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深處的耕牛散文
歲月深處的耕牛散文
耕牛現在在農村幾乎絕跡了。無論你走到哪個村莊,已聽不到曠野裡耕牛的歌唱,看不到阡陌中耕牛的蹣跚,尋不到田地中耕牛的躬耕,耕牛已黯然地退出了田園的舞臺,只留下勤勞的身影於歲月的深處。
耕牛曾是農民的朋友,是農村耕作不能缺少的役力。人民公社時期在統計農村勞動力時,耕牛是作為生產力資源一併計算的,可見那時從上到下對耕牛是極為重視的。因此,對耕牛形成了嚴格的管理,保護措施。耕牛病了立馬請獸醫治療,耕牛落膘了及時敦促保膘,耕牛老了想宰殺要層層審批;進入寒冬,公社、生產大隊,會三番五次地對耕牛越冬是否採取了保護措施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譬如牛欄沒有翻蓋,漏雨滲水,牆體沒有遮欄,透風進寒等問題,會敦促生產隊及時採取措施,防止寒冷對耕牛的侵害。春耕到來之前,耕牛剛從寒冬中走出,大已落膘,生產隊開會時就千囑萬嚀放養戶一定要起早摸黑,到春草肥美的地方放牧,給耕牛催膘壯體,以保春耕時有足夠的氣力。到春耕農忙季節,耕牛開始忙碌起來,日夜躬耕于田野裡,體力透支嚴重,生產隊上為保持耕牛的體力,除敦促放養戶放養好耕牛外,還專門安排勞力割刈青草擔于田頭,讓耕牛在田頭小憩時嚼吃。在那人都難吃到黃豆的歲月裡,生產隊還想辦法買來黃豆給耕牛進補,確保它們在耕作時力飽氣足,不誤農事,對耕牛的呵護、關愛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分田到戶後,耕牛也分給了農戶,承包戶對耕牛的管理更加上心,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像保護功臣一樣呵護耕牛,但同時耕牛農忙時勞作時間更長更累,無日無夜地躬耕于田間,為農民解決溫飽做出了貢獻。
後來,時代進步了,機械漸漸地代替了役力,耕牛逐漸失去了它在農業上的價值,農民也不那樣重視它了,遭到了冷遇。機械走進田野是時代的進步,也是自然的退化。突突的機器聲打破了農耕時代的沉寂,加快了生活的節奏,解放了生產力,於是千百年來耕作于田野中農民不可缺少的耕牛顯得緩慢了,落伍了,過時了。它們就像秋天的蟬,寒朝襲來,都喑喑不敢鳴叫了,悄無聲息地隱身退出了季節。
耕牛銳減了,農村發生了悄然的變化,農田中過去用於喂牛的的稻草人們也不收割了,在田疇裡曬上一些時日後,晴好的日子點上一把火燃燒於野外。頓時,似狼煙四起,硝煙瀰漫,田野裡火光沖天,天空中濃煙滾滾,嚴重地汙染了環境,影響了空氣的質量。沒有了耕牛就沒有了堆積如山的牛欄糞,水田中就少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田地肥力的農家肥,化肥的用量就一年年的增多,結果是水田越來越板結,有機肥力逐年下降,農作物完全依賴化肥。現在農民一年下來,除去請機械的、買化肥的、購良種的、買農藥的開支外,種田收入微乎其微。於是有的將種田作為務工之外的副業,有的乾脆將田地撂荒外出打工,能將全部精力放在農業上的人少之又少,在家種田的都是老弱病殘了。傳統的農業就像陽光下的一層薄霜,在陽光照耀下漸漸消融了。鄰村有個趙老大,是個有些固執的人,他一生將汗水灑在土地上,對土地充滿著深厚的感情,而且固守著傳統的'耕作方式,拒絕機械的耕作,把耕牛養到前幾年才丟手。他家的幾十畝田地耕、耙、耖、犁都用耕牛,別的人家機械去不了的田地,也僱用他的耕牛。那時請一個勞力一天才50元,僱一頭牛一天不少於100元,牛力比人力貴。老趙養牛賺了些零用錢,活泛了手頭。但用小農意識種田,觀念上落伍了,只能解決溫飽,富裕不起來,他終是踏不進小康生活的門檻。越往後,僱牛的農戶越來越少了,機械的輪子能走進了旮旮旯旯的田地,及少沒有到不了的去處,牛更顯多餘,趙老大養牛的路越走越窄。同時他也意識到,牛的身影在農村就像早上的星星,已沒幾顆了,一頭牛在田野上嘶鳴時,方園幾里之內已沒有了同類的回應,他看出了耕牛的憂鬱、孤獨、寂寞,也看到了養牛不能致富,不得不放棄養牛,賣掉老牛後,也不再養牛了。從此,附近的村莊裡,再也見不到耕牛的影子了。
耕牛被歲月的風塵湮沒了,但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仍刻骨銘心地留念。他們聚在一起時,總會傷感地說: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和我們相伴相依的耕牛,怎麼說沒就沒了呢?慨嘆中是對耕牛以及耕牛奮力勞作的深深的追憶、懷念,是對熱火朝天的農耕時代的無限依戀、緬懷。過去人們常說:“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現在這句諺語也沒有了相對應的春耕圖景,悄悄落幕了。
我在迴歸田園的時候,常喜歡到滄桑的老屋內轉悠、尋視,當看到籠嘴、牛軛、犁、耙、耖、板車這些曾經留下過耕牛體溫的遺存物件時,就感到特別的親切、溫暖,那曾經在田地中馭牛勞動的情景就像潮水一般湧上心頭,令我浮現出酸楚而甜蜜的回憶,同時,也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時光的流逝之快有如白馬過隙,世事變化之大就像天翻地覆,農村這些年真的發生了人們想象不到的變化。
農耕時代遠去了,在那個時代中伴演過重要角色的耕牛也絕跡了,但那定格在歷史天空中的耕牛圖對我來說是那樣的清晰,溫煦、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