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和無與倫比的《滕王閣序》

王勃和無與倫比的《滕王閣序》

  王勃寫下的《滕王閣序》不能僅僅當作一篇普通的文言文來講解,它的精妙絕倫需要我們用心體會。

  現在的學生在高考這根指揮棒的指引和影響下,漸漸地變得功利起來,幾乎學習一切都是為了考試;我們的老師更是如此,把一切古代的文章都當作高考文言文來講,這種現象真是令人痛心。所以我想,既然學生對於古文感染力的感悟能力明顯下降,那我的任務就應該是讓學生看到王勃《滕王閣序》的精妙絕倫之處,從而讓學生漸漸地喜歡上此類古文。

  於是,我把“王勃與《滕王閣序》的故事”作為激發學生好奇心和閱讀力的線索,提出了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並感悟文字的魅力所在。

  匯入:人免不得會遇到不解或忽視,但我們總要證明自己,總要向前邁步。

  ――贈予不可一世的王勃與無與倫比的'《滕王閣序》

  問題之一:

  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雲“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談。”

  閱讀第1段,思考王勃究竟寫了什麼內容,被閻伯嶼評價為“老生常談”?有人說王勃不懂得“潛規則”,你覺得呢?

  學生結論:

  當王勃接下紙筆寫《滕王閣序》的時候,我們覺得這個人似乎不懂得“潛規則”,但此時的近乎於拍馬屁的老套的開頭“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恰恰讓我們看到王勃不是不懂得“潛規則”,只是太相信自己的實力,不可一世的孤傲。不過,這僅僅是個開頭,是個開始。

  問題之二:

  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閱讀第2段和第3段,思考滕王閣之景在王勃的筆下有什麼特點讓閻伯嶼稱讚王勃為“天才”?你覺得這個“天才”的稱呼只說明閻伯嶼讚美王勃的才華嗎?

  學生結論: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被閻伯嶼一句“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言中了。其實,這不僅僅是兩句所有的美、所有的妙的作用,更在於閻伯嶼每天看到卻無法寫出的景被王勃這個不可一世的天才說了出來,說到了閻伯嶼的心坎兒上。

  這個極為欣賞王勃才華的閻公走了出來,賓主盡歡,在他心中王勃不僅是“天才”,更是知音。

  問題之三:

  閱讀第4段到第7段,思考王勃表達了什麼樣的情緒,能夠繼續和閻伯嶼產生共鳴?這種共鳴是不是古代文人的共鳴?

  自古文人莫不惺惺相惜,王勃的命運與才華不能相匹配而寫下的文字,何嘗不是閻伯嶼心裡所感嘆的事情?

  所以,宴會結束的時候,閻都督肯定沒有當初的悔意了,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列在《滕王閣序》裡,與這篇文章一起傳之千古而不朽的話,他也許更會慶幸今天邀請王勃的舉動,更會慶幸王勃的無禮,更會慶幸遇到了這個不可一世的天才。

  無論閻伯嶼多麼欣賞王勃,但盛筵難再,終須一別。王勃走下滕王閣,在大家的祝福聲中離開南昌,繼續踏上探望父親的旅程。他乘坐的船遇到颱風,王勃溺水,驚悸而死,年僅25歲。

  人生是無常的,上天是殘忍的,年輕的王勃就這樣離開了人間,也許正如電影《王勃之死》中一人說“子安的才情真不是你我之輩可以企及的啊”,另一人說“雖有才,未必有福,輕浮,炫耀,恃才傲物,這哪裡是能夠享有爵祿的德性,文才雖長,壽命必短,古來如此”。

  但人生也是公平的,年輕的王勃來到了南昌,來到了滕王,因他不可一世的才華貿然接受了即興寫作《滕王閣序》的邀請,用自己短暫的人生書寫了一個永恆的輝煌。

  結束語:人免不得會遇到挫折或不測,所以趁我們年輕,綻放出最絕美的自己。

  ――贈予不可一世的王勃與無與倫比的《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這樣的絕世珍品,教師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式把其魅力彰顯並渲染出來,從而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夠充滿興趣地走入文字,深入文字,從而喜歡閱讀古文,這才是根本。找到了根本,自然能更好地提升閱讀能力,應對高考便也從容自如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