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扇散文隨筆

檀香扇散文隨筆

  家裡收藏著好幾把做工各異的扇子,其中一把純木質的扇子最為特別。這把扇子小巧玲瓏,扇葉由薄薄的木片製成,所有的扇葉上面都鏤刻著具有濃郁維吾爾風情的花紋。展開扇子輕輕一扇,立刻香風四溢,沁人心脾。懂行的人說,這是檀香扇。這把扇子是幾年前我的姥姥送給我女兒的,說起它,裡面還頗有些故事。

  姥姥有個弟弟生活在新疆喀什。早些年生活艱苦、交通不便,姐弟倆遠隔千山萬水,只能靠通訊聯絡,幾十年也沒能見上一面。改革開放後,生活水平提高了,公路、鐵路運輸越來越發達。姥姥的弟弟——我的舅姥爺,一直想邀請姥姥到他家裡去住一段時間。家裡人擔心路途遙遠,姥姥長時間舟車勞頓,身體吃不消,所以這個願望一直沒能實現。

  八十年代末,新疆成立了航空公司,後來又開通了北京到喀什的航班。1987年,舅姥爺給姥姥拍來電報、匯來旅費,邀請姥姥乘飛機去喀什做客。家人為姥姥終於能和弟弟團聚而高興。在那個年代,乘坐飛機出行簡直不可想象,我們這些小孩子非常羨慕姥姥,想象著坐飛機去新疆一定很神氣。

  姥姥在南疆喀什舅姥爺家裡住了近一年。從新疆回來時,給大家帶回來好多維族風情的禮物。她唯獨留下了一把扇子給自己,這是新疆航空送給乘客的紀念品。我們明白,這把扇子裡飽含著姥姥對舅姥爺的思念,大家雖然都很喜歡,可是誰也沒有動過據為己有的念頭。

  幾年前,舅姥爺因病去世了,我們怕姥姥接受不了,都隱瞞著,不敢把這個噩耗告訴她。後來,姥姥從其他親戚處得到了這個壞訊息。姥姥對舅姥爺的思念與日俱增,這把檀香扇更是成了睹物思人的寄託。

  那一年,我的女兒還小,我和妻子帶著女兒回家去看望姥姥。到了姥姥家,女兒一眼就看見擺在桌子上的檀香扇。她拿起扇子,一會兒扇扇風,一會兒聞聞香味,很是好奇。姥姥見女兒喜歡,就說:“這是太姥姥坐飛機的.紀念品,你喜歡,就拿去吧。”我知道這把扇子對姥姥很重要,就勸說女兒不要拿。可是姥姥堅持說:“不就一把扇子麼,小孩子喜歡,就拿去玩吧。”

  就這樣,這把比女兒大了近20歲的扇子,來到了我家。女兒把玩了幾次,很快就失去了新鮮感,我小心翼翼地把扇子收藏起來。我知道,這把扇子蘊含了姥姥和舅姥爺姐弟之間無盡的親情,這把扇子裡又新增了80多歲太姥姥和8歲的重外孫女之間的綿綿祖孫情。

  2015年8月8日,是日立秋,90歲的姥姥安詳地走了。

  2015年8月19日晚,我展開檀香扇,把這篇文章的草稿讀給女兒聽,把檀香扇的故事講給女兒聽,女兒熱淚盈眶,哽咽著說,“我想太姥姥,太姥姥去哪了?”我眼淚在眼窩裡打轉,動情地告訴女兒:“太姥姥辛苦了一輩子,她現在去和太姥爺團聚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