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舒州司空山瀑布》李白
《題舒州司空山瀑布》李白
至德元年(756-757年),李白隨永王李麟兵敗後,從亂軍中逃出,因久聞司空山勝境,時至第二年,詩仙避居此山,得"雪霽萬里月,雲開九江春"之句,留下了《避居司空原言懷》和《司空山瀑布》詩兩首。歷代墨客騷人、名流雅士皆慕名而來,拜佛祖訪仙蹤;一時間名人詩文碑刻遍滿山間。大部分現在還可見到。如"我來司空山,登臺懷李白","佛氏雖殊數,二祖曾卓錫","李白曾卜築,慧可嘗洞棲"等詩句。人們懷念李白並在其住處"司空原"建了"太白書堂",珍藏了詩仙書畫等用品及歷代文人墨客的佳作。書堂前有狀如櫻桃的"奎心石",旁有萬斗酒甕"印心石"和常年不涸的"翰墨泉"及"洗墨池""。
題舒州司空山瀑布
斷崖如削瓜,嵐光破崖綠。
天河從中來,白雲漲川穀。
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讀。
攝身凌青霄,松風拂我足。
【註釋】
①此詩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詩話》雲:“司空山在舒州太湖縣界,初經重報寺,過馬玉河,至金輪院,有僧本淨肉身塔,及不受葉蓮花池、連理山茶。自塔院乃上山,至本淨座禪巖,精巧天成。中途斷崖絕壑,傍臨萬切,號牛背石。宗室善修者言,石如劍脊中起,側足覆身而過,危險之甚。度此步步皆佳。上有一寺及李太白書堂。一峰玉立,有太白《瀑布》詩云:‘斷巖如削瓜,嵐光破崖綠。天河從中來,白雲漲川穀。玉案赤文字,落落不可讀。攝衣凌青霄,松風吹我足。’餘兄子中守舒日,得此於宗室公霞。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李白的詩全集欄目。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緻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湧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