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梁實秋小品文的幽默品位
論梁實秋小品文的幽默品位
梁實秋的聲名在歷史的滄桑變幻中幾經衝撞,“資本家的走狗”、“與抗戰無關論”等早已刻入許多人的腦中;而身兼學者、文學譯家、作家的“文學宗師”也已名播四海。不管怎樣,他的《雅舍小品》在臺灣已重印五十多次和大陸風行的梁實秋小品熱已充分顯示了作為作家的梁實秋確實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他的創作突破流俗,自創一格,簡約而豐盈,平易而幽默,其風格魅力令無數讀者傾倒,令眾多評論家關注。可以說,對於梁文的幽默風格已經為人們普遍認同,但用“幽默”一詞來括他的文風仍過於寬泛,他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的獨特的幽默內涵與品位,有別於同類風格的其他作家。
一
梁實秋的小品文深受英國文學的影響,而英國散文的特點是以議論為主,同時又有“極普遍的幽默味”(郁達夫語)。輕鬆隨便,詼諧風趣,是英國小品文也是梁文的特點。開梁文,遍佈笑料,充滿諧趣。“笑”正是讀者對幽默的審美反應與審美效果。梁文既沒有板著面孔的說教與深沉凝重的社會思考,像傳統的古典散文;也沒有寫景狀物、抒情敘事的模式,像大多數現代散文作品。他的文章大都以人為物件,寫人世眾相、人情百態。充溢其間的是輕鬆活潑的戲謔與玩笑,嘲他與自嘲。
《下棋》一文開篇直言:“有一種人我最不喜歡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養的人。”他喜歡看對手的“頭上青筋暴露,黃豆般的汗珠一顆顆在額上陳列出來,或哭喪著臉作慘笑,或咕嘟著嘴作吃屎狀,或抓耳撓,或大叫一聲,或長吁短嘆,或自怨自艾口中唸唸有詞,或一串串的膈打個不休,或紅頭漲臉如關公……”他還嘲笑爭執的範圍超出了棋盤,而拳腳相加的對弈者,捱了一個耳光之後還要撫著熱辣辣的嘴巴大呼“抽車”的觀棋者,棋迷的種種可愛可笑的情態歷歷在目,令人解頤。這體現了作者以下棋為遊戲、以爭棋為樂趣的態度。既無諷刺也非肯定,而是寫盡眾相,一笑置之。又如《中年》戲言女人容貌的變化:“哪個年青女子不是飽滿豐潤得像一顆牛奶葡萄,一彈就破的樣子?哪個年青女子不是玲瓏矯健得像一隻燕子,跳動得那麼輕靈?到了中年,全變了。……牛奶葡萄要變成為金絲蜜棗,燕子要變鵪鶉。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張臉,從‘魚尾’起皺紋撒出一面網,縱橫輻,疏而不漏,把臉逐漸變成一幅鐵路線最發達的地圖,臉上的皺紋已經不是熨斗所能熨得平的,同時也不知怎麼在皺紋之外還常常加上那麼多的蒼蠅屎。”戲噱玩笑,妙不可言。
那麼梁實秋是否輕薄為文,為笑而笑呢?雖然其間不無遊戲態度,遊戲一詞也常使人聯想到趣味不高、不嚴肅等等,但不容否認,遊戲乃人類的一種天性,精神與智慧的遊戲更是人類對自身價值的確認與創造。遊戲精神是一種智慧與精神的優越感,也是幽默產生的`先決條件。放情、放懷的遊戲是人類自由意志的顯現,是精神的放鬆與休假。
梁文中的遊戲精神自由放鬆,絕無庸俗,而且不失理性。正如《下棋》一文最後指出:“人總是要斗的……與其和人爭權奪利,還不如在棋盤上多佔幾個官,與其招搖撞騙,還不如在棋盤上抽上一車”,遊戲之中包含著正直、淡泊的人生態度,體現出健康、合理的人生調適。《中年》則在“貶抑”中年的種種劣勢後說:“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故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幽默之中包含著深沉與哲理。
遊戲精神的延伸表現為無所匡正的戲謔,無所寄託的喜諧。如《男人》《女人》《客》之類的文章,作者談笑風生地列數女人的虛榮、善變、愛哭、膽小、聰明,輕鬆詼諧地談論男人的髒、懶、饞、自私,侃侃而談來客的不合時宜、久坐不起、待客的種種差異以及人之盼客又厭客的複雜心理等等,戲謔而雋永的文字中,作者只是一一道來,不加褒貶。聯想比附,妙語如珠。例如:“假如女人所捏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稅,便很容易致富”,男人的“耳後勃根,土壤肥沃,常常易於種麥”,“孩子之中比較最蠢,最懶,最刁,最潑,最醜,最弱,最不討人歡喜的,往往最得父母的鐘愛”,正如《西遊記》中的唐僧偏偏喜歡豬八戒,等等。這些風趣幽默的奇思妙語,體現了作者體察人情世態而又不無寬容的開玩笑,正是遊戲精神的具體表現。
二
如果只是插科打諢地開玩笑,那當然談不上真正的幽默,梁文在戲謔談笑之中往往包含著對生活百態、人性人情的細微體察,廣博的中外人文知識以及豐富活躍的機智才慧。這些構成了梁實秋小品文的豐厚內蘊和幽默風格的高品位。
魯迅在他的雜文中塑造了眾多的型別形象,即抽取人和事的個別特徵,以簡潔形象的語言勾勒其共同特徵,從而達到對普遍的“社會相”的表現和諷喻效果。著名的如“叭兒狗”形象、“領頭羊”形象、“蚊子”形象等等,這些都體現了魯迅對各種醜類形象的強烈諷刺。作為魯迅當年的論敵,梁實秋也特別善於刻畫型別形象。除前面提到的男人、女人、客人,還有《孩子》《中年》《老年》《代溝》《排隊》《髒》《廢話》等等。他的絕大多數小品文都是以普通人的共同特點與習性為敘寫物件。與魯迅不同的是,梁實秋的筆下不露鋒芒,較少針砭,更不像魯迅筆下形象的鮮明的階級和階層特徵。他所展示的是所謂普遍的“人性”:雅人、俗人、懶人、饞人;飲酒、品茶、吸菸、下棋,人的普遍特點與弱點都逃不過他的慧眼,在他靈動自如的筆下盡顯妙趣。對人情世故、人性種種的細微體察和精妙解剖構成了梁文的豐厚內涵。
如《謙讓》就生動地勾畫出國人視為美德的“謙讓”之風的虛偽可笑:每逢宴請,一群客人擠在客廳,誰也不肯先坐,誰也不肯坐首席,你推我讓、人聲鼎沸的場景倒像在爭座。直到大家再無爭執的興致,該說的話都已說完,然後急轉直下,突然平息,本該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並無苦惱之象,而往往顯出躊躇滿志顧盼自如的樣子。作者進而分其因:“第一,讓來讓去,每人總有一個位置,所以一面謙讓,一面滿有把握。假如主人宣佈,位置只有十二個,客人卻有十四個,那便沒有讓座之事了。第二,所讓者,是個虛榮,本來無關宏旨,凡是半徑都是一般長,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圓桌)都可以享受同樣的利益。……我不曾看見,在長途公共汽車車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沒有木製的長柵欄,而還能夠保持一點謙讓之風!”並括出一般人的處世原則:“可以無需讓的時候,則無妨謙讓一番,於人無利,於己無損;在該讓的時候,則不謙讓,以免損己;在應該不讓的時候,則必定謙讓,於己有利,於人無損”,準確地道出人性的自私與虛偽。再如《臉譜》對勢利的官場人士所作的絕妙漫畫:對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部表情像白紙似的使你無從觀色,或是麵皮繃得像一張皮鼓,臉拉得驢般長,使你在他面前覺得矮好幾尺,但是他一見到上司,“驢臉立刻縮短,再往癟裡一縮,馬上變成柿餅臉,堆下笑容,直線條全彎成曲線條,如果見到更高的上司,連笑容都凝結得堆不下來,未開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陣,臉上作出十足的誠惶誠恐之狀。”這些既反映了作者對官場醜態的細緻觀察,也表現出對此類人士的譏諷反感,還顯示了作者活潑的思維方式與傑出的漫畫才能。其他如《造謠學校》的關於造謠惡習,《旁若無人》的關於國人的公眾與文明意識的缺乏,《排隊》的關於國人的不守秩序、不好排隊,《吃相》的關於餐桌禮儀,等等,作者從不同角度以正直、文明、自由的人格標準去檢討、觀照國人的種種陋習,也明顯地反映了梁實秋深受西洋文明浸染的心態。
對人性的精彩解剖還離不開作者廣博的中外文史知識和活躍跳蕩的思維方式。這一點使得梁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學者的幽默。梁實秋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規的學校教育。清華大學和美國哈佛構成了他知識結構的廣博與健全。他在下筆成文時往往旁徵博引,左右逢源。從孩子的撒潑刁賴到中年的種種心態再到老年的老醜善忘以及關於年齡、代溝、茶道棋趣、酒力菸害,甚至燒餅油條、麻將痰盂等等,都在梁的筆下引發出種種古今中外話題聯想。如《睡》關於“睡眠”這一話題,作者提到五代人陳希夷的長眠數年不醒,後漢時的邊孝先“懶讀書,但欲眠”,佛家“貪睡眠樂”的戒律,莊子的“至人無夢”,古人的席地而坐臥,北方的土炕磚炕,莎士比亞劇本《第十二夜》提到的可睡十二人的大床以及睡態百種,古往今來,涉筆成趣。信手拈來而輕鬆流暢的文字充分顯示了作者的大手筆和大氣派。《懶》《廉》《吃相》《髒》《喝茶》《飲酒》《沉默》《講價》等大量文章都是如此。這一點上,梁文與周作人的談古論今的小品文有相似之處。不過,周文過於平和沖淡,梁作更加輕快活潑。
三
構成梁實秋幽默文風高品位的最終因素是他達觀超脫的人生態度與喜諧善笑的幽默性格。正如老舍所說:幽默“首要的是一種心態”,“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點,而技巧的寫出來……人人有可笑之處,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處一想,人壽百年,而企圖無限,根本矛盾可笑。於是笑裡帶著同情,而幽默乃通於深奧。”(老舍《談幽默》)這段話用來解釋梁文風格是非常適用的。
明察秋毫而又超脫寬容的梁實秋以哲人智者的眼光俯芸芸眾生,以凡夫俗子的身份沉入生活,咀嚼人生,於人情物理、處處種種發現矛盾、虛假、可笑之處,以犀利簡潔的方式一語道破,嘲弄中有理解,戲謔中有寬容,善意的、輕鬆的、和顏悅色的笑,既不沉重,也不油滑,較少諷刺,更多風趣。
最能體現其人生態度的莫過於那一篇《雅舍》。名曰“雅舍”,其實是抗戰時期作者孤身獨居的北鄉下的低階茅舍,極其荒僻簡陋,“牆不固,門窗不嚴”,連鄰居細語、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都清晰可聞,夜晚老鼠橫行,聚蚊成雷,下雨則屋頂滴漏乃至泥灰崩裂,滿室狼藉。如此陋室,作者卻愛之深厚,甘之如:“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何況此處還有美景高朋:“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湧,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座客無不悄然!”多麼淡泊的心志、高雅的情趣!還有更獨到的人生感悟:“‘雅舍’非我所有,我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人生本來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為我所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正是這種達觀灑脫的人生態度造就了梁實秋能坦然承受和泰然應對悠悠萬事、紛擾人生,洞徹一切人間的可笑,也通曉一切人生的辛酸。所以他能坦然接受衰老、退休、耳聾。他嘲弄人老心不歇的人:“人老了也就罷了,何苦成精?”他樂於接受退休:“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擺脫賴以餬口的職務,作自己衷心所願意的事。”他安於聾聵,認為耳聾多少可以擋住一點噪音,也少聽一些蜚短流長。“聾子沒有標誌,兩隻耳朵好好的,不像是什麼零件出了毛病的人。還有熱心人士會附在我耳邊竊竊私語,其實吱吱喳喳的耳語我更聽不見, 只覺得一口口的唾沫星子噴在我的臉上,而且只好聽其自幹。”自嘲與嘲他,嬉笑與無奈,一個真正超脫瑣碎煩惱、進入化境的儒雅老者性情盡顯,如在目前。
能微笑面對一切人生苦惱和人間悲喜,幽默由此而生。同時,幽默也是一種才情與個性。正如老舍所說:“人的才能不一樣,有的人會幽默,有的人不會。”(老舍《談幽默》)梁實秋喜諧善笑,能夠從人們習見而不經意的生活現象中發現種種虛假、矛盾、可笑之處,又因寬容而生善意的笑,因智慧而生嘲弄的笑。在他的眼裡,結婚典禮完全是一齣戲:“定期開演,先貼海報,風雨無阻,‘撒網’斂錢,鼎惠不辭;屆時懸燈結彩,到處猩紅;在音樂方面則或用乞丐兼任的吹鼓手,或用賣人丹或綢緞店大減價的銅樂隊……少不了的是與演員打成一片的廣大觀眾,內中包括該回家養老的,該尋正常娛樂的,該受別種社會教育以及平時就該攝取營養的……”戲的主角自然是新郎新娘,戲的尾聲是,主人的腿子累得發麻,客人醉三五輩,門外的車伕一片叫。評劇家曰:“很熱鬧!”作者描寫的婚禮過程更是讓人忍俊不禁,諸如證婚人致辭,介紹人發言,新郎新娘的“臺步”,客人對新娘的品頭論足,以至鬧新房,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長期沿習而且至今未變的鋪張煩瑣的婚禮習俗,人們已經司空見慣,並且如法炮製,而一經梁實秋速寫漫畫,顯得既逼真又滑稽,充分顯示了作者的幽默才情與個性。
同時,梁實秋並非一味寬容,盲目樂觀。他還勇於自省與自嘲,於嬉笑戲謔之中蘊涵著自尊、自由、善良、向上的人生態度。如《講價》對於自己的不善討價還價自嘲到:“我怕費功夫,我怕傷和氣,如果我粗脖子紅臉,我身體受傷,如果他粗脖子紅臉,我精神上難過,我聊以解嘲的方法是記起鄭板橋愛寫的那四個大字:‘難得糊塗’。”善良與自尊不言而喻。《握手》:“大庭廣眾之下,賓客環坐,握手勢必普遍舉行,面目可憎者,語言無味者,想飽以老拳尚不足以洩忿者,都要一一親炙,皮肉相接,在這種情形下握手,我覺得是一種刑罰。”自尊與清高溢於言表。《時間即生命》:“最令人觸目驚心的一事,是看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我自己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一個人……例如我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於課餘之暇每兩年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自省與向上令人感佩。
另外,構成梁實秋小品文幽默風格的語言手段也是豐富多樣的,誇張、比喻、反語、大詞小用、莊詞諧用等等,不一而足。如關於男人髒:“曾有人當眾搔背,結果從袖口裡面摔出一隻老鼠!”(誇張)關於善講價者:“他有政治家的臉皮,外交家的嘴巴,殺人的膽量,釣魚的耐心,堅如鐵石,韌似牛皮,所以他能壓倒那待價而沽的商人。”(比喻、誇張)關於垃圾處理:“最簡便的方法是把大門開啟,四顧無人,把一筐垃圾往街上一丟,然後把大門關起……真有人把燒過的帶窟窿的煤球平平正正的擺在路上,他的理由是等車過來就會碾碎,正好填上路面的坑窪,像這樣的好心人到處都有。”(反語)關於女人善變:“問題大者如離婚結婚,問題小者如換衣換鞋,都往往在心中經過一讀二讀三讀,決議之後再複議,複議之後再否決。”(莊詞諧用)關於噪音:“可異的是,紙驢,破鑼 ,喇叭,公雞,並不被一般的認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還公然的說,聲音洪亮者主貴!”(比喻、反諷)
總之,梁實秋小品文的幽默體現了多層次和高品位的內涵:輕鬆活潑的遊戲精神和健康合理的人生調適;對人生百態的細微體察,對普遍人性的深刻解剖;廣博豐富的中外人文知識;寬容灑脫的人生態度,善良而詼諧的性格特徵。那些精緻而幽默的作品超越時代,超越政治,具有久遠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