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見證了一位無名英雄散文隨筆

湖水見證了一位無名英雄散文隨筆

  蜿蜒的小路在稻田間穿過,路邊,一塊凸起的草地上有一座廟,門匾上寫著“宴公廟”,透過虛掩的門可以看到供奉著的宴公。宴公廟的不遠處有兩座供休息的亭子,一條小水渠環繞著這塊草地,在青青禾杆、金黃稻穗的映襯下,這塊凸起的草地顯得格外惹眼。

  曾經的宴公廟散落地住著十幾戶人家,宴公廟周圍是滿滿的湖水,一道築得不高的堤像彎彎的鐮刀,護衛著堤內的田地,青青的麥苗、金黃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豐富成鄉村四季的美景。湖裡,長著青翠如滴的荷葉,亭亭玉立的荷花,每當清風掠過,便送來了滿湖的荷香。夏日脆嫩的蓮子,冬日長長的蓮藕,是被稱作西洋畈的特產,農忙時,鄉民種田,農閒時,撈魚摸蝦。多少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鄉民過著自給自足平靜的生活。

  1938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軍的飛機聲打破了天空的寧靜,隨之而來他們投擲炸彈的轟炸聲不絕於耳,10月鄂城全境淪陷。入境的日寇燒殺掠搶、無惡不作。1939年夏天,一隊日本兵流竄到西洋畈,放哨的鄉民及時通知村裡人,老老少少的村民門跑出村子躲藏起來。進村的日寇攆豬捉雞,把整個村子弄得雞飛狗跳,然後他們放一把火燒了房子。日軍抬著殺死的豬,捉到的雞鴨返回據點,突然,他們隱約聽到有孩子的哭聲,仔細辨認後,發現哭聲來自於湖中。幾個日寇興奮地跑到湖邊,孩子的哭聲停了,只見有一個荷葉晃動了一下。日寇嘰裡咕嚕地說了一通,他們端起槍,瞄準著一個個荷葉扣動扳機,幾十聲槍響後,湖水剎那間變成了血水,一陣風吹過,飄來濃濃的血腥味,那些日寇興奮異常,他們將一梭梭子的子彈掃向湖中。頓時,孩子的哭喊聲,婦女的求救聲混在一起,哪裡有聲音,鬼子的機槍就掃向哪裡。良久,湖中的'聲音漸漸弱下去,直至平靜,鬼子們又朝湖中打了一陣亂槍,這才離開了。

  沒有資料記載這次究竟死了多少人,躲在湖中荷葉下的多是婦女和孩子,他們在岸邊的淺水區,腳踏著湖中的泥地,會潛水、踩水、鳧水的大都潛到湖中間,躲過了這場災難。他當時也躲在湖中荷葉之中,會潛水的他幾乎潛到了對岸,聽見槍響又潛了回來,混亂中他從倖存的婦女手上接過孩子,送到停在湖中心的船上。當鬼子走後,他噙著淚水和鄉民們一起打撈屍體。

  父母早逝,沒有妻子兒女,四十多歲的他在村頭有一間茅草房,種著幾塊薄田,閒事打魚撈蝦、採蓮挖藕到樊口賣掉,換點鹽錢。他也常常給別人幫工,給飯吃就行,不要工錢。單身的他常常接濟村子裡那些孩子多,揭不開鍋的人家。孩子們都喜歡他,與他在稻草垛裡捉迷藏,或是在月光下聽他講妖狐鬼怪的故事,人們似乎忘記了他的名字,只叫他光棍杆,孩子們則叫他光棍叔。光棍杆識字,晚上點著蓖麻油燈讀書,大多是紅樓夢、聊齋之類的,他給孩子們講的故事是從這些書上讀到的。因為他人緣好,每年大年初一當他開啟門,總有新鞋子、新襪子和新衣服放在他的門檻上,他知道那是鄉親們送的,感激中來年更是盡心盡力地幫助鄉親。

  這次日寇欠下的血債讓西洋畈的民眾更加痛恨侵略者,很多人加入到抗日隊伍中來。當得知梁湖抗日大隊在樊湖、東溝、六十口一帶活動時,光棍杆曾找去過,想參加抗日遊擊隊。但是,當時游擊隊是很隱蔽的,光棍杆沒有找到游擊隊,他回到了村中。為了防備日寇的突然襲擊,村民門在隱秘的地方挖地窖藏身,比如在草垛的旁邊,村後的樹林、竹林等,窖口用稻草或其他雜物蓋住,光棍杆幫助很多戶人家挖地窖,還給許多地窖挖了隱秘的出口,便於逃生。1940年8月,日寇3000餘人分12路進犯鄂城,其中一隊人馬進攻西洋畈。住在村頭放哨的光棍杆得知日寇來了,敲響了銅鑼,鄉親們攜老扶幼趕快躲藏起來。日寇聽到銅鑼的響聲,加快了前進的腳步。為了拖延日軍,給鄉親們爭取逃生的時間,光棍杆拿著銅鑼邊敲邊往湖邊跑。他想,游擊隊經常撐著船在湖中藉助荷葉隱蔽,尋找機會殲滅日寇,我若把日寇引到湖邊,說不定真能讓游擊隊消滅他們。想到這裡光棍杆敲擊鑼聲更急了,果然日軍循著銅鑼的聲音追去,跑到湖邊,他丟下銅鑼,將鞋子整齊地擺在水邊,他猛地潛下水再游到不遠處上岸,他要回到村子中檢視藏身的鄉親們是否將窖口的遮蓋物放好。樹林裡、竹林裡、草垛旁,他逐一檢視。在一牛棚裡,他看到村民藏身地窖上的木板沒有蓋好,他迅速蓋好,還將一堆牛糞蓋在木板上。看到鄉親們都藏身好了,他放下心來,穿過寂靜的村莊,想跑到他挖的地窖裡藏身,不料一帶隊的漢奸發現了他,大聲喊著“這裡有人”。很快日軍包圍了光棍杆,用刺刀抵著他,一日軍長官問:“有沒有水?”光棍杆回答:“有,有!”日軍長官頭一擺,漢奸說:“長官讓你帶路”。光棍杆將日軍帶到湖邊,指著水說:“這裡是水,有很多水。”,日軍長官氣得嘰裡咕嚕說一大通,漢奸走上前,打了光棍杆兩耳光:“長官問的是匪,不是水。”一日軍走上前踢了光棍杆一腳,帶隊的長官揚起了軍刀,朝光棍杆攔腰砍去,倒在地上的光棍杆怒目圓睜,幾個日本兵一陣亂槍將他打成了篩子眼。忽然一陣密集的槍聲從荷葉中射出來,毫無防備的日軍頓時成了驚弓之鳥,丟下被擊中的日軍和漢奸忙朝後撤退,他們不敢再進村莊,迅速逃回據點。原來地方游擊隊得知日軍侵犯西洋畈,他們乘船走水路來保護百姓,並尋找機會襲擊日軍。

  鄉親們含著眼淚安葬了光棍杆,墳墓在他房子邊的一個高坡上。

  那一年我還沒啟蒙,外婆含著眼淚給我講了光棍杆的故事。

  她說那天住在晏家廟的她和幾戶鄉親看到了餘家畈扯起的標(標是在村子裡最高的一棵樹上綁上竹竿,杆子前紮上草把坨子,沒有情況時,竹竿放下,有情況時,用繩子扯起竹竿,竹竿高出樹很多,遠遠地就可以看到,透過此種方式傳遞資訊)。她忙帶一雙兒女和鄉親們往湖汊跑,那裡藏著他們逃生的船,只要上了船就安全了,他們會將船撐進荷葉中隱蔽起來。那年我外婆35歲,舅舅14歲,母親7歲,外公在外做生意。外婆說我母親訓導得跑著摔傷了也不吭聲。外婆纏過的小腳跑不快,沒辦法揹她年幼的女兒。“跑反”可不是鬧著玩的,特別是小孩子要訓導,否則一出聲就災禍降臨,還要殃及他人,外婆說。

  那些矮子種真不是東西,外婆愈痛恨日本人,就愈加痛惜光棍杆被日寇殺害。

  本來光棍杆要和成了寡婦的表妹結婚,表妹住在百子畈。1938年日寇入侵的第三天,光棍杆的表妹被日本人糟蹋了,孩子也被日本兵用刺刀挑死了。光棍杆的表妹要去救孩子,結果也被日本兵用刺刀刺死,一家人老小一個活口都沒留下。

  日本人投降後,村裡的人在光棍杆墳上燒了紙錢,後來每年清明都有村民上香焚紙錢,直到光棍杆的墳被平了做路。因為沒有後人,屍骨也沒有人收,唉!外婆給我講到這裡,重重地嘆了口氣。

  很多年後,我回到西洋畈,試圖從上一輩人那裡打聽有關光棍杆的事,可是很多人搖搖頭,都表示說沒聽過。我就更無從知道光棍杆的大名。

  或許只有這一湖碧澄的水、一湖碧綠的荷見證了光棍杆的故事,也只有這水,這荷記得他的大名。光棍杆,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他沒有拿起槍和日寇明槍實彈地戰鬥,也沒有參加游擊隊偷襲敵人。他,只是用他的實際行動,一位國民最本質的愛國情懷為抗日作出貢獻,甚至奉獻生命。

  這一場抗日戰爭,有多少如光棍杆這樣的無名英雄,他們的愛國民族精神就如一粒粒蓮子沉入湖泥之中,來年又開成滿湖的荷葉、滿湖的蓮子。放眼望去,這滿眼的碧綠不正是蓬勃的民族精神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