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昇華的鄉下茅草屋的優美散文

正在昇華的鄉下茅草屋的優美散文

  如今中老年人大多數還記得鄉下的茅草屋,不少人雖成了城裡人,但大多數是從那兒走出來的。

  草屋四周用泥土打成的土牆,因上面蓋的是草,就叫它草屋。蓋房的草最好是山上的茅草,因為稻草或麥秸沒有茅草那樣有韌性,經日曬雨淋容易腐爛,而茅草則相反,經日曬雨淋後雖顯得枯黃,但卻較好地在最外層粘合起來,結成一層烏黑而綿密的殼,成了屋面上的一種天然保護層,夏天隔熱,冬天保暖。

  在農村做屋是件大事,哪怕是做草屋也很慎重,看屋場,確定開工日期,就連屋的大門的朝向也是有道道,如大門正中必須對準遠山的低凹處,以免山擋住了財路。說我老家那屋場好,源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家住了一批地質勘探人員,有一位工程師對老人說,你這屋場好,下面有條金馬。當時不過是說笑而已,讓老人高興一下,可當地人卻當了真。只要我家裡有什麼喜事,就會與那金馬聯絡起來。就連我後來考上了大學,不少人認為那屋場好的緣故。

  相對規範的草屋有三間正屋和兩間偏屋,正屋的中間是堂屋,也就是現在的客廳,放有八仙桌,木椅,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廚房在偏屋,有用磚塊與泥土砌成灶,煙囪直通屋頂的煙囪,砌的還十分精巧,還水缸,大大小小的罈罈罐罐;臥室裡放一張床,幾個櫃子等。這些佈置和簡單的傢俱就有了家的感覺。由於做屋的材料是純天然的,屋砌好了就可以搬進去。剛住進時還有一點青草味、泥土的芬芳,多少有幾份溫馨。只是搬家時有些講究,如筷子、碗要先進門,不論是冬天還是夏天都要在火壠裡升起大火,親友鄰居歡聚一堂。飯菜做好了,要先敬已故的祖先們,並在桌子下燒點紙錢,大意是家裡紅火不能忘記了祖先,同時請他們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過不了多日,大黃蜂就會在土牆裡鑽洞嬉鬧,嗡嗡而鳴;那燕子也是喜新厭舊的主,據說我們搬到新屋不幾天,它們就搬了過來,在房樑上銜泥築巢,呢喃而語;麻雀們則在房簷口做窩育雛,叫得嘰嘰喳喳;一些爬行動物也是經常光顧,如老鼠、蜈蚣、蛇。有一年夏天,家裡養的貓把一條蛇頭咬掉了拖到床上,把我嚇得從床上摔了下來。老人說,這是家蛇,它不主動咬人,但看它樣子,自然也嚇壞了不少人。早中晚,屋頂的煙囪升起了裊裊炊煙,房內飄出了誘人的飯香……所有這一切,便組成了一幅清新而單純的鄉下生活場景。

  幾十年過去了,人們紛紛離開了土牆草屋,有的人走進了遠離它的城市,住進了高樓大廈,不走的人也住進了新建的小洋房。可老家近來不少地方又有了添一些茅草屋,有的`是新建的,有的是老屋改建的,只是比原來的更精製。在草屋周圍除了菜地,還有竹園和各種各樣的水果樹,如梨子、李子,柚子、桔子、枇杷樹等等,讓人一年四季就不愁沒有水果吃,到了夏天樹下就成了人們天然納涼的地方,天然氧吧。

  據老鄉介紹,那茅草屋主要是開農家樂,現在不少城裡人休息時,就會帶著一家人來這裡玩幾天,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備有常用的傢俱,大鍋大灶,想吃什麼自己弄,差什麼菜就到田園裡摘,想吃魚就到河裡釣,野菜可到山上採,自己做不了的還可以請老鄉幫忙。有的人還在鄉下租了田,種些菜、水果,休息時就來打理,讓孩子們享受一下從播種到收穫的快樂。沒有客人的時候就自家人也可以住,不少人中老年人還是覺得住那老房子舒服,接地氣。有的孩子雖然在城裡買了小洋房,老人總是不習慣,必定那兒不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少了可交流的老朋友,在那兒偶爾去住幾天,好像過了好多年,老想快樂的老家,孩子們不得不將他們送回來。

  草屋本是窮人住的地方,可隨社會的發展,草屋又在昇華中,讓長期居住在鬧市區的人們,重新回到鄉村田野,遠離塵世的紛擾,那山水美景,小鳥的鳴叫,野花淡淡的幽香,讓人的心靈變得純淨和自由,也讓寧靜的山村充滿活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