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描寫西北風情的詩詞

古代描寫西北風情的詩詞

  一、漢魏南北朝時期的邊塞詩

  (一)概況:

  反映邊地戰爭的艱苦和徵人思婦的相思苦。詩歌體裁以樂府詩為主。代表作品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憤詩》,徐陵《關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二)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往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於內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不獨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住。結髮行事君,慊慊心意間。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詩人分別以旁觀者的'口吻,邊疆戰士的口吻,家中思婦的口吻,真實的訴說了邊塞征戰之苦。語言素樸,構思獨特。代表了這一時期的邊塞詩風格。

  二、隋代的邊塞詩

  (一)概況:

  邊塞題材較為普遍,甚至出現多位詩人同題唱和邊塞詩的盛況。詩歌體裁既有歌行體又有近體絕句。雖數量不多,也無一流作家,但促進了邊塞詩的發展。代表作品有:盧思道《從軍行》、薛道衡《出塞》二首等。

  (二)《從軍行》簡析:

  該詩為七言歌行體。詩中把塞外肅殺的氣氛和徵人懷鄉,思婦閨怨的情思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意境優美,語言清麗流暢,對偶工整和諧。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雲起。…白雪初下天山外,浮雲直上五原間。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長風蕭蕭渡水來,歸燕連連映天沒。從軍行,君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白雪初下天山外,浮雲直上五原間。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長風蕭蕭渡水來,歸燕連連映天沒。從軍行,君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