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橋散文

永濟橋散文

  漣水河忘記了和時間的約會,調皮地停住前行的腳步。天空低頭察看,不經意間,被漣水河收藏。單純的淡藍色,瀰漫開來,佔領了整個世界。或許是不滿淡藍色的征服,或許是不願我生活在夢幻中,她用一條堅硬的灰色線打破淡藍色的同一,又善解人意地送我一絲神秘。三條柔美的弧線與水中虛擬的弧線巧妙地結合,三個奇妙的圓引我無限遐想。就這樣,被她迷住,漸漸走近她,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永濟橋(現在叫大埠橋)

  婁底市東郊西陽鄉漣水河畔那柔柔的水面上,永濟橋以優雅的姿態站立著。日漸寬闊的漣水河床,豐厚的降水量向她發起挑戰,不長不高的她像極了南方嬌小的母親,力不從心仍然倔強地守侯著她的孩子和家園。不遠處的大埠鐵路橋和離此大約一公里的大埠公路橋是兩個懂事的孩子,接過了母親的重擔,又默默守護在母親身邊,讓她歇息頤養天年

  小心翼翼地踏上巨石夯拱而成的石橋,越過玩球正歡的小獅子,橋西側“永禁車輪”的四個大字,讓我不由自主地將腳步放輕,再放輕。護衛大橋的石獅彷彿滿意我的舉動,天神般威武莊嚴下露出一絲憨態的溫情。情不自禁地伸手撫摩石獅,麻麻的感覺從指尖滑過,悄悄地滲進血液,慢慢地遊走在心間。用心觀看,清晰可辨的獅毛,令我歎服不已,這是一顆怎樣的心在雕刻?激動之後開始了我的尋覓,巨型條石打造出一個封閉式橋欄,給橋中央豎立的水將軍石廟提供堅實地護衛。石廟正中的“永濟橋”和兩旁的四字短語:“長資保障,共慶安瀾”,“永壽金石,濟世津樑”靜靜地傳遞著造橋人的`美好願望。石廟中供奉的水神楊泗將軍,廟頂靈動的雙龍,廟底座的麒麟坐騎和橋面正中的圓形石雕雲龍圖,再一次將先人嚮往美好生活,祈求神靈庇護,“共慶安瀾”之意表達出來

  斜依橋欄,聽微風低語。“修橋鋪路,造福一方”乃仁德大事,以成紹秀、彭松巖為首的組織者捐募了黃金一千二百餘兩。修橋資金到位,誰來承建此橋?三個石匠都想“競標”,各自打造一件物品,呈送大眾評品。一隻精巧的石雕算盤,九十一顆珠子滴溜溜轉,靈活無比;一隻縷刻的石雕鳥籠,橫杆上站立的小鳥輕巧地旋轉,玲瓏剔透;一隻由兩個半邊水缸合攏的石水缸,將水倒進去,滴水不漏。精美的算盤、鳥籠,技巧上的功夫一流,但修石橋要求結構嚴謹、堅固耐用,要的是結構上天衣無縫的真功夫。打造水缸的石匠領頭修造了這座永濟橋

  蹲在橋正中,觸控著麒麟和雲龍圖,不過是供人行走的橋樑,先人為什麼要花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不厭其煩地在石頭上描繪雕刻極為繁縟的花紋呢?想起了列維布留爾的一句話:“圖象與被畫的和它想象的被它代替了的存在物一樣,也是有生命的,也能賜福或降禍。”原來,先人以極大的熱情,用最先進的藝術手段,用虔誠的心雕刻出代表中華文化的動物形象承載著先人們神秘的宗教信仰

  再思“永壽金石,濟世津樑。”簡單的八個字把橋名巧妙地包含在內,亦有更深的宗教意義。“永濟”,即永遠從此岸走向彼岸。“津樑” 出自於《國語》,亦有接引、引導、濟渡眾生之意,如《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若要拋離生死鄉,須知內外作津樑。”恍然大悟,此橋蘊藏著東方文化的精髓,先人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和時間是為了此橋真正實現“永壽金石,濟世津樑。”

  經歷幾百年風雨的永濟橋用不變的姿態履行著神聖的使命,等待著願意到彼岸的人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