借道北上的目的,並表示願意和他們友好合作,並說紅軍劉司令願意與彝族首領結盟修好。很快,紅軍得到回話,彝族沽基家首小葉丹願與紅軍結盟。

  當天下午,劉伯承與小葉丹在肖華的安排下見面。小葉丹見面前這位司令戴著眼鏡,態度和藹,連忙摘下頭帕,按照彝族最虔誠的禮儀下跪行禮。劉伯承急忙把小葉丹扶起來,親切的說:“紅軍是保護窮人利益的,我們打仗目的就是要把壓迫百姓的人消滅,我們應該結尾兄弟,聯合起來打土豪,不要自己打自己。”一席話說的小葉丹心裡熱乎乎的,他忽然站起來說:“劉司令你的話句句說道俺心窩裡去了。按照俺們的傳統習慣我們今天歃血為盟,兄弟相稱。”劉伯承爽快的答應了。

  小葉丹喊了一聲,幾個黎族人跑上來手裡提著一隻羽毛十分美麗的大公雞,端著兩碗清清的水。小葉丹左手抓雞,右手握著大鐮刀,口中唸到:“五月二十二日,劉司令,小葉丹結義為兄弟。”說完舉手割斷雞喉,鮮紅的雞血滴進碗裡,劉伯承也舉碗發誓,說罷,兩人舉碗一飲而盡,靜靜的山谷頓時一片歡騰。讀到這裡,我為紅軍長征的壯舉而自豪。

  長征勝利85週年徵文3

  長征,一部讀不完的書。

  當數萬紅軍踏上征途,近代逐個正處於生死存亡的歷史關口。紅軍長征以慷慨悲壯的血戰,絕處逢身的轉折,感懷溫暖的情誼,悲喜傳奇的記錄將長征這部驚心動魄的壯麗詩篇呈現在讀者眼前。

  直到今天,紅軍戰士那“拋頭顱,撒熱血”的壯志情懷,還讓我們記憶猶新。紅軍跋山涉水、爬冰臥雪、草根果腹、皮帶充飢、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轉戰烏蒙山、強渡嘉陵江、激戰獨樹鎮都撒滿了紅軍戰士的遍地熱血。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乾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進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髮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乾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乾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作為少先隊員的我們不得不被紅軍頑強的毅力,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然而我們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我們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創造的業績中了,而是要自強、自立,創造二十一世紀的偉業。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我們從紅軍長征中收穫了堅強、智慧、勇敢、自信、頑強、團結……那麼,我們我們就要將這些品德付諸與祖國的建設中去。把自己的成長、成材同祖國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絡起來。立愛國之志,成報國之材。我們的過家將成為世界的強國,我們的民族將成為宇宙的驕子,讓我們攜起手來,書寫嶄新的歷史,奏響未來更有力的強音!

  長征勝利85週年徵文4

  在毛主席的詩裡有這樣的幾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幾句詩體現了我們的紅軍在過草地,爬雪山的過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礙而終止前進道路的精神。

  長征的開始,不是我們紅軍願意走的,是被迫的。國民政府以各種各樣的襲擊,使我們的紅軍傷亡很慘重。紅軍在長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備國民黨和日本侵略者,面對著前後的圍攻,使我們的紅軍有了許多作戰經驗。

  特別是在面對著國民黨一次又一次的“圍剿”前面,使紅軍有了更好的戰鬥措施,那就是”避敵主力,誘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乾淨,利落地粉碎了敵人的反革命“圍剿”。紅色政權巍然屹立在中華大地上,同國民黨政權對峙。

  紅軍繼續北上,他們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想想當時的情景,是多麼的危險,在飛奪瀘定橋的時候,可是又驚又險,每一個人只有一塊木版,然後把木板架在鐵鏈上,就這樣一步一步的爬過去,只要稍不小心,就會掉下洶湧的狂瀾巨浪中可我們的紅軍戰士們卻克服了重重險阻。正因為有這樣的驚人的毅力,奪下滬定橋長征所以能勝利。

  1935年1月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衙門在領導的第五次反“圍剿”中,由於軍事上的錯誤指揮,導致失敗的局面,給中共中央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遵義會議的召開,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領導,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的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問題,是中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

  最後紅軍長征於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結束。可是紅軍八萬人只剩下了三萬人。

  紅軍長征的歷史事件,將會在中國歷史永遠保留著,告訴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代,紅軍長征是多麼的艱難,但是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重重險阻,我們要學習紅軍的勇敢精神,敢同敵人作鬥爭。紅軍的種種英雄事蹟,將會在我們的歷史上永放光芒。

  長征勝利85週年徵文5

  今天,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85週年紀念日。想那八十五年前,中央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率領下,經過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了重大的犧牲,翻過了一道道山,涉過了一道道水,行程兩萬餘里,終於到達了陝北。

  實事求是地說,長征,是我們黨和軍隊,由於一錯再錯的'錯誤路線的領導,迫於嚴酷形勢的一次無奈的戰略大轉移。“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紅軍主力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這是老紅軍蕭華同志所創作的《長征組歌》裡對中央紅軍離開江西革命根據地時的悲壯寫照。

  但是,正是在這個戰略大轉移的過程中,一次次失敗的教訓和血的事實,使我們的黨和軍隊認清了錯誤路線的本質和危害,從而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銳目光洞察形勢,用他那軍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揮紅軍,戰勝了無數的艱難險阻,終於到達了陝北,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也使中國革命走向了一個新的起點,從此踏上了勝利的坦途。

  在長征勝利以後的歲月裡,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著中國人民前赴後繼,用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又經過了十幾年的艱苦鬥爭,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長征,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沒有改革開放的今天。而在堅苦卓絕的長征過程中所形成的長征精神,正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輝煌勝利的強大精神保證。

  歲月悠悠,轉瞬已經八十五年過去了。當年那支衣衫襤褸、疲憊不堪,依靠著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實現共產主義,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讓全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軍隊,已經成為了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的國家武裝力量,成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師。撫今追昔,讓我們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正因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撐,我們的紅軍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理想和信念,是革命勝利的可靠保證!可以設想,如果沒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說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現在,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的祖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千變萬變,人民群眾的理想和信念沒有變,對黨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沒有變。人民群眾渴望革命老傳統、老作風的迴歸,期盼著革命老前輩為之奮鬥的目標早日實現的願望沒有變。

  隨著時光的流逝,老一輩紅軍戰士大都作古,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卻留存了下來,成為了我們黨,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現在,在我們的黨內,特別是在一些領導幹部中,很有一些人對長征精神,對老紅軍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對革命的老傳統不屑一顧,有的甚至於肆無忌憚地糟蹋這些寶貴財富,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誰褻瀆了紅軍的精神和信仰,誰就是人民的敗類,就是人民的罪人!

  現在,我們新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著新的長征。而長征精神必將為激勵和教育全黨、全國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在新的長征中實現我們的最終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長征勝利85週年徵文6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餘里的艱苦跋涉,歷時一年的風風雨雨,衝破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封鎖,終於勝利到達陝北。回顧漫漫征程,展望紅色前景,毛澤東欣然揮毫《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是勝利的人們的歡呼,是自豪者的歌唱!長征,偉大的長征,舉世矚目的長征,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創造的英雄壯舉,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以世界所罕見的艱難困苦,鑄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徵。在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之際,我們既要回顧昨天的歷史,更要展望明天的藍圖。我們要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回顧昨天,我們為中國工農紅軍而驕傲:368個日日夜夜,種種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自然界的悽風苦雨無時不在折磨著紅軍戰士,地方軍閥、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無時不在考驗著紅軍戰士的堅強鬥志。然而,偉大的紅軍戰士勝利了!瞧!那冰冷的空蕩蕩的十三根鐵索,他們“飛”過去了;瞧!那高聳入雲的大雪山,他們翻過去了;瞧!那杳無人煙的草地,他們?f過去了。翻越了18座崇山峻嶺,渡過了24條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個地方軍閥部隊的包圍,挺進和順利通過了6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這支由年輕人組成的紅色大軍,面對著上百萬武裝精良的敵軍,攜帶著數量龐大的輜重,在一個地球上最為險峻的地帶迂迴穿插,最終征服了行程中的艱難險阻,戰勝了征途上的悍匪強敵,揮師北上,會師延安。這偉大的勝利,怎不讓今天的人們發出長久地神奇的感嘆?

  是呀,敵人的圍剿算什麼?湍急的金沙江、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算什麼?只剩幾根鐵索、令人毛骨悚然的瀘定橋又能算什麼?那高聳入雲的大雪山和杳無人煙的大草地,這些曾被人們視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險”,不是都被我們這些可敬的紅軍戰士征服了嗎!

  長征,它將一個鋼鐵般的意志、一股奪取勝利的勇氣和一股巨人般的力量存留進了人類史冊。堅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撓地求索,無所畏懼的前進,向著理想勇敢奮鬥,沒有哪一個詞能夠像“長征”那樣,包含了所有這些令感動崇高的精神和象徵意義。

  光陰荏苒,一晃85年過去了。長征的故事卻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被記憶的浪花沖淡,長征精神在中華大地上,無時無刻不在閃耀著燦爛的光芒:憑著長征精神,我們的老一輩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趕走了帝國主義列強,打敗了蔣介石,建立了人民共和國!憑著長征精神,我們的新一代研製了原子彈、氫彈,衛星上了天,宇宙飛船在太空中翱翔……

  展望未來,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光輝熠熠地立在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史冊中,成為我們中國人民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

  我們,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一定會好好學習,天天上向;發揚長征精神,向世人寫好一份圓滿的“中國人民走向世界”的宣言書,做偉大中國邁向21世紀的宣傳隊,成為播種社會主義祖國繁榮昌盛勝利種子的播種機!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

  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5週年,近日,吉大附中七年級同學赴井岡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本次活動以拓展教學、重走革命路、緬懷革命先烈,學習井岡山精神為切入點,透過情景教學,現場教學以及音樂教學等形式,讓同學們深刻理解革命英烈傳奇故事,體會到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幾天的接受教育過程中,老師同學在紅米飯裡咀嚼革命歷史,在南瓜湯裡回味武裝鬥爭,好像依稀聽到震撼山河的炮聲,耳邊縈繞著革命黨人面對屠刀發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吶喊。在心靈的不斷震撼中,大家紛紛表示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井岡山精神是偉大而永恆的,不但不會被歲月的風塵所遮蔽,而且會代代相傳,源遠流長。

  這次活動適逢長征勝利85週年,我們組織這樣的活動是希望同學們可以感受幸福生活的得來不易,體會艱苦奮鬥的意義,感悟紅旗的顏色寓意,從此樹立報效祖國的長久信念。

  吉大附中副校長說:“這次井岡山之行給孩子心裡播種了敢於吃苦、勇於拼搏、敢於擔當的種子,也會點燃信仰之火,揚起理想之帆。”

  走進紅色搖籃,鑄就精神家園,是此行的目標。在這幾天的實踐中,學習們收穫良多,無論是烈士陵園祭奠帶給孩子們的震撼,還是重走紅軍路帶給孩子們的意義,都直擊他們靈魂深處,對他們的毅力,意志力都是一次洗禮,尤其讓他們體會感恩,學會珍惜有非常好的助益,必然會對他們產生很久遠的作用,相信也會讓他們的信仰點亮今後的人生。

  這次不同尋常的活動,讓我在井岡山深刻體驗了革命先輩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革命精懷;踏著他們的足跡,追尋革命先輩的道路,使自己的靈魂在重溫這段歷史中得到洗禮和昇華,令我終生難忘。

  長征勝利85週年徵文7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5週年之際,我們要傳承好長征精神,走在前作表率,在民族復興的新長征路上繼續前進。

  85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兩萬五千裡,這個數字濃縮了一段血與火的征程,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長征精神,是一座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豐碑,永遠鐫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堅定,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都風雨如磐不動搖。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面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我們的能力有與當前發展任務“不適應”的一面,存在著思想理論水平不高、依法執政能力不強、解決複雜矛盾本領不大的“本領恐慌”,我們有精神懈怠的危險,這就得需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良好作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要堅持學用結合,做到知行合一,堅定“四個自信”。我們要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險。經常修身,才能鞏固初心,不嚴格修身,初心就可能蛻變,甚至完全忘記。我們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覺悟和熱情,適應時代發展和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努力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裡手,成為有知識、懂業務、勝任本職工作的內行。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鬥。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前提是牢固樹立宗旨意識,關鍵是為人民大眾創造幸福生活。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更加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重實際、辦實事、求實效,更加自覺、更加堅定、更加努力為實現中“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繼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頑強拼搏、奮勇前進。

  長征勝利85週年徵文8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是激勵著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征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裡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

  偉大的長征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繫群眾、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著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著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長征勝利85週年徵文9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詩。長征精神不僅是我們的立國精神,而且是我們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全面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長征途中,紅軍經歷了千難萬險,克服了重重困難,用自己的崇高理想、堅強意志和血肉之軀,終於取得了兩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經過長征的千錘百煉,我們黨在思想上不斷成熟,成為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成為中國革命贏得最後勝利的中堅力量。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到三峽精神、青藏鐵路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它們的源頭,無不來自長征精神。

  長征的歷史不能忘,長征的精神不可丟。雖然時代變了,條件變了,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依舊沒有變。

  在當前開展的“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我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更應當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學習,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踏踏實實工作,主動作為、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