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廟導遊詞範文(精選9篇)

佛教寺廟導遊詞範文(精選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一般是根據實際的遊覽景觀、遵照一定的遊覽路線、模擬遊覽活動而創作的。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佛教寺廟導遊詞範文(精選9篇),歡迎大家分享。

  佛教寺廟導遊詞1

  走上六級臺階,這兩側黑漆柱上就是王爾烈的"遵大路以仰瞻高山卓爾,叩禪關而徐步御風冷然"這副楹聯了,當年王爾列曾在此廟中苦讀數年,為清風寺留下了難得的墨寶。再看寺廟正門,上方掛有三塊牌匾,分別寫著"首山古剎""清風寺""東都勝蹟",內層還有一塊也是寫著"清風寺"的牌匾,這些都是90年代修復清風寺時縣長陳敬東為清風寺所題。

  正門門口兩側有兩個石鼓,真名叫椒圖,跟石獅子一樣是保護廟的,傳說椒圖是龍的兒子,像水裡的螺螄,有一圈圈的螺紋,他喜好閉合,放在門前跟石獅子一樣是看門的,一般人照著他的外形也叫他石鼓。其作用其實是支撐正門或中門的門框、門檻和門扇的枕石,另一個作用是它具有很強的裝飾性,與門樑上的磚雕、彩繪相應成趣。每一種型別的石鼓上都雕有不同的吉祥圖案,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其雕刻工藝精湛,惟妙惟肖,堪稱石雕工藝品,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裡的石鼓上刻有鹿、花、松、鳳。說起磚雕這裡也有幾處,正門的北面廊簷下東西各有"福"字和"壽"字兩處,東西廂房的南牆各雕有蓮花和牡丹。都是用青磚雕刻而成。可以看出當時的匠人雕刻技術嫻熟、細緻。皇族的宮殿大多是琉璃異彩,富麗堂皇。而這裡則青磚青瓦,雖比不上皇宮的豪華氣派,卻有著它自己獨特的古樸、沉靜的特點。

  這柱下的圓圓的石頭叫石珠,即柱礎,高略等於柱徑,還有豆子形、花瓣形、蓮瓣形及八角形等等。木造寺廟的柱珠,特別由石塊雕成,可防水滲入木柱,也有美觀的作用。

  正門門廳左側這塊石碑記載著清風寺的修繕記錄,這兩邊的小門房裡是哼哈二將,形象威武兇猛,一個名叫鄭倫,能鼻哼白氣制敵;一個名叫陳齊,能口哈黃氣擒將。

  [ 兩位神將]原先只是[一位]金剛力士,本是佛國護法的[二十諸天]之一的密跡金剛,《封神演義》上說鄭倫原為商紂王的部將,拜崑崙度厄真人為師。真人傳給他竅中二氣,將鼻一哼,響如鐘聲,並噴出兩道白光,吸人魂魄。後來被周文王擒獲改邪歸正,卻又被紂王的部下大升斬死。

  陳奇也是商紂王的部將,曾受異人秘傳,養成腹中一道黃氣,張口一哈,黃氣噴出,見之者魂魄自散。後來被哪吒刺死。在姜子牙封神時敕封鄭倫、陳奇鎮守西釋山門,宣佈教化、保護法寶,這就是民間所流傳的哼哈二將。

  正殿:出了正門進入正院:正前方就是大雄寶殿,兩旁是東西廂房,在大雄寶殿兩側有東西配殿,配殿兩旁與大雄寶殿之間各有小門可通往後殿。院中的香爐終年香火不斷。

  大家向上看,在建築學中,這裡的建築為硬山式屋頂,硬山式即人字形屋頂,屋頂兩坡交界處常用瓦片疊砌或磚砌成屋脊,這就是正脊。還有四條垂脊,垂脊即前後方向的屋脊,又稱規帶。那麼屋頂上的這幾個獸又是怎麼回事呢?民間有句俗語叫五脊六獸,說的就是這幾個獸,而且這幾個獸已經成為中國古建築的一個顯著特點。所謂五脊是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的,統稱"五脊"。在五脊之上又安放了六種人造的獸,合稱"五脊六獸"。那麼,第一至第六獸都叫什麼,中國古建築緣何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種人造獸呢?據中國古書上記載:正脊兩端的獸叫"龍吻",垂脊上的五條獸合稱為"螭吻",分別是狻猊、鬥牛、懈豸、鳳、押魚。狻猊是龍之九子之一,對於狻猊,古書解釋說:"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也"。所以他排在第一位了。

  佛教寺廟導遊詞2

  寧波的阿育王寺是一座千年古剎。

  走進山門,經過一條幽靜的走廊,歡迎你的是“魚樂池”。池水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翡翠,陽光照在池面上,想給水面鋪上了一層閃閃發亮的碎銀。池水中倒映著藍天,白雲和古色古香的寺廟。魚兒在水中成群結隊地嬉戲,讓人看了真想“與魚同樂”。

  繞過魚樂池,等候你觀光的是“天王殿”,天王殿雄壯無比,簷角奇特,微微向上翹起,恰似一隻正要展翅欲飛的雄鷹。走進大殿,大肚皮彌勒佛滿臉微笑地迎接你。兩側四大天王正襟跪坐,有的手持天羅傘,怒目圓睜;有的手纏金蛇,一副齜牙咧嘴的模樣;有的手套金剛圈,面如黑髮;有的手持琵琶,滿臉微笑。你可不要被他欺騙了,傳說他談得可是攝人心魄的迷魂曲。

  我還去了“大雄寶殿”,“舍利殿”······到處都有千姿百態的佛像和古色古香的寺廟,我說也說不盡,只覺得自己已離人間,似在仙境,那美景簡直就像人間天堂。

  美麗的阿育王寺,那是我們寧波人的驕傲,我愛阿育王寺。

  佛教寺廟導遊詞3

  沿著許公塔繼續前行,有一上尖下寬的巨石臥在路邊,名為拴馬石,上面有一圓洞,即用來拴成繩的,因為寺廟為聖地,不許牲畜入內,所以人們在朝拜時,都要把馬匹拴在此處,古人曾說過,來到此地“文人下轎,武官下馬”,以表示對清靜之地的尊重。過了拴馬石,古蹟斑斑的古塔就是八仙塔,高為十三米,六角十一級,塔的四周有八仙的浮雕,正面是南

  極仙翁,此塔建於清康熙年間,是由開山祖師劉太琳的俗家師弟洪將軍為其打坐而修建,但每一次劉太琳在此打坐時都是心神不寧,之後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功德再高也不能居於八仙之上,於是放棄此塔,至今成為無量觀中為數不多的風景塔之一。在八仙塔之上有座潔白素雅飛瀰漫著道教氣氛的白塔為“葛公塔”,建於民國土8年,是由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和一些國民黨高階將領為葛月潭道人所修建的,此塔高為8.78米,為密簷捲雲式建築,從塔基至塔頂全部使用細晶花崗岩修建,六面塔壁鑲嵌著用漢白玉雕刻的葛公生前親手繪製的蘭草和幽竹的浮雕,塔前刻有“淡泊寧靜”四字,是出自於諸葛亮的一副“淡泊以銘志,寧靜而志遠”以代表葛公一種超脫的境界。“海為龍世界天是鶴家鄉”是說自己象雲野鶴一樣脫離了軍閥混戰年代世俗的紛爭,最終來到仙境無量觀。

  佛教寺廟導遊詞4

  寺廟有一千零八個臺階。傳說當時將抬入洞內時,脖子還沒有歪,因為進不去,所以人們希望脖子能歪一點,歪了脖子,可是人們忘讓正過來了,所以取名。

  每次廟會,這裡總是人山人海,有為孩子祈禱學習的,有為自己祈禱事業的,還有一些身體或運氣不好的來祈禱健康平安。人們還可以花二十元錢買一個祈福條,纏在大樹上,保佑自己。放眼望去,北鎮的景象盡收眼底。

  院邊上,會有一個叫“神醫十不全”的地方。我們可以求一個藍條,在“神醫”身上把自己痛的地上摸一摸,再把藍條系在鐵欄杆上,就可以消除病災。

  過了院,我們再向上走,就會到文殊院,文殊院是專門祈禱學習的地方,文殊菩薩邊的和尚會給學生一個貢果,保佑學生學習好。

  遊客朋友們,這就是寺廟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只看了和文殊,有機會再仔細看一看這個有趣的地方。

  佛教寺廟導遊詞5

  寺廟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常興店鎮境內,醫巫閭山南端,佔地13平方千米。寺廟始建於北魏,盛於中唐,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香火綿延,終日不斷。是中國北方的著名佛教聖地,因寺內石洞中的而名聞天下。據《東北古蹟軼聞》載:“南海落潮,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巖山雲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從容移入,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為觀音32化身之一,其造像獨特超然入化乃世界唯一全國僅有。

  寺廟景區不僅是善男信女的朝拜道場,也是陶冶性情、觀光覽勝的好去處。精巧的傳統古建築,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更與群山密林相互掩映,令人回味無窮。五百羅漢坡、滴水觀音、二十四孝青石浮雕等多處人文景觀集藝術性、觀賞性、教育性為一體,已成為寺廟景區的文化瑰寶;這裡的自然景觀或蔚為壯觀或惟妙惟肖,讓人感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影壁山神鍾、臥龍松盤泥等“八景十二奇觀”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構成一幅幅雄奇畫卷。

  誠摯歡迎海內外遊客前來寺廟景區進香朝拜、觀光覽勝,幸福和吉祥一定會與您終身相伴!

  佛教寺廟導遊詞6

  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號稱山海關外第一剎的"清風寺",它是全省境內儲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建築群之一,清風寺以古樸、典雅、優美、神奇而著稱,在遼南一帶很有名氣,198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瞭解清風寺首先要了解首山,因為清風寺位於遼陽西南15華里的首山南麓半山腰處。首山系千山之首,千朵蓮花山的第一山,高176.1米,東西走向,長5華里。首山以其地處咽喉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地勢險要而成為遼東戰事中的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著名的司馬懿討伐公孫淵之戰、唐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東征高勾麗曾駐軍於此、發生在上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及解放戰爭時的`遼陽保衛戰皆發生於此。首山還是歷朝歷代帝王將相、名人騷客的駐足之處,著名的有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乾隆、禺頁顥,還有歷史名人王爾烈、梁半農等,文人墨客、帝王將相為首山憑添了諸多詩文和神奇。

  您瞧:首山,從正南方向看過去恰如一個橫臥沉睡的仙子,東首是額際,蜿蜒部分是下垂的長髮,額下眉眼鼻唇分明可見,主峰如高聳的豐乳。往西是一道斜坎的梁,好像是一隻手扶著腹部,腕下就是古剎清風寺了。如果登上山頂極目遠望北方,古城遼陽盡收眼底,高高白塔矗立其中。向南觀看近處是新興的遼陽縣城,遠處就是遼寧的第三大城市--鞍山了。

  歷史上首山曾是樹木繁茂,遮天蔽日。據史料記載,首山原名大香山,山上長滿高蒿,芬芳異常。山西坡下森林茂密景色奇觀、氣候宜人,清風古剎、首山樵唱、文殊寺與觀音閣、首山墩臺、勒石記功、首山斗、將軍定石、首山擎月共稱為"首山八景"。其中以"首山樵唱"最為著名,成為明代遼陽八景中的第六景,傳聞有仙人樵於首山,"夜聞歌聲,曲終不見",可見林木之茂盛。首山南有溝壑數條,湧泉飛瀑,水資源極其豐富。(明時,遼陽八景為:望京傑樓、廣佑雄圖、太水環帶、千山屏列、香巖佛夢、首山樵唱、首峰泉瀑、陀洞懸珠。隨著時代變革,江山易主,遼陽八景亦有新稱。到了清代,遼陽八景為:華表仙樁、龍王夜渡、神燈孤照、白塔晚晴、魁閣凌霄、雙橋臥虹、松柏琴聲、首山樵唱。)

  而今這些歷史美景在數次戰爭的洗禮後已不復存在了,剩下的是戰火焚燒後的禿山、裸露的岩石,還有就是對落後就要捱打的屈辱的追憶及以對曾經美好山林的嚮往。

  走進清風寺,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這裡的古建築風格,聆聽"清風八寶"的傳說,尋覓龍的影子,暢遊三國,感受佛教的博大精深吧。

  清風寺的碑文上記載"茲寺也不知創自何年、訪其斷碣殘碑迄唐宋元明而遞新。"有史料記載為建於明代隆慶五年(1571年),至今已有432年的歷史了,清代曾經多次維修和擴建,其正殿和配殿仍保持明代風格。正殿為歇山式建築,是省內現存明代殿宇建築的典型代表。

  寺院坐北朝南,有三層殿:山門、正門、正殿、東西廂房、後殿東西配殿,西配殿的西北角有清代增建的狐仙堂一間。寺院佔地3418㎡,有殿堂34間,佛像百餘尊。僧人在清朝時多達幾十人,並有大量經書和器皿,進寺頌經焚香者絡繹不絕。

  佛教寺廟導遊詞7

  暑假的一天,我和哥哥、姐姐、媽媽乘二伯父的車遊玩寧波市名勝——阿育王寺。那兒風光秀麗,空氣新鮮。來到寺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闊的荷花池。池中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才張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張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一陣風吹來,滿是清香味兒,我都陶醉了。

  小烏龜慢騰騰地爬著,偶爾用綠豆樣的小眼睛害羞地瞅我一眼,又趕緊把頭縮排殼裡,鑽到荷葉下面去了。漂亮的小金魚搖著大尾巴,五彩斑斕,一群群地游來游去。我丟了一小片面包給小金魚吃,小魚們快樂地游過來,正要享受美味時,突然一隻大青魚不知從哪裡鑽出來,頓時水花四濺,嚇得小金魚四散逃去。大青魚張開大嘴,發出很響的聲音,它還瞅瞅我,彷彿漫不經心地說:你還不如直接餵我呢,我可是這兒的國王!

  我們進了廟宇,裡面香火繚繞,供奉著眾多菩薩,有如來佛主、千手觀音、十八羅漢等,有的面目兇狠,有的面目和善,身上五顏六色。我以前從書上、電視上無數次看到 “神仙”,今天終於和這麼多 “神仙”零距離。我的心裡沒有一絲害怕,反而十分高興,我想以後會用彩筆把他們畫下來,給同學們看。我從媽媽那兒拿了一柱香上給菩薩,閉上眼睛,心裡默默地祝願全家身體健康,祝新的學期我的學習越來越棒,將來能和二伯父一樣,取得好成績,做國家的棟樑,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

  回家的路上,我戀戀不捨。美麗的寧波,美麗的阿育王寺,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佛教寺廟導遊詞8

  我們途中大概需要二個小時的時間,途經凌海市、石山鎮、北寧市閭陽鎮最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寺廟。寺廟所地,北寧市長興店鎮,文化進步經濟繁榮,物產豐富,交通便利。這裡是東北葡萄生產第一鎮。農民的水果儲藏業也十分發達。寺廟已敞開胸懷,真誠地歡迎天下朋友來這裡沐浴吉祥和幸福。

  據記載:寺廟始於北魏。歷代多有開發重建,尤其在明萬曆年間重修為盛。現經當地政府近十年的修復、建設,使古寺更興,青巖更麗。如今,寺廟已經成為聞名遐邇的旅遊風景區。同時,又是省批准的宗教活動點。

  整個寺廟分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四個院。整個寺院以上院石洞中供奉的佛像為主,據說觀世音佛像造型居多,唯歪脖之態,舉世罕見,為遊人稱道、敬仰。又因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著稱,善良的人們賦予其許多優美的傳說,而且,這些傳說都與周圍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溶為一體。

  首選映入眼簾的是寺廟的山門,山門是由北京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形象是糅合中國古代牌坊與塔的造型,正面是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寺廟”三個字,經過一段路我們可以看見山門的舊址,也是由趙樸初老先生題詞的。

  在石路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兩樹的蒼枝綠葉在空中錯錯相交。遠遠望去,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摟腰搭肩共述衷腸。因此,人們稱之為“松人戀”。相傳,在很早年間,山下有一對青年男女,男的叫小松,女的叫小青,他們從小青梅竹馬,長大情投意合,彼此都產生了愛慕之情。一對戀人面對青山、綠水、訂下了百年之好。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好事多磨早就對小青垂涎三尺的王財主趁虛而入。他又是用勢力威脅,又是用財富引入引誘,非要娶小青做妾不可。在他的威逼、引誘下,小青的父親竟答應把小青嫁給老財主。小青姑娘哭得死去活來。趁著月色,逃出家門,悄悄地找到小松,兩人抱頭痛哭,覺得無路走。他們面對腳下的萬丈深淵,雙雙對天長嘆,然後把一橫,手挽手向萬丈深淵跳去。跳下後,他們覺得身邊呼呼的風響,而身子卻騰空而起,不但沒有墜落,反面隨風飄向上院的石洞中。睜眼一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手端著一碗水站在他們的面前,笑吟吟地說:“年輕人,風浪已過,回家成親去吧!切記,萬事不可輕生,只要心中有佛就可逢凶化吉。”這對年輕人大吃一驚,知道遇見了活菩薩,連忙回家,各自把這一奇遇對家人講了。而家人告訴他們昨夜裡那個欲強娶小青為妾的老財主已墜崖而死。為紀念這個奇遇,小青和小松結婚的當天,就在通往下院的路上種了一對青松。人們都把這對青松看作平等、友好、善良戀情的象徵,盡力地保護它們的生存。

  過了戀人松我們就到了寺廟的下院,下院是大雄寶殿和韋馱殿。大雄寶殿內供奉了三尊菩薩,中間一尊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左邊是地藏五菩薩,保壽保平安的,右邊是觀世音菩薩。對面就是護法韋馱殿和四大天王,它們是保護佛祖的。

  出了下院登上石階,整個寺廟共有1088個石階。繼續向前走就是藥師殿,藥師殿中供奉三尊菩薩,中間的是藥師傅,左邊是日光菩薩,右邊是月光菩薩,他們三尊合稱“東方三聖”。他們的意思是日月東昇,它們放射地光芒照射著眾生,使人們得到快樂和健康。過了藥師殿向前走,就到了中院。中院有進香殿,裡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下身。進香殿也是為了一些老弱病殘的人修建的,他們上不了上院洞中,就在這裡為進香,而洞正與進香殿垂直相望,我們上香時彷彿正在望著我們一樣。

  過了進香殿,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關口,由小篆體書寫的三個字“抱曲關”。過了抱曲關,就是九道彎,又稱九曲雲階。

  九道彎穿雲破霧,懸架山崖,時而順峰盤旋而上,時而沿坡迂迴通幽,真是九曲婉轉,妙趣橫生。

  九道彎是通往上院的必經之路,其山勢複雜,路線難選。據說,為打通來往上院的山路,寺院主持僧人請遍能工巧匠,沿峰嶺檢視,都沒能設計出最理想的路線。正當眾人面對險峰峻嶺為難時,忽然有一紅衣少女盈盈走來,面對眾人微微一笑,轉身向上院走去。身後留下一條長長的綵帶。只見這條綵帶時而穿峰越嶺,時而通幽饒谷,飄飄灑灑直通上院。

  面對這條奇異的綵帶,眾工匠眼睛一亮:啊!這正是神仙所賜的絕妙通道線路。於是大家一起動手沿著綵帶飄過的路線設計,修建了這條著名的“九曲雲階”。過了九道彎就到了我們費了千辛萬苦要拜見的,供奉的山洞,稱為洞。因洞背靠青巖,所以得名“寺廟”。

  寺廟的最高峰就是文殊院,裡面供奉的就是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為孩子、為家人、為朋友求學的不妨去拜拜。

  寺廟寺院的景觀到此結束了,但它的自然風光依然讓我們回味無窮,在後山有茂密的森林,有盛開的山花,景色飴人。在我們拜過有閒暇時間的時候,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閭山的情趣。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錦州市區,為期一天的旅行到這就要結束了,再次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援,也再次歡迎您到我們中旅來做客,我們將以更完善的條件為您服務。再見!

  佛教寺廟導遊詞9

  寺廟風景區1985年被遼寧省政府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這裡是融宗教與旅遊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蔚為壯麗。寺廟有上、中,下三院。進了由趙樸初親筆題字“寺廟”的山門,踏上石鋪甬道,來到群峰環抱的山腳下,就是寺廟下院。下院寺門上書“天開靜域”,寺院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配殿、禪堂等。大雄寶殿內供奉釋迦牟尼、南海大士等佛像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整個寺院富麗堂皇,氣勢壯觀。

  關外多山,以閭山居首;閭山多寺,以寺廟為奇。寺廟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常興店鎮西部之閭山深處,其建築位置險要,結構佈局奇特。更與層巒翠嶂,古木幽林掩映成趣,成為閭山的著名旅遊勝地之一。其後,明朝萬曆四年,清朝光緒十六年都曾重修。

  寺廟始創於北魏,盛於中唐。至今香火綿延。常盛不衰。寺廟分上中下三院,下院建於群峰環抱之中,形同坐井觀天;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鐘樓”、“鼓樓”等,院中青桐翠柏,鬱郁森森。中院坐落於香爐峰上,香菸嫋嫋,崗氣蒸騰。上院築於險涯絕壁之畔,勢若凌空飛懸,風景佳絕,數百米峭壁間退出一剎天然階臺,邊緣築一帶磚牆,牆下深淵眩目,群嶺如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