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合作的課文分析

學會合作的課文分析

  《學會合作》是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下冊四單元中的一篇演講稿,課文以“合作”為話題,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談起,闡述了什麼是“合作”,為什麼要合作和怎樣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分別舉了交響樂團演奏和從瓶中拉綵球的實驗兩個典型事例,從不同的側面證明了自己的觀點,說明卓有成效的合作要有協作精神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啟發讀者體會“合作”的真諦。列舉恰當,具有說服力。課文中的語言敘述清楚、生動、通俗易懂,內容緊密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自主探究空間很大。

  第四單元的主題為“探索與發現”。因此,根據整個教材的價值體系來看,這篇課文的教學價值首先是:教者透過設計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感受合作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擁有合作的意識。從篇章角度看,這篇課文的教學價值為:1、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所舉兩個事例的作用和它們所強調的重點的不同。激勵學生樹立團結協作、自我犧牲等可貴的合作精神。2、學習作者寫作時所用的巧妙設問的手法,瞭解這樣寫的好處,並學著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3、藉助範文,瞭解演講稿的特點,學寫演講稿。

  今天,我想跟大家談一談“合作”的話題。

  (開篇點題,點明主題——合作。典型的演講語言風格,直接表達出話題的主題內容。)

  我們任何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圍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兩個“都”字鮮明地表明瞭作者的觀點,教學時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從而體會應進行“合作”的原因。)你是學生,就要和同學一起學習,一起遊戲,共同完成學業;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廠的生產任務;你是軍人,就要和戰友一起生活,一起訓練,共同保衛我們的.祖國……(三個排比句是對觀點的具體闡述,應加強朗讀指導,感受排比的力量。同時,抓住一個省略號,引導學生說話,既是說話訓練,同時,透過主動的說話,能更對作者所提的觀點產生信服。)總之,不論你從事什麼職業,也不論你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別人的合作。(一個“總之”尤為關鍵,讓學生在品讀中瞭解它在語言表達中所起的“總結”作用。一組關聯詞“無論……都……”則進一步闡明瞭為什麼要進行“合作”。)

  課文第二自然段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說明了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離不開與別人的合作。因此,在教學這段時,應重點分析此段的構段方式,讓學生能找出總、分、總各在哪裡。並透過朗讀等形式讓學生觀察描寫分的這一部分有什麼特點,進一步體會排比的修辭手法。為課後2的“仿寫”作業作鋪墊。

  什麼是合作呢?顧名思義,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品讀這兩句話,知道這是設問句。應讓學生了解設問句的特點及作用。)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只有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個人學會了與別人合作,也就獲得了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所以,人們常說: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難有什麼成就。(對於人們所提的觀點,可讓學生品讀設疑。教者無需過多解釋,這樣的疑問更激發了學生接下去學習的興趣。)這是非常寶貴的人生道理,我們應該牢牢記住。

  課文第三自然段再次說明了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離不開與別人的合作。教學的重點應是品讀質疑。

  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卓有成效”這個詞語可讓學生練習上下文理解。)你一定在音樂廳或電視裡看到過交響樂團的演奏吧,這可算得上是人與人合作的典範了。(這又是一個設問句,前面的分析,學生對設問句已有了解。所以,這裡的重點可讓學生自主畫出,並讀出設問句表達出的特別的氣勢。)你瞧,指揮家輕輕一揚手裡的指揮棒,悠揚的樂曲便從樂師的嘴唇邊、指縫裡傾瀉出來,流向天宇,也流進人們的心田。(這句中“傾瀉”、“流向”等用詞準確生動,對於指揮家描寫細膩傳神。很適合學生學習積累。)是什麼力量使上百位樂師,數十種不同的樂器合作得這樣完美和諧?我想,這主要依靠高度統一的團體目標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每個人必須具有的協作精神。(這個設問句總結出合作可以使器樂演奏完美和諧。是本段教學的一個重點。要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搞清在器樂演奏中“高度統一的團體目標”是什麼?“協作精神“又是什麼?)

  課文第四自然段,從“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進行自然地過渡,舉了成人透過合作,從而產生最佳效果的事例,證明了前面所提的:“人人都離不開合作”、“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難有什麼成就。”的觀點。在此段教學中應抓住最後一句話展開討論交流,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的一大要求:合作要具備協作精神。讓學生思考:“團體目標”的“高度統一”和“協作精神”分別形容“合作”的什麼?(合作的“完美”與“和諧”)

  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也能說明這個問題。(這句不只引起下文,還富含著另一層內涵: “還”字、“也”字清晰地告訴我們第二個事例的功效是雙重的。它既是對第一個事例所得結論的有效補充,同時也能自然地生髮出第二個事例的結論。)一位外國的教育家邀請中國的幾個小學生做了一個小實驗。一個小口瓶裡,放著七個穿線的綵球,線的一端露出瓶子。這隻瓶子代表一幢房子,綵球代表屋裡的人。房子突然起火了,只有在規定的時間內逃出來的人才有可能生存。他請學生各拉一根線,聽到哨聲便以最快的速度將球從瓶中提出。實驗即將開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瓶口上。哨聲響了,七個孩子一個接著一個,依次(“依次”這個詞語是理解合作的第二個原則“自我犧牲精神”的關鍵詞語。因此,教學時,應抓住這個詞語讓學生想象:從“依次”中,你看到了什麼?“依次”又意味著什麼?)從瓶子裡取出了自己的綵球,總共才用了3秒鐘!(這句要抓住“總共才”和感嘆號,感受井然有序的合作所帶來的成功。指導朗讀顯得尤為重要。)在場的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位外國專家連聲說:“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我在許多地方做過這個實驗,從未成功,至多逃出一兩個人,多數情況是幾個綵球同時卡在了瓶口。我從你們身上看到了一種可貴的合作精神。”(專家的評價是閱讀理解的重點,理解:這裡的可貴的合作精神“可貴”在哪兒?從中揭示合作的第二個原則:自我犧牲的精神。)

  課文第四自然段,舉例說明孩子之間也需要合作,再一次證明了前面所提的:“人人都離不開合作”、“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難有什麼成就。”對於“自我犧牲的精神”是本節課人文教育的重點,也是當今孩子最缺乏的一種精神。因此,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動手操作這個實驗其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讓孩子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討論:如果缺少了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意味著什麼?在討論中明白合作中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的重要。

  可見,成功的合作不僅要有統一的目標,要盡力做好份內的事情(“不僅有統一的目標,要盡力做好分內的事情”在第一個事例中是樂師共同把樂曲演奏好,各人利用自己的樂器為樂曲的完美呈現儘自己的力。同樣的結論在第二個事例中也照樣適用。全部安全的逃離房子是他們的“統一目標”;按照安排的位置順勢而出便是“分內之事”。可讓學生聯絡事例加以理解。),而且還要心中想著別人,心中想著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要心中想著別人,想著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在第二個事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也可讓學生以事例加以說明。)

  教學這段話,要抓住關聯詞 “不僅……而且……”,聯絡前面的兩個的事例讀懂這句話的含義。

  同學們,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但同時也是一個更加需要合作的社會。(“是……也是……”引發思考:既是充滿競爭,又怎樣進行合作?)作為一個現代人,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扣住關聯詞“只有……才……”,讓學生感受作者所提的殷切希望。並以此延伸:怎樣的合作才是卓有成效的合作?談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教學也是學習的一大難點,因為,這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也是學習範文後的最終目的——真正確立合作意識,實實在在開展合作。因此,要引導學生紮實朗讀,有效討論,明確目標,達到教的最終目的!

  本文在寫作上很有特色:一是巧妙設問,綱目分明。課文多處運用設問,既能引領聽眾注意,又做到綱目分明,如“什麼是合作呢?”“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是什麼力量使上百位樂師,數十種不同的樂器合作得這樣完美和諧?”等等,都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二是典型事例,驗證觀點。課文運用了兩個典型事例,一是交響樂團的演奏,一是從瓶中拉出七個綵球的實驗,分別從要有協作精神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不同側面,驗證了要獲得成功,必須與他人合作的觀點,令人信服。 本課最重要的教學價值是:1、進一步學習演講稿的寫作方式,更好地學會演講的技巧;2、知道設問修辭手法在表達中的妙處。並可以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3、在有效紮實的朗讀、討論、交流中,感受合作力量,並化成實際行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