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的導遊詞-寧夏導遊詞

承天寺的導遊詞-寧夏導遊詞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承天寺的導遊詞-寧夏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承天寺的導遊詞-寧夏導遊詞1

  承天寺坐西朝東,由前後兩進院落組成。殿屋廊宇,規模宏大;前院是五佛殿和承天寺塔;後院有韋馱殿和臥佛殿。古時,承天寺時有“東土名流”、“西天達士”往來,香火鼎盛,遊人不絕。它與武威的.護國寺、張掖的臥佛寺一樣,都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勝地。

  承天寺塔是一座密簷式八角形磚塔,連塔尖通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還高0.5米。塔體建在高2.6米、邊長26米的方形臺基上。塔門面東,可透過4.8米的券道進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間,室內各層為木板樓層結構,有木梯盤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層各面設券門窗式壁龕,三、五、七、九層設南北券門式明窗,塔身各層收分較大,每層之間的塔簷上下各挑出三層稜牙磚。各層簷角石榴狀的鐵柄上掛有鐵鈴,微風吹過,丁當作響。塔身十一層以上挑出五層稜角牙磚,上建八面攢尖頂剎座,其上立桃形綠色琉璃塔剎。四、六、八、十層設東西向多門式明窗,十一層設四明四暗圓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錐形風格,古樸簡潔。ニ身11層。內呈方形空間,1~3層不設窗洞;4~10層,每層交替設定拱形窗洞,偶數層為東西向,奇數層為南北向,頂層四面開大型圓窗,十分敞亮。塔內有木梯可盤旋而上,登頂層,憑窗眺望,古城風光和塞上景色盡收眼底。遇上秋高氣爽,還可以在天地連線處看到一線黃河。

承天寺的導遊詞-寧夏導遊詞2

  寺的中軸線全長300米,依次分佈著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文殊殿,東側重建有禪堂、祖堂、龍王殿和僧舍等。承天寺的山門面西,高懸"月臺"兩匾額,為硬山頂三開間建築,傳說歷史上"月臺"二字時豎時橫,有"月臺倒影"之奇。寺內植有五株老榕樹,七座石塔分立於榕樹之間。這裡高大的榕樹從不越出牆外,有"榕不過牆"之奇觀。天王殿中供奉四大天王像。殿前有一座青石砌成的石經幢,幢頂有一小石獅,傳說嘴巴能吐青煙,稱"獅子吐煙"。石階上嵌著一塊長石條,一枝淡紅色的梅花映現石上,傳說有暗香浮動,稱"梅石生香"。彌勒殿前有宋朝石塔和石經幢。左右鍾、鼓樓對峙,為攢尖頂重簷建築,樓頂藻井結構複雜,被稱作"蜘蛛結綱"。

  從鐘樓、鼓樓始,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長達150米的長廊,連線著彌勒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廊壁上塑有赭色脫胎浮雕高達二米多的二十四諸天像,別具一格,大雄寶殿前有兩口放生池,池旁有兩座飛來塔。傳說臺灣一僧人手託此塔雲遊四方,一日雙塔不翼而飛。後這位僧人在承天寺發現了這封寶塔。大雄寶殿為歇山頂重簷五開間建築,雄偉莊嚴。殿內供奉著三世佛、迦葉、阿難、護法諸天、十八羅漢、四大菩薩及開山祖師等塑像,都為這次重修時新塑,妙法莊嚴。法堂內供奉著承天寺的鎮寺之寶--隋朝銅鑄阿彌陀佛,像高二米,重一噸多,為國內罕見,法堂兩旁的護廊上彩繪著12幅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畫。

  寺門坐東向西,入門處為月臺,面積72.2平方米。高懸"月臺"二字豎匾。山門壁柱有弘一法師題聯:"有無量自在,入不二法門。"進入山門,是一條寬4.6米、長99.6米、面積458.16米的甬道,甬道南側,是七座佛塔,間植榕樹。有"塔無禽棲"、"榕不過牆"、"蠅不朝天"諸景。南面牆壁上有弘一大師手跡"南無阿彌陀佛""升無上道、得正法流"、"善悟無礙,永得大安"等禪悟。北面牆壁上嵌有"古鑄錢遺址"、"革命遺址"兩方石碑。甬道南側立有一方泉州市人民政府的文物保護石碑。甬道尾端北轉為寺宇密集建築,全都坐北向南。

  東軸線的建築依次是圓常院、廣欽和尚圖書館、舊僧舍、新僧舍、客堂、龍王祠、五觀堂、南園故址、大悲閣、會泉宏船法師紀念堂、禪堂、涅盤堂、祖堂等。

  西軸線上原有開山堂、禪堂、光孝寺、王公祠、留公祠、功德堂、許公祠等等,今僅存"檀樾王公祠"

  寺中另有傳達室、車庫、廚房及其他建築物,共近一千平方米。

  寺中植有榕樹、柳樹、龍眼樹、白內葉樹等二百多棵,掩映於各座殿宇樓閣之間,濃蔭遍地,四季常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