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南堂五首之五》《縱筆三首之二》的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蘇軾《南堂五首之五》《縱筆三首之二》的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閱讀下面兩首蘇軾的詩,然後回答問題。

  南堂五首①(之五)    縱筆三首③(之二)

  掃地焚香閉閣眠,          父老爭看烏角巾④,

  簟②紋如水帳如煙。        應緣曾現宰官身。

  客來夢覺知何處,          溪邊古路三叉口,

  掛起西窗浪接天。          獨立斜陽數過人。

  注:①蘇軾被貶至黃州時作,時年42歲。②簟:竹蓆。③蘇軾被貶至儋州(今屬海南省)時作,時年64歲。④烏角巾:隱士們喜戴的黑色頭巾。

  這兩首詩都是作者被貶時所作,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請結合詩中畫線句的內容進行分析。(6分)

  答:① 不同。前詩“客來”二句寫詩人夢中醒來,不知身在何方,但見西窗外水天相接,煙波浩渺。詩人不被貶謫所困,仍能悠然欣賞自然環境的清靜壯美,表現出一種曠 達、灑脫的情懷。後詩“溪邊”二句寫熱鬧過後,路人稀少,斜陽下詩人隻身獨處,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無聊賴地數過往行人。蘊蓄著詩人晚年被貶,對不幸 身世與不平社會的感嘆,表現出落寞與不平的情懷。②相同。後詩“溪邊”二句寫詩人悠閒地獨自站在溪邊的三叉路口,在斜陽餘暉下,數著一個個的過路行人。表 現出詩人擺脫了被貶的痛苦,心中滿是閒逸灑脫的情懷。

  賞析

  南堂詩正面寫安閒自得的情趣。“掃地”二句寫作者在南堂焚香掃地而晝寢,睡在細密的竹蓆上,帳子又非常輕柔。“客來”二句寫詩人睡夢中醒來,不知身在何方,但見西窗外水天相接,煙波浩渺。這樣以景收結,不僅表現了清靜而壯美的自然環境,而且與詩人悠閒自得的感情相融合,呈現出一種清幽絕俗的意境美。

  縱筆詩描寫詩人處境的寂寞。組詩的前一首從寂寞寫到熱鬧,這一首則從熱鬧寫到寂寞。起二句說詩人出門時,有許多“父老”圍著看他。他此時雖然像隱者、普通書生那樣戴著“烏角巾”,但“父老”們知道他是一個曾經做過“宰官”的不平常人。角巾是隱士們喜戴的頭巾,屢見於《晉書》記載。烏是黑色,杜甫《南鄰》詩有“錦裡先生烏角巾”之句。“現宰官身”,語出《法華經》,宰官,泛指官吏,用典無痕。蘇軾雖然在政治上屢遭打擊,屢受貶謫,但他才名極大,貶謫時經常有人歡迎他。他在黃州時如此,在惠州時也是如此,他詩中就有“到處聚觀香案吏”、“父老相攜迎此翁”之句。在儋州,“父老爭觀”,不只是“曾現宰言身”之故,而是他的文章、氣節之名,也略傳到海南中來。父老的親近足以自豪,但詩人說“緣”(因為)的是“宰官身”,又足自悲。這二句寫的是熱鬧中的寂寞,自豪中的'悲涼。後二句專寫寂寞,彌見悲涼。一陣的熱鬧過去之後,“路人”少到可“數”,環境的荒僻寂寞可知。詩人閒著無事在“數”這些“路人”,加以“斜舊”、“古路”,隻身“獨立”,顯得悲涼之至。但詩句只寫物象,不著議論,不抒情感,不露“寂寞”與“悲涼”的字樣,而寂寞與悲涼自在物象中見出。一個才高一世,在文壇、政壇都能大顯身手的蘇軾,落到這種境地,就其自身來說,是不幸,就國家來說,又是十分不公平。但詩人卻不自嗟嘆,而用自我欣賞、自我回味的心境來對待它。他的曠達胸懷蓋著內心的不平,但這種曠達只會把不平保持得更深微、更長久。這首詩的成功之處,就是能用恬淡的筆觸,不露痕跡地來反映悲涼情境,蘊蓄著身世的不幸和社會的不平,高情遠韻,餘味悠然,而客觀上卻會引起讀者極大的同情和為之產生憤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