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人類智慧的良知的文章評論

詩歌是人類智慧的良知的文章評論

  ——評“香遇土城——首屆遵義女詩人詩會”的貴州詩歌現象

  文||郭翰

  詩歌的美好,不是來自憑空的想象,而是來自生活的孕育,更是來自詩人心靈的打磨,是智慧,也是良知。——題記

  (一)

  30位遵義女詩人, 60餘位詩人、攝影家、微信達人,走進四渡赤水的主戰場,走進貴州習水土城,香遇詩歌。

  土城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貴州100個重點景區和貴州100個示範小城鎮之一,也是影響世界敵中國文化旅遊名鎮。土城有7000餘年的歷史,在這裡,貴州詩歌成為了劃時代的象徵。

  有人說,“詩歌是人類智慧的良知”,筆者對這句話非常敬仰,同時也十分感激。因為我們愛詩歌,也愛著這樣一群詩人。

  詩歌就是這樣一群人,共同完成一種美的創造,也共同遇見相互的文化靈魂,然後糅合,然後相互媲美。

  上個月,本次活動的策劃人、貴州省詩人協會秘書長郭思思就告訴了筆者出席詩會的名單,他說,是一席“香豔”的“美色”。

  我真有些猶豫,如此美好的春季,貴州就從來沒有如此浩大和細膩的文藝“叫板”,難道真能如願以償,大家真的都願意一撲現場“秀腹肌”。

  事實不僅出乎意料,活動還沒開始,就迎來一場“暴風雨”的前夜。

  首先是貴州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楊夢龍給予高度支援並專門為活動題寫名稱,省委副秘書長李裴賦詩讚揚,隨後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葉辛致電祝賀;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名詩人白漁為詩會題字;著名詩歌評論家、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譚五昌,省委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徐靜致電祝賀;其次就是微信平臺開始刷屏。難道真的就是一種奇特現象?難道真的就是策劃獨特。

  其實,這些都不是,恰恰再一次說明了,大家都愛詩歌,大家也都向往心靈深處的那份純潔。

  於是,筆者就想到了這個標題。

  (二)

  用“智慧良知”作為標題,此時筆者不是無中生有,更不是有意拔高主題。著名文藝評論家、詩人謝冕說過,“詩歌的生命與文化的傳統同在”。

  土城是一個歷史古鎮,在赤水河的邊緣,它就能牛上千年而不朽。

  如果說,歷史的厚重已經可以讓這裡驕傲一回,那麼感人至深的紅色文化,那就是新時代凱旋的開始。站在四面環山的青槓坡上,彷彿紅軍鏗鏘的身影向我們緩緩走來。廝殺聲不絕於耳,那種英勇,那種睿智,還有那種“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水似銀”的艱辛。

  貴州女詩人們聚集在這裡,是新時期的精神和靈魂呼喚,更是貴州文化“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再一次提升。

  過去的貴州,蘊含了無數文化的厚重,雖以蠻夷之地著稱,可從土城的時間上,似乎這些說法真的有些失去輕重。

  如今,“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時間在變,歷史在變,是不是人也同時在變。

  貴州詩歌一直是在夾縫裡存在,更是沒有形成一種對外傳播的“發功”之力,也就導致了貴州很多文化成了“掛空”的窘境。

  貴州不是詩歌的出產地,可卻是埋藏著詩歌愛好的“肥沃土壤”。

  歷史向前推,那就是俗稱詩畫書三絕的楊龍友 、黔中詩才周漁璜、西南巨儒鄭珍、宋詩派詩人莫友芝等等。

  可是從歲月的年輪上來說,他們似曾孤獨,也算是獨當一面,可最終都在歷史的長河中,落下了黔地爾爾的佚名。因為貴州“蠻夷”,因為貴州“剛烈”。所以才在一個時期內,久久遺忘。

  (三)

  全國著名詩人李發模在會上說過,郭思思和小語是貴州詩歌的一對“乳房”。形象生動,“乳房”是一種美,也是一種流暢、圓潤、優美的曲線,更是一種生命的付出。

  貴州省詩人協會2013年成立以來,被稱為詩歌義工和貴州詩歌保姆的郭思思,先後組織編撰了《中國詩歌地理》20餘部,如《遵義九人詩選》《長沙九人詩選》《拉薩九人詩選》《香港九人詩選》《深圳九人詩選》《神州九人詩選》《女詩人詩選》《00後九人詩選》等,組織策劃無數影響聲遠的詩歌活動,如9.18精神的還鄉詩歌朗誦會、2016首屆華語詩歌春晚貴陽分會場、貴州省兒童詩歌高峰論壇等,他1998年創辦的詩歌民刊《大十字》還被評選為21世紀中國12家新活力現代詩群流派,他執行主編的100期貴州民族報《民族文學週刊》在省內外引起專家們高度重視並擬列為大學課題研究,他策劃主編的《00後九人詩選》系全球首部00後詩歌結集,被評選為2014年中國文學十大新聞。因為詩歌不是獨立的,而是透過詩意形式和活動形式來呈現,才能讓詩歌的發展具有感染力。

  小語不僅出版了歌頌貴州發展主旋律的系列詩集,而透過主編《貴州詩人》雜誌,推出了貴州更多詩人。李發模老師的點評,可謂是語出驚人,而且形象具體。

  透過這次會議的交流,感覺貴州的詩歌,正是一種春天的新興氣象,給人無數的熱度和力度。偶爾空靈的貴州文化,多了一份靚麗的風景。這就是貴州詩歌的有力組織者和策劃者,還有發展的方向。

  當然,參加這次詩會的詩人們,除了遵義30位女詩人以及各地的很多詩歌奉獻者,同樣也會愛著詩歌,貴州其它還有更多的詩人,將有機會光臨不同的現場。相對來說,詩歌在貴州的傳播,已經形成了一種時代發展的詩歌能量。同貴州的發展一樣,有著越來越厚重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四)

  愛著詩歌不容易,真正的把詩歌當成生命之愛更不容易。因為有詩歌,所以能夠凝聚在一起。因為有詩歌,也才能讓貴州的山更美,水更美,風土人情更能吸引人。

  仁懷詩人餘利紅,或許之前“名不見經傳”,其實是一個默默耕耘文字的詩人,在此次交流會上,個性、深度、才氣,讓筆者“傾慕”。

  “橋與水,如青春的倒影與倒影中的愛情”選自贈送筆者的`詩集《勿忘我》詩篇《故鄉的雨水和黃昏》,“什麼碎了一地,從七月到九月,鋪出一條寂靜的路。”她的文字,讀起就有一種清新愉悅之感。不管詩作可否稱為“上乘”,最少讓人看到就十分喜歡。

  或者說,如餘利紅一樣的遵義詩人還有很多,至少在筆者的經歷下,目前更多的散文詩發現,還是不多。特別是選題筆觸方面,提筆吟誦的詩人,似乎有點越來越少。

  當然,從詩歌的角度,每一首詩歌都有作者的意向和主題選擇,每個人的詩作,也都有自己的所指。不能把詩歌當成一種工具去斷章,更多是要當成一種審美去欣賞。

  (五)

  貴州詩歌發展有王陽明思想的影響,每個區域也都有地方的文化影子。從郭思思編撰的《中國地理詩歌》系列詩集中,或許能找到一些解釋。

  此次在“香遇土城——首屆遵義女詩人詩會”上舉行的《中國地理詩歌:習水九人詩選》首發式,成了本次活動的亮點。陳長文、陳正林、白平、曾凡仲、劉喻、杜輝、鄭萬平、邱毅勇、郭思思等九位詩人都有一種情感深沉、志趣高潔、格調俊美、作品簡潔,特別對地方歷史與人文情懷的感概,一眼就能看出地方特色與地方文化的彰顯。

  從本次活動來說,集中展示了文藝、書法、晚會活動的形式,而詩歌是最終的體現。不管是詩歌朗誦,還是古城參觀,抑或紅色文化的再現,都集中說明了詩人們飽含情深的情感。

  或許貴州的詩歌都有這樣一種地域性,但相對來說,很多默默耕耘的詩人,更是注重對於詩歌的記憶和現實的感知。

  所以說,貴州詩歌,就是貴州文化的一種沉思的美。值得每個詩人認真感悟,也值得每個詩歌學者認真研究。

  (六)

  3月21日,是“世界詩歌日”,目的就是讓詩歌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靈魂對話,真正的讓人類智慧,凝聚成詩歌的審美價值。

  相信,如果不是這些詩人有純潔的心靈,有智慧的良知,詩歌也不會在現實中出現。

  因此,熱愛詩歌,就是熱愛人類的發展智慧,也是熱愛社會,充滿正能量的真正良知。

  為了更加了解貴州的詩歌,筆者也全方位收集了部分詩人的作品。或許論述不全面,或者有失偏頗,但相對來說,都會盡量從詩歌的角度解讀,讓我們能夠看到詩人們生活的另一面,或許也是一種對詩歌藝術的欣賞。

  李發模是一個重量級詩人,他的作品或許已經不屬於貴州。在此點評詩作,或許顯得稚嫩,還是從生活裡,“僅一杯酒、一支菸、一首詩/或一燈影、一妙想、一疊稿子”,真實的感受老師的風情。沒有太多的語言,與李發模老師結識,除了敬仰,似乎也找不到華麗修飾。

  李發模老師是貴州詩歌的標杆,也是中國敘事詩的里程碑。他常常向上帝對話,也時時關心生活中的詩人們。如此一來,貴州詩歌就多了很多“可貴”發展的機會。

  當然,參加此次詩會的還有很多重量級的詩歌代表,如《貴州日報》原副總編輯張興老師就是其中一位,他說:“我想用自己的詩,去寫時代發展的足音。我更想用自己的詩,去關注人,關注生命,關注命運,關注人和生命的生存壞境,反映人在生命過程中的感懷、感受、感悟和感恩。”

  因此,張興老師的詩作,更多立足於生存的生活現實,更多的關心貴州人群的發展狀態。特別是那顆不老的詩心,能夠和年輕人站在一個檯面交流,同樣也是貴州詩歌的一道風景。“孩子在靜靜的夕陽下刈草;姑娘摘了一朵小花,別在胸前,眼睛裡流出自然的微笑……”

  因為張興老師在觀察生活,在觀察貴州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自然就會有很多感人至深的詩作,走進我們的內心。

  當然,藝術不僅僅只是詩歌,還有更多深入靈魂的表現形式。但相對這次詩歌“香遇”來說,很多詩人的作品也就無法一一點評。從藝術的層面,筆者沒有這個資格,也沒有這個水平。只能從內心的深處,真實的敬仰屬於詩歌的世界,還有屬於我們自己本身的那一邊純潔天空。

  謹以此文獻給“香遇土城——遵義首屆女詩人詩會”上的詩人朋友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