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為何從不提同窗魯迅

陳寅恪為何從不提同窗魯迅

  魯迅與陳寅恪關係非同尋常。1902年,魯迅與陳寅恪的哥哥陳衡恪同時從南京礦路學堂畢業,在陸師學堂總辦俞明震(陳寅恪的大舅)的親自帶領下,去日本留學,陳寅恪也同船隨行。

  魯迅與陳寅恪的`交往從此開始。到日本後,他們同學兩年。在弘文學院,魯迅與陳寅恪同住一舍,朝夕相處。

  魯迅一生罵人無數,卻沒有罵過俞明震,也沒有罵過陳寅恪。當年陳寅恪名篇《王觀堂先生挽辭》《與妹書》《與劉叔雅教授論國文考試題》,發表在吳宓主持的《學衡》雜誌上。魯迅把吳宓罵得狗血淋頭,對陳寅恪的“古董”文章保持著沉默。

  陳寅恪最初回國,任蔡鍔的秘書,和魯迅來往頻繁。魯迅那時候剛剛出版了《域外小說集》第一、第二集,還有《炭畫》一冊,書名是陳衡恪題寫。陳寅恪從蔡鍔將軍府辭職後再度出國,陳衡恪為弟弟送行,魯迅和幾個教育部的同仁也在座。

  陳寅恪再度出國後,與魯迅再沒有聯絡。但是魯迅日記中卻不時地提到他,而陳寅恪卻再沒有隻言片語談到魯迅。作為兩位大師級的人物,此種反常行為令人不解。一直到晚年,陳寅恪才透露,因為魯迅的名氣越來越大,最後以“民族魂”的大旗覆棺蓋槨,繼而成為“先知先覺”和“全知全覺”的一代聖人,他怕言及此事被國人誤認為自己像魯迅所說的那樣成為“謬託知己”的“無聊之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