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童心-隨筆散文
無處不在的童心-隨筆散文
很多的人都曰自己缺失了童心,我感到有一絲“好笑”。
在說出“童心”這兩個字之前,先要思考一下“童心”究竟是什麼。
在很多人的心中,“童心”已轉化為某些特定的意象了,堆沙子,或是別的什麼。這些意象才不叫“童心”。“童心”我覺得是種在那孩童心中的那種思想。孩子在沙灘上堆那沙子,或許正是他們心中某一種奇特思想的產物,旁觀者雲:是山!是塔!彷彿是用我們僅知的有限的'事物規律去剖析那無限多的奇異怪狀,腦子裡只有世界上已經出現過的事物。真是不自量力了!
我們這樣武斷地去看“童心”,定義它,這本身就是個錯誤。
很多人以為童心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真的如此嗎?我看我們把童心限定得實在太死了。童心難道真的只有孩子可以有嗎?不,我看“童心”也可以是一種行為方式,一種人生觀,價值觀。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寫到的五柳先生的生活作風,實際也是一種童心。因為他把那種社會上普遍形成的規矩看得很淡。可以說,那就是在自己的身邊構造了一個新的世界,他自己則用那個世界的秩序來生活。李白大詩人說,自己是要“明朝散發弄扁舟”的,那扁舟怎麼“弄”,或許大詩人有他自己的看法,可以正經地,或也可以“從流漂盪,任意東西”,“童心”在這個角度來講是一種行為上的自由,從眾人認為單調簡樸的事物中,賦予它更多的更奇妙的意義。
所以,只要有那顆天性熱愛自由的心,我想“童”的天真爛漫,誰都可以有的吧。只是我們自己把自己定位了,埋藏了自己的本真,世界上的“小孩”才這麼少。
不知那些口口聲聲說自己已失了童心的,是否是那些精通世故者為自己開脫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