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山導遊詞

華鎣山導遊詞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遊從業人員,時常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可以幫助旅遊者欣賞景觀,以達到遊覽的最佳效果。那麼什麼樣的導遊詞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華鎣山導遊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華鎣山導遊詞1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安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x。

  思源廣場背靠渠江,面向思源大道廣場中軸,正對思源大道中軸線,是向—同志百年誕辰的獻禮工程之一,由入口廣場、中心廣場、水景廣場、寶鼎廣場和四季花海五部分組成,四周環繞生態停車場、圖書館、遊人中心、觀景樓閣和休閒娛樂設施,是集紀念、—、文化交流、娛樂、休閒、觀景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入口廣場。

  廣場內有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寶鼎——“實事求是”寶鼎,寶鼎總高度10米(代表紀念—同志誕辰100週年之意),重41.8噸,鼎高8米,直徑7.04米。它三足鼎立(暗含—同志三落三起,永遠不倒之意),雙耳高聳(代表—理論兩個根本出發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分別飾饕餮及夔龍紋。頸下飾12條夔龍(中華民族12億炎黃子孫)和六條扉稜(意為"六六大順")。鼎身腹下飾緊密相連,猶似“迷宮”般佈局的勾連圖紋,並以4排乳釘紋點綴(代表—同志一貫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鼎內鑄有銘文:“—百歲,立鼎銘志。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鼎禁直徑7.8米,高2米,上飾56條夔龍(象徵全國56個—),21個方圓之孔(象徵21世紀),正面鑄有金文鼎名“實事求是”,背面鑄有“解放思想”字樣。寶鼎置於高7米、40米見方的花崗石平臺上,託座高3.04米,造型為94本書(象徵—同志享年94歲),正面刻“發展才是硬道理”七個大字,座後刻有《—南巡談話》全文。寶鼎是廣安市委、市政府為紀念—同志豐功偉績而特意鑄造的。實事求是寶鼎是為紀念—同志百年誕辰而建,表達了廣安人民對—同志的深切懷念和無比的愛戴。寶鼎代表著—理論和—同志的業績將永垂青史。寶鼎矗立於廣場北端,象徵著廣安人民對—同志改革開放豐功偉績的歷史回顧。思源廣場的主題是“飲水思源”,它在設計中利用了地形的坡度,在寶鼎廣場的寶鼎基座設定水體,構成“源頭”,透過水景廣場層層跌落,流向中心廣場的四塊水景,水景中的百組噴泉直噴天際,讓人感到源源不斷,源遠流長,湧泉相抱。廣安人以此來表示高舉—理論偉大旗幟的決心,來表達對—同志的無限崇敬和緬懷之情。

  在思源廣場中央是中心廣場。中心的方形廣場將內圓分為四個水景區,形成了環形廣場。四條流光溢彩的步道把方形廣場與環形廣場連在一起,水陸相通,圓方相接,隱含天圓地方、生生不息之意。中心的水景廣場有美妙絕倫的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是“飲水思源”構思中水體的中間環節,由噴水高達60米的擎天柱、噴水高達15米、展寬達30米的水幕、拱形最高噴水達8米的彩虹飛渡、噴水高度達10米的高頻水柱陣及蛟龍戲水、湧泉、水火霧、跑泉、冰柱等水景組成,是科技含量高,藝術品位高,國內一流的水藝術經典之作。其外圍的花池和樹木、水景區的百組噴泉可以看出所有的設計都緊扣“100”這個數字,是家鄉人民對敬愛的—同志百年誕辰的紀念,表達了家鄉人民對—同志的無限懷念。

  四季花海區佔地面積9000平方米,由鮮花和常青植物組成。整個廣場配有供遊人休閒娛樂的風情竹樓和佔地2000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區,還佈置了300平方米的四星級旅遊廁所。這不僅是創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品位和檔次的需要。近兩年來,在廣安掀起一場廁所革命,把它作為現代文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這種四星級旅遊廁所,在廣安還有很多,它的功能比較完善,造型比較美觀,同時還考慮了照顧盲人、殘疾人,充滿了人情化設計。

華鎣山導遊詞2

  各位遊客們,歡迎諸位來華鎣山參觀遊覽,華鎣山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地處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四川省華鎣市,由北向南縱跨四川、重慶15個縣、市,延綿300餘公里。華鎣山最高峰是高登山,海拔1740.1M,也是四川盆地低部最高峰;次高峰寶鼎,為華鎣山主峰,海拔1590.8M,是全國八大佛教聖地之一。

  華鎣山從唐代起就是川東北佛教聖地有“小峨眉”之稱。唐肅宗至德年間修建的寶鼎、南宋樞密院事安丙故宅華鎣山等遺蹟,有30餘處可考。風景有銀山積雪、寶鼎晨曦、天池湖光等,李白、杜甫、陸游等歷代詩人,都曾在此寫下詩篇。華鎣山景區位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四川省華鎣市境內,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十大消夏避暑勝地、四川省級旅遊度假區。華鎣山景區內的中外名人蠟像館堪稱西南之最,其交通便利,距成都300餘公里,距重慶100餘公里,距南充90餘公里。是川渝兩地休閒避暑的好去處。華鎣山西南餘脈縉雲山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境內,為四川盆地名山和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之一,古稱巴山。全山有九峰並峙,氣勢雄偉,有“小峨眉”之稱。共有植物1700多種,其中有北碚猴歡喜、縉雲槭、香果樹、紅豆杉等珍稀植物,1979年建立了縉雲山自然保護區。景區有著絢麗的自然風光,其景點可集中概括為:兩林、兩海、兩美景。兩林指:石林、杉林;兩海指:雲海、竹海;兩美景指:積雪、日出。

  每個景點都別具一格,各具特色。華鎣市境內,距成都300餘公里,重慶100餘公里。整個景區面積20平方公里,以蒼翠茂密的山林為環境基調,以秀麗的喀斯特石林、溶洞為典型的景觀代表,集秀峰怪石、佛教文化、天坑溶洞、茂林修竹、華鎣山游擊隊遺蹟於一體,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其景觀特點可集中概括為“峰奇、石怪、山綠、谷幽”,並呈現出“春綠、夏蔭、秋紅、冬白”的四季變化。

  旅遊區內絢麗的雲海、竹海、石林、杉林等自然風光更是別具一格、各具特色。登高至1704米的高登峰可觀賞旅遊區春的綠、夏之蔭、秋的紅、冬之銀四季變化,讓人心曠神怡、感慨萬千。華鎣山旅遊區內的天池湖則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構造湖泊,在全國亦屬罕見。華鎣山山雄林茂,動植物豐富,主要植物有175科、656種,珍稀植物、名貴藥材200餘種;野生動物400餘種,其中華鎣鷂、雲豹、金錢豹、赤狐等國家保護動物30餘種。此外,還有早在宋代就頗具盛名的華鎣峒茶薇菜等土特產品。華鎣市紅巖鄉一天然洞穴內,發現一根長4米多,直徑50多釐米的鐘乳石,其狀如巨型男根、形象逼真、比例得體。華鎣山大天坑與小天坑之間,有一個喀斯特地質溶洞。溶洞尚未開發,人跡罕至。2006年4月8日,當地一個山民巡山至該溶洞外時,突然天昏地暗,暴雨刷刷而來,他只好鑽進溶洞裡躲雨。

  當時,他正好帶著電瓶燈,就在洞裡走走看看,突然,他感覺到有水滴在他頭上,用電瓶燈往上一照,他當即嚇一跳:好粗大的“男根”喲,還在向我撒“水”呢!很快,華鎣山驚現“生命之根”的訊息慢慢傳開了。

華鎣山導遊詞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安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x。

  嶽池白塔,又名文明塔。於清朝嘉慶25年(公元1820年)開始修建,歷時6年,至道光5年(公元1825年)竣工。白塔位於縣城南郊靈溪河與嶽池水匯合處。塔高30餘米,共9層,形呈密簷式6稜椎體。

  塔底為須彌座,青石砌成,周長42米,高.5米,六角刻有暴牙裂眥的夔首。邊緣有石欄合圍,形成環形走廊。第一層,石門面對鳳山。

  門柱上對聯雲:“珠龕夜貯靈溪月,香界晴開亮壩春。”柱下各有一個半跪狀金剛力士,一手叉腰一手託柱,怒目突睛,酷似真人。門楣上鐫有二龍戲珠浮雕,龍身宛轉騰越,雲彩護體,極為生動。門內有一米見方的石室,室內三面壁上刻有《新建文明塔記》。

  左邊有一道螺旋式石梯,繞行至頂。每環行一週為一層。層層闢有石門和神龕,龕內有神像。最上一層為一木雕金的魁星點鬥神像。六角塔頂有脊,脊端吊有鋼鈴。

  頂端用光滑合金盔鑄成,呈圓椎形。建造材料除第一層用青石砌成外,第二層以上為青磚。層簷皆砌有花邊。塔身用石灰塗抹,潔白如玉。白塔造型精美,匠心獨運,古樸凝重,又不失精巧細緻。歷經百多年風霜雨露未風化和毀損,也未見傾斜,可見建築技術之高超。

  “白塔鐘曉”是嶽池當年一道著名風景,清風送晨鐘,曠響十餘里。

華鎣山導遊詞4

  (一)華鎣山簡介

  美麗的華鎣山旅遊區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華鎣市境內,距成都300餘公里,巍峨華鎣山脈縱橫500餘公里,橫亙於川渝兩地15個市、區境內,它氣勢恢宏,景象壯觀。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老先生由衷地稱讚華鎣山為“天下第一雄山”。整個景區面積20平方公里,距小平故里36公里。以蒼翠茂密的山林為環境基調,以秀麗的喀斯特石林、天坑溶洞、茂林修竹、華鎣山游擊隊遺址於一體,年平均氣溫12-22℃。

  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其景觀特點集中概括為“峰奇、石怪、山綠、谷幽”,並呈現出“春綠、夏蔭、秋紅、冬白”的四季變化。遊人所至的高登寶頂海拔1704米,是景區內的最高峰。據《華鎣山志》記載,“雪積巔頂,遠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鎣山”。

  景區絢麗的自然風光,其景點可集中概括為:兩林、兩海、兩美景。兩林指石林、杉林;兩海指雲海、竹海;兩美景指積雪、日出。每個景點都別具一格,各具特色。本景區終年風景如畫,被譽為“山中蓬萊”,本景區的特級景點“天然大盆景”、“雙槍老太婆打靶場”、“妙筆生花”、“黃龍吐翠”、“千年一吻”等等景點,同時更有經“瘦身之道”、“千佛雲遊”、“愛之小屋”、“生命之根”特級景點過“千年古道”然後到華鎣山脈最高峰,1704米的高登寶頂。

  在特級景點“萬獅朝聖”觀景臺觀賞萬獅朝聖風水寶地聖景。在這裡大家可以看到八百里華鎣群峰層層迭峰,峰峰秀美,遠看如萬頭雄獅向我們主峰湧來,在古書《山海經》上記載“巴國東部有一靈山勝地,有如萬獅朝聖,聚天地之靈氣,按照民間的說法,這就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不僅如此,以前只能在峨眉山看到四大奇觀,在華鎣山高登寶頂同樣也能看到。還多了“雨霧與積雪”,就構成了華鎣山罕見的“六絕”。高登寶頂為華鎣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川東地區的最高峰。傳說高登寶頂是普賢王菩薩修煉成佛的第一道場,是四川兩大佛教聖地之一。在唐朝最盛興時,華鎣山寺廟就有三十二座之多,比四大名山峨眉山還多了四座。素有“東朝華鎣,西朝峨眉”之說。

  (二)主要景點介紹

  (1)高登寶頂

  華鎣山脈最高峰1704米(海拔)的“高登寶頂”素來就是普賢王菩薩得道成佛的第一道場,而聞名川渝各地。從古至今華鎣“高登寶頂”的“六絕”、“十勝景”更是聞名於世。

  (2)華鎣山雨霧

  華鎣山高登寶頂地處川東渝西北,奇峰怪石,山的四周懸崖峭壁,深谷幽澗,地勢險要,其間山峰峻秀,山上茂林修竹,山花爛漫,古天然野茶林,就有上千畝之多,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樹比比皆是,就是這一天然的`屏障攔阻了渝地重慶大片地方的季風曖流北上,使風中的水蒸氣在此聚結,從而形成了山中的一道絕色美景。“華鎣雲霧甲天下”。在高登寶頂是常年雲霧圍繞,歷來華鎣山就是一座神秘的山,能見高登寶頂實屬有緣。

  這裡的雨霧是乍起乍落,一天變化無常,常是相隔十米不同天,據古人講,高登寶頂的雲霧為普賢王菩薩的智慧甘露,沾上的人是有大智慧和吉祥如意的。就是這奇特的美景,才有了雙槍老太婆在華鎣山戰鬥四年之久而且是百戰百勝的原因。數十次的圍剿都因雲霧和地勢的險要而以失敗而告終。這獨特的美景氣候也使華鎣山成為川渝兩地盛夏休閒避暑的著名旅遊聖地。

  (3)積雪冰花

  據《華鎣山志》記載:“雪積顛頂,遠望猶如瓊瑤灑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銀山。”後改為“華鎣山”。每年華鎣山的積雪冰花長四個月之久。當每年的11月中旬過後,華鎣山的雪霜就開始了。每場雪霜過後,那似冰非冰,是霜非霜,迎風怒放,千姿百態。像似整個森林公園都披上了柔軟的輕紗,大地鋪成了潔白的氈毯,松枝、杉樹、草叢結滿了毛茸茸的冰掛。

  每處石林像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積雪冰花則使石林、大地、林木都結滿了晶瑩剔透的冰層,讓萬物驟然間凝聚成了冰的世界。當你置身於華鎣山冰花銀海時,你會被這一切倍感的靜謐和和諧壯美——被這“天人合一”的意境所感動。

  (4)地質公園

  華鎣山地區,在中生帶(7千萬年前)為四川湖盆的一部分,與古大西洋相連,華鎣山是由於地質作用下經地殼運動,抬升為陸,又受新構造運動中來自東南方的強大壓力,褶皺隆起為山,併發生大斷裂才形成今天的華鎣山脈。在現代時期,華鎣山脈仍在緩慢上升。

  華鎣山也是研究川東地區著名的“溶嵴槽谷型”岩溶地貌的經典地。華鎣山地區的地質遺蹟均是國內重要的地質景觀。華鎣山構造岩溶地質公園更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統性、完整性、優美性和麵積適宜性等特點。現華鎣山也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千姿百態的石林是怎麼形成的呢?據考證,本地區石林在距今2.8億年前的二迭系,我國南方發生了地球歷史上最為廣泛的一次海侵,華鎣山石林地質景區為海洋,沉積了厚達400—600米的石灰岩,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茅口組灰巖(P1m)”,今天見到的華鎣山石林的岩石就是這種石灰岩,其中儲存著珊瑚、腕足類和蜒科類化石,而且殼質變得愈加硬實,腕足類還長有殼刺,這樣它能適應生存競爭的考驗,同時也經得起惡浪蕩激。

  二迭紀中期,發生了一次重大地質事件,四川西部發生岩漿噴溢,華鎣山受到影響,也小規模噴溢位一千多攝氏度的熔岩流來,熔岩厚達50餘米。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玄武岩(P2β),現已成為華鎣山的重要礦產資源。而石林是在巨大地質構造及雨水、地下水等溶燭、沖刷和風化下,經過幾千萬年才形成岩溶地質地貌。簡單來說,石林就是經風化溶蝕的石灰石殘留巖體而形成。

  而這種地貌就屬於是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是歐洲巴爾幹半島的一個地名,那裡是石灰岩分佈區,因石灰岩的溶蝕和侵蝕形成各種奇特的地形。後來,科學家們便借用“喀斯特”一詞來稱呼因岩石的化學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質作用和地貌現象。

  (5)植物王國基因寶庫

  華鎣山旅遊區已被評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6%,華鎣市森林覆蓋率達48%。年均降雨量最高1800毫米,最低1280毫米,年均日照時間為1200小時,景區屬於非常典型的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珍稀植物達:3門,81科,304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