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後期詩詞分析

李清照前後期詩詞分析

  李清照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詞人,也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詞風別具特色,“易安體”詞風給後人留下了獨特的印象。前後期詞風以靖康之難為分界點。前期詞風悠閒風雅,後期詞風悲愴婉約。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是宋代詞壇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在古代詩歌史上放射出燦爛奪目的光輝。她讓很多文壇“英雄漢”黯然失色!不愧是女中豪傑,詞壇傳奇。

  她的詞與她的人生密切相關。以南渡為界,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風格。前期詞的風格是細膩婉轉的,善於描寫自然景物,反映閨情相思,歌詠離愁別恨,爽朗明快,充滿了早期生活的歡樂和浪漫氣息,即使是表達離愁和相思之苦的詞中也透出夫妻恩愛,兩情相悅的幸福之感。而後期詞的風格卻是沉鬱憂傷、蒼涼悽楚的,多表現身世之苦,故國之思以及孤寂無聊的心情,情調低沉,令人動容。下面就李清照的家庭生活、時代背景以及她的部分詞作來探討李清照前後期詞的創作風格的異同。

  一.上闋——李清照前期詞的主要風格

  李清照出身名門,家庭環境對她起了很正面的影響。父親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做過太學祿,太學正,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惟其如此,李清照少了許多女子固有的禮教束縛,活潑開朗,有大方優雅的氣質。

  這期間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活潑清新,語意雋秀,抒寫了生離之愁、暫別之愁、個人之愁,有一種悠閒風雅的情調。衝破了以往花間閨怨詞的樊籬,體現了其獨有的價值。

  以《如夢令》為例: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在這首詞中,表現出一位活潑率真、熱愛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這裡沒有絲毫的造作和粉飾,作者捕捉了閨閣生活中一次盪舟的活動,形象地描繪出塑造了一個天真無邪,嬌態可人的純真少女形象,細膩地表現了她開朗、清純、多情、善感的性格。在封建禮教十分森嚴的宋朝,一個閨中女子酒醉晚歸,可視為有傷風化,大逆不道,深閨中的女子多是纖弱,沒有自由,而詞人並非這樣。詞人筆法精緻、生動、細膩,寥寥數筆,將人和景融為一體,彷彿已經讓我們看到夕陽映襯下的那一張張充滿稚氣,但個性張揚的年輕人,這此情此景多麼壯觀而美妙啊!

  再以《點絳唇》為例: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劃金鉤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還掛著汗珠、剛下鞦韆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的嬌美形象。剛蕩完鞦韆,兩手又是土又是泥,而懶得去洗一洗,就這麼悠哉、怡然地在花園中游逛。這種不拘小節的舉動,只有天真爛漫、未被禮法束縛的少女才做得出。這裡對人物的描畫是多麼真切、自然,又是多麼細膩、生動啊。“露濃花瘦”,打鞦韆時已玩到了忘乎所以,才感覺到花園裡是這麼美。這樣的景,襯托出主人公欣喜、興奮的心情,流露出詞人對大自然的讚歎。下闋詞人轉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現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著襪子,害羞地朝屋裡跑去,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封建禮教束縛下“禮”是不得不遵守的。但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裡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倚”、“回”、“嗅”三個動作,準確地描繪出主人公既愛戀又羞澀、既欣喜又緊張、既興奮又恐懼的微妙心理活動。把一個情竇初開,又受著封建禮法約束的少女的複雜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細膩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回味無窮。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夫妻感情甚好,生活十分美滿。夫妻博學多才,情投意合,非常般配。愛情使李清照的美好人生更上了一層樓。李清照的詞充滿了愛的甜美,兩人一經離別,兩地相思,這是不難理解的。

  例如:《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詞中有流淌出來的甜蜜、溫馨,亦有對自己月容花貌的充分自信。離愁別緒,欲說還羞。這是夫妻小別,趙明誠在外地為官,李清照切切思念。愛之愈深,思之愈切。簡單平易的語言,卻把一個閨中多情女子的形象鮮明豐滿地勾勒了出來。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絕不是一般的只會嘆息幾句“賤妾守空房”的小婦人,她在空房裡以詞打發寂寞、寄託相思,她完全陶醉於其中了。

  例如:《醉花陰 九日》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重陽佳節,懷念遠人的心更甚。但作為一個女性獨特的心理,卻自始至終並未直接說明這一點,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客觀景物。最後兩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突然把主人公內心的秘密深刻的揭示出來,使讀者理解到原來活動在這平淡環境裡的人物,內心卻隱藏著難以排遣的別離的苦悶。從這裡可以看出,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確實是高人一籌,獨樹一幟。

  二.下闋——李清照後期詞的主要風格

  公元1127年是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是政治變化巨大的一年。金人的金戈鐵馬攪亂了李清照平靜幸福的生活,隨著趙宋的命運一同南渡,政局的巨大改變使李清照不得不面對現實,民族危機直接影響到她的生活,她的愛國主義思想因此受到刺激而發生強烈的反映。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明誠病故,從此,李清照被迫走上了流亡的道路,她承受著國破家亡的痛苦,流落到江南,開始了悽苦孤寂的晚年生活。

  正因為如此,李清照後期詞的詞風發生了轉變,轉變為纏綿哀婉、沉鬱悲傷,演繹了她後半生孤苦,文如其人。

  李清照後半期的代表作是《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開篇詞人連用十四個疊字,分三個層次描寫了自己的孤苦。“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歷經戰亂和家人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美好的青春、閒適的生活、美滿的婚姻、親愛的丈夫……她極力在往事的回憶中獲得一點點心靈的慰籍,而現實卻是冷清悽戚的.從前3句中便可感受到詞人無法派遣的愁苦,以及在絕望中痛苦的掙扎,奠定了整個詞的情感基調。聲音抑揚頓挫,透過樂音可以感受到詞人如泣如訴。欲斷還流,心中堆積的鬱悶。難以言傳的情感,千迴百轉,意境上清冷異常。

  讓我們再來欣賞《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是一首回憶往昔的詞作。元宵佳節的晚上,春意漸濃,天氣漸暖。女詞人獨坐家中,思念那些不幸逝去的故人、親人。忽然, “酒朋詩侶”邀她去觀花燈、賞月、吟詩。她婉言拒絕了,寧願在孤燈下回憶往昔的“中州盛日”。詞人之所以婉言謝絕朋友相邀,是因為時過境遷,歷史浩劫,苦樂有別了,與其這樣,倒不如在紗簾下聽別人的歡聲笑語。詞人雖然如今落魄,再無往日的風光了,但是念 念不忘故國的情懷,這首詞不僅抒發了盛世之感,也抒發了家國之思、身世之悲。 詞人的不幸是時代的縮影和化身,如今的淒涼早已使詞人無心感懷這元宵佳節的熱鬧了,個人的不幸早與民族的災難緊緊相連了,不僅是個人不幸的詠歎了,也包含著對國家災難的憂傷,字字悽楚,動魄驚心,一腔幽怨,令人感動!

  從詞人的後期之作中,可以更感受到那種深沉、濃郁的情感,痛失故土的悲傷,家破人亡的痛苦。這個時候家國之恨。民族危難與詞人的情感相連,個人的愁苦逐漸消減,取而代之的是對民族、國家以及時代的思考。

  三.李清照前後期的詞作差異性對比分析之歸結:

  (1)內容之顯著變化

  由於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李清照的早期詞作較為單調,內容單一。詞是多描寫閨中生活的,還有一部分抒發“離愁別緒”的佳作。如前文提到的《如夢令》,就是以詞人少女生活為題材的,詞中描寫了她在一次出遊時所遇到的有趣的生活場景,這首詞不僅使一群嬉戲遊玩的少男少女形象躍然紙上,而且,表現了詞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另外,李清照早期詞還有一些描繪美好自然的佳作。

  後期,由於異族入侵,在激烈的民族鬥爭中,李清照的生活發生很大的改觀,優越的詞人被迫推出深閨,捲入了社會的動盪。因此,憂國感時的主題多了起來,較以前期,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深刻。

  (2)語言風格之比照

  前期詞的語言清新自然,歡快美滿,偶爾有點閒愁點綴。如小詞《如夢令》中繪了一幅夕陽、碧水、青草、藕花、鷗鷺動靜結合,相映成趣的美景。一群少女遊玩歸來,“爭渡,爭渡”,寫出了少女的頑皮,將人物當時的心情寫得活靈活現。

  後期的詞以悲涼悽苦為主。其中愁苦與前期相比強烈沉重了許多。如“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等句無不描繪出一個消瘦,蒼老,愁緒滿懷的女人形象。

  (3)相同意象之比照

  李清照前後期詞中的意象“酒”,賦予的內涵則大為不同。前期有“濃睡不消殘酒”、“東籬把酒黃昏後”等,其中的“酒”意,不是歡愉的遊興詩意,就是閒處的無聊和散愁閒情。

  後期則大大不同。“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等,其中的酒意再無以前之歡快的興致,而是充滿了愁情和悲苦,詞人是借酒澆愁愁更愁。

  (4)選取題材之比照

  前期詞中多以少女閒遊、少婦閒愁等作為題材,如《如夢令》、《醉花陰 九日》等都是如此。

  後期詞作題材有了明顯的變化,例如她的名作《漁家傲》,這首詞在題材上選用了自己走投無路、學無所用的心境,用“星河”、“帝所”、“天語”、“蓬舟”、“三山”等意象,以驚人的想象力把它們融合在一起,寫出了詞人的心情,詞人前期作品中並無此類。

  李清照的詞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起過積極的作用,在後世某些具體情況下,也有它的社會效果。就是在今天,她的大部分詞作,也還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對她的詞作裡表現的那些比較感傷的情緒,我們應該綜合其出身和時代環境來理解。至於她的藝術技巧,那就更應當為我們所繼承。

  (5)思想內涵之比照

  李清照是一個具有文化修養,但缺乏政治思想的上層女性。她的生活美滿,詞作多以“離愁別緒”為主,多屬於個人情感抒發之作,就其社會意義和時代精神較為薄弱。

  南渡以後,她的貴婦人角色已變為“飄零遂與流人任”的寡婦。在民族受辱,國家危亡之時,她與人民一起逃亡,因而也有了共同的願望和命運,也發出了共同的哀嘆,個人的命運與民族的榮辱緊緊相連,抒發出懷念故國舊家的情意,表現了詞人愛國主義的精神。較之前期,社會價值和思想內涵深刻了起來。

  李清照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卓越的女詞人,在寂若星辰的女作家之中,她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文成一格,贏得後人的好評,她的詞成了婉約的高峰,在整個古典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僅源於她自身的優越的文化修養,才華本領,還與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經歷的時代變遷血肉相連,李清照用她敏感的心靈,真摯的情懷,抒發了她傳奇一生的愛恨情愁,其理論意義和社會意義都是十分重大的。

  “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這是李清照對自己詩才的肯定,也是對其自身價值的肯定。她用自己的詞作抒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對家國淪亡的悲憤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透過她的詩,我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李清照,一個柔中帶剛,自信瀟灑,才華橫溢的一代才女。而其詞風前後期風格之不同,恰好折射出了這個才女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情感的發展歷程。正所謂:

  “詞采秀千秋,看風雅流傳,才情自古無男女;

  生年交兩宋,究悲歡轉換,命運從來系國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