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清明時節抒情散文
三月清明時節抒情散文
(一)
清明,是節氣,也是節日;清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節假日;清明,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節日,也是海內外炎黃子孫認祖歸宗的節日。
清明時節,陽氣上升,動物活躍,風和日麗,山清水秀。清明時節,草兒碧綠,花兒開放,蝶兒起舞,鳥亮歌喉。清明時節,農人耕播,種瓜種豆,栽花栽草,植桑插柳。清明時節,外出踏青,登山旅遊,放飛風箏,搖櫓盪舟……
(二)
兒時,在鄉下生產隊的牛屋裡,聽老人們講過不少有關清明節的古老傳說和神奇故事。他們講清明節的來歷,講寒食的起源,講驪姬的狠毒,講申生的自殺,講重耳的艱難屈辱,講介子推的忠心耿耿、不為名利,講柳樹柳木柳枝避邪驅鬼,講如果清明節不給死者上墳送錢,死者就會變成鬼魂上門要錢等等。至今,讓我難以忘掉的是一個女吊死鬼,身穿白大褂,兩眼血紅,舌頭伸出搭拉三尺長,回家向家人討錢的故事。記得,那天聽完故事之後,我害怕極了。雖然從生產隊的牛屋到我家只有50多米的距離,但我怎麼也不敢一人回家。後來,實在困極了,我才懇求喂牛的老爺爺送我回家。
沒過多久,我的父親病死,我的母親上吊。父母死後,我就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每到清明時節,我都聽到不少有關鬼的故事,我的爺爺和奶奶總會教我一些有關清明節的詩句。講杜牧、張繼、黃庭堅、宋之問、王禹、吳惟信、楊萬里、高啟、白居易、李嶠等大詩人,寫清明詩的歷史背景和故事,這是因為我的爺爺奶奶都讀過私塾,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三)
老百姓把清明節稱作鬼節,也是活著的人為死去的人送錢的日子。
走進清明,就可以聽到梆梆的打紙聲。這聲音時而由近而遠,時而由遠而近。家家戶戶都在為陰曹地府的人兒印刷鬼幣(把活紙打成許多個眼兒),有萬元一張的,有百萬元一張的,也有億萬元一張的。
有的人家還買回金銀紙殼和黃表紙,在家裡疊成大小不同的元寶,然後與打好眼的活紙一起拿到先輩的墳前焚燒(鄉下的人叫作為鬼送錢),表示對死者的深切懷念。
因我家的墳地被國家蓋成了糧食倉庫,所以我給先輩們送錢和懷念父母就只有到附近的小河邊和大路旁了。
(四)
走進清明,我便想到忠心耿耿的介子推,想到杜牧的那首古詩,想到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而獻出生命的先烈,想到在社會主義建設當中獻出生命的勞動者,想到在抗震救災當中獻出青春和年華的勇士們,想到永別我多年的爺爺奶奶和父親母親……
如果,先烈們、先輩們知道了神舟七號上天,宇航員出艙行走的喜訊;知道了新中國這麼富裕強大,這麼美麗漂亮的喜慶;知道了中華民族這麼安定團結,這麼繁榮昌盛的喜訊;知道了億萬人民這麼精神振奮……這麼多的喜訊,他們一定會含笑九泉,在陰曹地府的杏花村酒樓裡,歡聚一堂,舉杯歡呼,開懷暢飲,為我們的祖國祝福,為我們的事業加油!
(五)
在清明前後的十天裡,只要在鄉間小路上行走,便會看到許許多多上墳、掃墓、敬香、磕頭、作揖、燒紙的人們。用多種形式體現的孝道、孝心以及祭奠、紀念儀式,統統展現在我們面前。那些被燒的紙錢,像黑蝴蝶一樣在天空中起舞,飛來飛去;那些縷縷香火的青煙,在春光裡忽左忽右,不斷的向上升旋擴散。後輩對先輩的祝福和祈禱,一句接著一句,一遍接著一遍。兒女們對父母的低泣和傾訴,一聲接著一聲,一陣接著一陣。
人們的真情思念和深切緬懷,讓天空都感動地流下了“眼淚”。難怪有許多人對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的“雨”字解讀為淚。
(六)
清明時節,所有的.烈士陵園都非常擁擠。
緬懷先烈的人們:有黨政機關幹部,有老百姓;有大專院校的師生,有廠礦企業的老闆和工人;有共青團員,有少先隊員;有百歲老人,有咿呀兒童;有腰纏萬貫的企業家,有文化藝術工作的傳播者;有烈士們的子孫後代,有海外專程趕來的赤誠兒女……
緬懷者,一批接著一批;思念者一茬接著一茬。各種各樣的祝福祈禱,感人情懷;各種各樣的頌詞誓言,激盪人心。
這是因為,國家越是安定和諧,人民生活越是幸福歡樂,我們偉大的祖國和億萬人民就越倍加懷念九泉之下的先烈前輩。
這是因為,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們用理想和信念播種的,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澆灌的,是他們用青春和年華換來的。
(七)
清明時節,總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腦海久久不能平靜。
站在烈士陵園,我感到昨天的那個世界太黑暗,太無情,太悲慘,太殘酷;今天的這個社會,很美好,很幸福,很光明,很和諧。
閱讀行行碑文,我想到一首小詩:“有的人死了,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有人的活著,卻早就死了……”。
面對座座墳墓,我感覺那些躺在墳墓裡的人比有些站在外邊的人還要高大,還要魁梧!
每年的清明時節,我的信念都要得到一次鍛打,我的思想都要得到一次提升,我的生命都要得到一次洗禮,我的靈魂都要得到一次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