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景點導遊詞

四川省景點導遊詞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時常需要用到導遊詞,導遊詞一般是根據實際的遊覽景觀、遵照一定的遊覽路線、模擬遊覽活動而創作的。那麼你有了解過導遊詞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川省景點導遊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川省景點導遊詞1

  各位佳賓,蒙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與成都相距100公里的名山縣境內。由蒙山、百丈湖、清漪湖等景區組成。1986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審定公佈為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蒙山又名蒙頂山,因夏禹足跡所至而有"禹貢蒙山"之稱;以人貢"皇茶"千載不衰而有"仙茶故鄉"之名;以風景秀麗聞名遐邇而有遊覽勝地之譽。分佈於山下的百丈、清漪兩座人工湖,則以翡翠般的湖山水景,與清雅宜人的蒙山共同組合成全景區誘人的自然風光。真正是:水因山而增秀,山連水而更幽。我相信各位遊覽中定會得出同樣的感受。

  由於各位的時間寶貴,也還由於景區比較寬廣,一天之內很難處處游到,因此我們將選擇精華的景段遊覽,其它一時不能前往的景點,只能在途中由我作一些口頭簡介來彌補了。特別要宣告一點,我們所說?"精華"是指景物集中,遊覽順路的景段,也就是一路走去看的東西多的線路,絕不存在貶低其它景點的意思。事實上那些深山古寺、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景觀,也是十分迷人的。各位如有興致,留宿山中,然後一一觀賞,就知道我絕非虛言了。好了,現在我們已開始走進蒙山,讓我向大家先說一說蒙山景區的特色吧!

  蒙山在名山縣城西15裡處,山體長10公里,寬約4公里,峰海拔1456米,年平均氣溫攝氏13.5度。山上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林木十分茂盛。這裡的特點是雨多、霧多、雲多。常年雲霧茫茫、煙雨濛濛,蒙山之名就是因此而來,蒙山茶之品質優良也是因此而來。從旅遊的角度來說蒙山有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又以享譽千年的名茶之鄉展示了中華茶文化的高雅。人們來到蒙山,觀景、品茶,徜徉在千年茶文化故跡的遊道上,處處感受到的是一片清新祥和,毫無粗鄙塵俗之氣。有人說"蒙山天下雅"。我認為不敢說天下,但這個雅字確乎是蒙山基本的旅遊特色。

  山之秀雅,在於滿山擁翠,爽目清心。蒙山森林覆蓋率高達95%,植物樹種有58科373種,其中珍稀樹種有珙桐,有千年銀杏,八人合抱的紅豆樹,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樹,植於明代的紅杜鵑、紅白玉蘭、七心茶花,......尤以"仙茶"、"仙菌"(又名千佛菌,學名灰樹花),"仙果"(無胚銀杏果)為獨特。

  山之秀雅,還在於蒙峰三十八,各具秀姿。環列山巔的上清、甘露、玉女、靈泉、菱角五峰,像"五指參差比,真成一朵蓮。"當你登上山頂,臨風遠望,仰則天風高暢,永珍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心胸頓感開闊,故稱:"曠覽"。蒙山分前後兩部分,前山有絕壑飛泉,寺藏翠靄,茶園片片,綠浪連連;後山則巨石嶙峋,藤索蔓繞,林廕庇日曲徑通幽。進入景區,十二條石板遊道盤旋交錯,九千九百臺階勾連迂迴,探迷峰,覽勝景,聽泉鳴,聞鳥聲,賞心悅目,幾疑置身世外。春天山花爛漫,茶畦擁翠;夏天雲煙飄緲,蓊鬱清涼;秋天層林盡染,奼紫嫣紅;冬天玉樹銀花,瑤峰瓊壑。真是"人誇峨眉天下秀,蒙山堪比更添幽。"

  山之古雅,在於文物古蹟、歷史遺產頗多而且保留完好。為人矚目的有"七株甘露種,五頂碧雲芽"的皇茶園遺址;"乳滴傾聽久,還防動雷雨"的蒙泉古井;"日月盤根轉,風雷入地含"的石筍;"百龍舞翩躚,倉頡有遺篇"的盤龍亭;"雲來鍾杵溼,僧定石樓空"的永興寺;"奇人奇事光蒙頂,高古高才耀禪林"的禪惠之廬。還有古代分工專管種茶、採茶、製茶、評茶的廟宇千佛寺、靜居庵、智矩寺、天蓋寺。陰陽石麒麟,蒙頂石牌坊,工藝精湛,令人稱奇;還有近代作品大禹石像,蒙茶仙姑,因造型生動,位置適宜,也添雅緻。

  山之高雅,在於它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出聲名遠播的蒙頂茶,並形成了獨特的蒙山茶文化。早在西漢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當地一位農民即蒙茶祖師吳理真就開始在蒙頂栽培馴化野生茶樹,在五峰之中共植七株,後人稱為"仙茶",也就是現在皇茶園。蒙頂仙茶不斷髮展,由於品質特佳,製作精細,自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被列為貢品,成為皇帝祭祖天地祖宗的專用品,一直沿襲到清末,歷經一千多年而不間斷。在民間,蒙頂茶被看作祛病除疾的神來之物。五代時期有個叫毛文錫的寫了一本《茶譜》更傳奇為"服一兩能祛宿疾,二兩眼前無疾,三兩故以換骨,四兩為地仙"。這未免說得過於神奇,但蒙山茶的保健價值確實是得到科學證明的。如華西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實驗結果就說,常喝蒙山綠茶"不失為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癌保健措施"。

四川省景點導遊詞2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您們遠道來綿陽,辛苦了!西部"矽谷"綿陽市,礦產資源豐富,五穀豐盈,城市廣廈林立,花簇碧翠環繞,街道光潔淨美。是一座馳名的現代電子科學城,但它更是一座揚名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尤以三國曆史傳統文化著稱。一千八百年前,蜀漢政權的創始人劉備便在這座古稱涪城的東山,開始了他爭奪益州的戰鬥歷程。

  (注:這段話可在導遊車上講解,也可在跨過芙蓉橋下車至富樂停車場講解。)

  眼前這座大型雕塑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結義的視覺藝術形象。恰如其分的切入了富樂山傳統文化氛圍。桃園結義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感人故事。東漢末年,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家居河北涿州的劉備意欲救民扶危報效國家,奈力不從心,嘆息中偶遇同鄉屠戶張飛得其支援,又適逢仗義亡命的山西解良(今運城)人關羽相助,於是三人志同道合,便在張飛家的後院桃花園中飲血結盟,生死與共,結為手足之情。歷史上稱為《桃園結義》。

  富樂山——綿州山

  呈現在你們眼前的這座長約10公里以上,高不過千米的山丘就叫富樂山,歷史上又稱為旗山、東山,被譽為"綿州山"。何以又稱為富樂山呢?據《方輿覽勝》記載,東漢建安16年,劉備入四川,劉璋在此迎接他,他望見四川險要和富饒十分高興,飲酒中不禁稱讚"富哉,今日之樂乎"。為紀念劉備即興之嘆,便將此山稱為富樂山,其名沿襲至今。

  漢皇園

  "君不見乎富樂山,漢皇曾住此山間"。顧名思義,漢皇園,是為紀念劉備所更的名稱,這座倚山傍水的園林,遠望是浩浩涪江,近靠清沏的芙蓉溪流。跨過牌坊式的正門,登石階而上便來到了步雲軒,一幅醒目的對聯躍入你的眼簾,"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大家請沿階緩緩而上,這裡有12生肖的雕塑,這一片是具有現代設施的兒童遊樂場,倚山勢傾斜的富樂山廣場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坪,請看這一群群天不怕地不怕的白鴿正在與人同歡同樂,如果你走進其間,它會馬上同你交上朋友,飛向你的頭頂肩上,無聲地問候你一聲:"遠道來的客人,祝你一生平安"。

  緊倚湖水的典雅建築菱香園是一所品茗休閒的好去處,靠百欄舉目是微波盪漾的秀女湖,湖泊曲橋盡處立著一尊婷婷玉立的白玉雕塑,其名叫"蜀宮樂女",你看她微微低頭,正在思念著什麼。當山風徐徐吹拂湖水微波之際,湖中的琴女倒影更顯得靚麗多姿。

  富樂閣

  女士們,先生們,如果您們願意,可以步行緩登,到富樂山頂上,人稱西蜀黃鶴樓的富樂閣。不走路也可以,為了便利遊客觀賞,在這綠色廣場的右側修建有一條旅遊滑道。上至富樂閣下至富樂山廣場,提升道長261米,下滑道長684米,垂直高度為50餘米,大家不妨坐滑車旅遊。

  雄踞山頂的富樂閣,琉璃黃瓦古風綽綽,是富樂山風景區的標誌,它高度為53.30米,共五層,總面積為6855平方米,48個凌空飛出的翹角下都綴有一個銅質風鈴,風起鈴響,會把你帶進一個空曠幽遠神思以往的情景之中。請看吧,外觀的閣樓四周圓柱上都有名人題寫的牌匾對聯。如正面兩塊:"星沉五丈原,鞠躬謀復漢,昔日顧廬真卓識;功蓋三分國,遺恨失吞吳,後來決策且深思"。上聯說劉備三顧茅廬敦請諸葛亮之正確,下聯講我行我素導致虢亭失敗。國勢衰微的教訓,對襯恰當,有褒有貶。

  先生們,女士們,這幅大型油畫是描述當年劉璋與劉備在此會晤的情景,當時沒有照像機,這是一福想象畫,但可看出他倆是貌合神離各懷其志。請大家登樓。富樂閣內二至四層的展覽廳內展出了一堂精美的《三國雕苑》小型圓雕和浮雕,表現三國時期戰爭故事的作品共百餘個。比如"桃園結義"、"三戰呂布"、 "千里走單騎"......每幅附有解說。在這組雕苑中可以領略到一千八百年前三國割據,群雄紛爭的戰亂場景,也是當時謀略戰爭的生動寫照。這組雕塑歌頌推崇古代的英雄人物,讚美民族的智慧武勇,從而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

  倚欄眺望,綿陽勝景盡收眼底,真是江山如此多嬌。當夜幕降臨,富樂閣突然明亮起來,好像一顆巨大的夜明珠,耀眼的彩燈逗引得市民們翹首讚美,絢麗呵,輝煌呵!來賓們,請莫錯過,今晚看看。

  此處稱為綿州碑林,是川西北書法藝術寶庫。為什麼有這個美稱呢?因為這裡是蜀漢皇帝劉備登臨之地,引得歷代許多文人才子來此弔古思今,抒發豪情壯志,因而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懷古詩文,這些言辭優美的千古絕唱留存下來,凝聚成綿州碑林的精品文化之靈。我們請全國有名的書法家寫出來製作成碑,鑲嵌在高20多米長約500米的山崖上,其中有啟功、吳作人、尹瘦石等名家的佳作。請大家觀賞這塊巨型浮雕《涪城會》。它寬26米,高4米,用大約百平方米的黑色大理石雕鑿而成。它採用的是漢代畫像磚風格,形式端莊古樸。畫面內容分為三部分:右邊是劉備率軍入川,浩蕩千軍紀律嚴明和百姓擁戴的情景;左邊一幅圖案是描述當時西蜀的社會情況,山川秀麗,蜀錦生輝,不愧為天府之國;中間這一部分著重描繪劉璋劉備相會在富樂山的情景。兩旁則是雙方的文臣武將,劉備方有黃忠、魏延、龐統等,劉璋方有大將張任、劉貴、謀士法正等,真是一派古樂喧天,熱鬧極了。就在這個宴席上各自在想些什麼,劉備正盤算著怎樣以四川為根據地,統一全國。而劉璋則怕走向滅亡,希望劉備能真正幫他抵禦外敵,保住益州。大家都還沒想到後是一場兵刃相見的結局吧!

  富樂堂

  與富樂山毗鄰的富樂堂,是富樂山公園中的一所皇家園林,它是沿著遠古富樂寺舊址重新復建的,曾經過幾建幾毀,直至改革開放後才實現了人們的願望。園林順寶蓋峰中部一瀉而下直至芙蓉溪畔。這所歷史久遠的富樂寺即是劉備入川后寓居有年的地方,也是與成都劉璋相會的所在。舊址裡遺留下不少寶貴的歷史珍品。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這尊大型銅雕,蜀漢政權的開國元勳五虎上將,即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三國志·蜀書》將五人合為一傳,表明他們都是劉蜀集團的重要將領。你看他們形象各異,個個威風凜凜,浩氣盎然,真是栩栩如生。他們屹立在這湖泊的中柱線上,更惹人注目。湖泊中的兩道拱橋,猶如湖中姐妹,牽手搭橋微笑著向大家招手致意。湖泊的周圍則是座落有致的遊廊亭樹,被一片蔥鬱修竹綠樹所擁抱。順右側通道而上便是復建的三通殿堂,尤以頂部正殿為醒目。殿中陳列著一組反映《涪城會》的大型雕塑圖,體現了當時二劉在東山百日宴中,相互舉杯敬酒的歷史畫卷。兩側有各事其主的群雕十二尊,再現了當時龐統計殺劉璋的情景。與正殿相對的千年古戲臺,又稱樂樓。每逢年節和劉備華誕之期戲臺上演出的三國戲和曲藝以及宣傳富樂風光的節目非常火爆,經久不衰,迎來了穿流不息的八方觀眾。走馬轉角樓的廂房牆壁也雕刻有川西的名貴壁畫。跨出正門的右側有一精緻的小湖泊,名"玄德湖",相傳劉備寓居此處時沿山邊飛瀑而下有一古老的雷溪,溪水清澈,流水淙淙,氣候炎熱難當時,劉備曾在溪水中洗澡納涼。為此,就在這個雷溪邊上順地挖掘了一個紀念性的湖泊,即眼前的這個"玄德湖"(劉備字玄德故名)。

  順石階而下的右邊跨過瀑布橋便來到桃園洞和冷泉洞,相傳是當年劉備在此納涼的地方,這冷泉洞有一石床,相傳劉備常在此午眠,真是涼快極了,不信你可以去領略一下。還有一幽永遠也流不盡的泉水,這泉水清甜甘冽,據檢測屬山泉,門外亭閣中品茗者盡是用此泉水煮沸泡茶,味道好極了。請大家品嚐一下好嗎?

  各位女士、先生們,富樂山之遊到此告一段落。綿陽市的"三國遺蹤"較多,如果時間允許,我建議大家去遊覽一下西山公園的蔣琬祠墓,蔣琬是諸葛亮之後的蜀漢名臣,遊富樂山之後,再尋訪蔣琬祠墓,就基本上涵蓋了蜀漢的興衰史蹟了。

  蔣琬祠墓位於城西火車貨站處的西山風景區。景區佔地面積400餘畝,擁有文物古蹟和庭園景觀30餘處,除蔣琬祠墓外,還有雄偉壯麗"子云亭",秀美幽靜的玉女泉等。

  蔣琬,字公琰,湖南湖鄉人,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諸葛亮北伐時具體處理求相府事,主持軍旅的糧餉和兵源供應,諸葛亮評價他"託志忠雅",十分器重。諸葛亮死後,蔣琬輔佐後主劉禪,官至大司馬,封為恭候。他治國勤謹,待人寬厚,能團結蜀漢群僚,繼續諸葛亮的未竟事業,很受後人的讚揚。現在祠墓已經修葺,故跡儲存完好,前往瞻仰憑弔者絡繹不絕。

四川省景點導遊詞3

各位來賓:

  大家好!我是米亞羅紅葉風景區的講解員,名叫★★,現在,我代表我們神秘的“東方古堡”——桃坪羌寨旅遊點的全體父老鄉親和全體工作人員向遠道而來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羌語)

  桃坪羌寨是我們米亞羅紅葉風景區的主要風景點之一。它位於理縣東部,距成都158公里。全寨共有98戶人家,489人。相傳在一千多年以前,有個叫陶殊的人率先開發了這塊富饒的土地,歷史上這裡叫“陶殊坪”。由於這裡盛產桃子,所以又叫“桃子坪”,後來簡稱為“桃坪”。羌語叫“啟子”。桃坪羌寨風景點的主要特點是歷史悠久,民居建築古樸神秘,民族風情儲存完好。

  所以許多專家、學者稱它是神秘的“東方古堡”。在這個風景點上,大家可以看到高大的“羌碉”和古樸神秘的羌房,以及羌族祖先們為了防禦敵人的侵略而修建的“迷魂陣”和地下供水系統;可以品嚐風味別緻的羌族餐飲;可以觀賞熱情奔放的羌家歌舞;還可以購買羌家姑娘們的傑作——羌繡工藝品以及水果之鄉——桃坪的各種水果和農副土特產品。現在請大家跟我一塊去參觀。

  大家看到這些房屋叫“莊房”,羌語叫“窩遮”。“莊房”是用片石和粘土砌成的。一般人戶的住房都是四、五層。下面的一層是用來養豬、養羊的,中部的幾層用來住人和做廚房,的一層用來堆放糧食和雜物。房頂用來打麥子、青稞、豆類和曬糧食。這種房屋就地取材,經濟實用,冬暖夏涼,而且壽命特長,一般都可以使用四五百年,由於這種房屋的建造工藝非常高超,所以不是一般的工匠都可以建造的。砌這種房可以說是羌族工匠的專長。

  是羌族人從遊牧民轉為農耕民族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們羌民族堅韌不拔的象徵,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羌族建築師從小學藝,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鑽研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所以羌族的建築師在我們阿壩州享有很高的聲譽,連藏族地區的許多民房都是請羌族工匠修建的。羌族人的住房是互相連線的,一旦打起仗來便可以互相支援。還有這些黑暗的、神秘的巷道,更是埋伏奇兵的好地方。入侵的敵人闖進巷道,就象進入了迷魂陣,不能辨別方向,終會被殺死。大家看看,這些黑黑的洞口,就是施展刀槍的地方。

  各位來賓,我們現在來到了一個非常特別,而且富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大家發現什麼沒有?聽到什麼聲音沒有?就在你們的腳下,有我們東方古堡偉大的古建築工程——地下供水系統!它不是用鐵管做的,也不是用膠管或木頭做的,而是用大的青石板拼成的許多條暗溝,把清清的溪水送到每家每戶的門口,打起仗來,人們不用走出巷門便可取水飲用,不但可以減少人員的傷亡,而且可以與敵人周旋,打一場持久的防禦戰爭。這個系統還有另外的功能,那就是防火。如果村裡不慎發生火災,每家每戶立即揭開石板,取水滅火,從而保護了全寨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高大建築叫羌碉,是我們東方古堡的標誌性建築,在歷史上,我們桃坪有五、六座這樣的羌碉,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損壞了幾個。剩下的這兩座羌碉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它們經歷了上千年的風雨剝融和一九三三年茂縣疊溪的七點八級大地震以及一九三五年的火災,至今還儲存完好,可風羌族人建築工藝的精巧。

  據《後議書》(西南夷)記載:“羌人依山居止,壘石為室,高者數丈,胃之邛籠”。所以歷史上稱羌碉為邛籠。羌碉很高,一般都有二三十米,有七八層的,也有十幾層的。羌碉的作用訂是用來防禦敵人的。碉的下面幾層用來駐兵和堆放糧食,一層用來觀察敵情和施放煙幕。在我們民族地區,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個這樣的碉樓。連線起幾百裡間的村村寨寨,一旦發現敵情,馬上點燃碉上的煙幕,很快就把戰爭的住處傳到百里之外。

  羌族人民熱愛大自然,相信萬物皆有神靈,因此他們崇拜天神、地神、山神、水神、樹神、羊神等三十多種自然神。其中,對天神(白石神)為崇敬。相傳在遠古時期,羌人與戈基人在岷江上游大戰,羌兵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了,羌族女神木姐珠及時趕來,從天上拋下三塊白石,化為三座大雪山,擋住了戈基人的追兵,挽救了羌族兒女,從此,羌族人就把白石奉為天神。

四川省景點導遊詞4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距今約兩千萬年前地殼演變史上的喜馬拉雅運動,造就了地球上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同時也造就了雄偉的峨眉山。峨眉山核心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其地質地貌獨特,生物土壤氣候垂直帶明顯,形成繁多的動植物種類和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加之人文歷史悠久,宗教文化濃厚,豐富,構成了峨眉山“雄、秀、神、奇、幽”的特色,素有“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仙山佛國”之稱,並有“峨眉天下秀”之讚譽,難怪明代詩人周洪謨在詩中讚歎: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

  峨眉山早在春秋戰國時,就開始聞名於世,被稱為“蒙山之首”。漢晉辭賦中開始出現峨眉之名,我國地理學奠基人之一北魏的酈道元在其著名的《水經注》中雲: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清澄,望兩山相峙如蛾眉焉。”《犍為郡志》描繪得更加繪聲繪色:“此山雲鬟凝翠,鬢黛遙妝,真如螓首如蛾眉,細而長,美而豔也。”因用於山名,故後世諧音為“山”字旁的“峨眉”,峨眉山的名稱大概就由此而來。縣以山為名,隋開皇十三年(也就是公元593年)置縣時,稱峨眉山所在地為峨眉縣;,峨眉縣撤縣建市。

  峨眉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供奉普賢菩薩著稱。目前,全山有僧尼約300人,大小寺廟近30座,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清音閣、華藏寺等,寺中常年香火不斷,香客不絕。秀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遺存、神秘的佛門文化。

  [峨眉山博物館]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名山綜合性博物館,今年申報“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經過為期三天的公開、公平、公正的評選和激烈的角逐,峨眉山博物館在60家參評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登榜首。博物館佔地2萬平方米,投資2千萬元,2001年2月進入裝修布展階段,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它是峨眉山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縮影。

  [聖積晚鐘] (峨眉十景之一,也是一的一處人文景觀)“聖積晚鐘”可以用“堡上一亭,亭下一鍾”來概括。小山是鳳凰堡,它遙對鳳凰坪,左挽來鳳亭,右倚鳳凰湖,隱蔽在蒼楠、翠柏、香樟、古榕叢中,與周圍景色和諧地融為一體。銅鐘先是懸掛在峨眉縣城南的聖積寺內,後移於此,“巴蜀鐘王”重達12.5噸,通高2.6米,腹徑2.2米,唇厚10釐米,唇似荷葉形,有十二瓣,向外微張,每瓣上分別刻有十二地支,故此鍾又稱“蓮花鐘”或“八卦鍾”。鐘體內外密密麻麻刻的是自公元281年到1555年前1270多年間,曾經支援佛教發展的帝王、文武官員和資助鑄鐘的高僧名諱及善男信女的名字,以及《阿含經》文和鍾銘佛偈共約六萬餘字,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可貴物證。

  [報國寺]圍繞的寺廟便是被馮玉祥將軍稱為“名山起點”。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它的歷史並不長,僅僅只有近400年,建立時不叫“報國寺”,報國寺旁有兩棵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是峨眉山古老的蕨類植物,距今約億八千多年前中生代侏羅紀留存下來一倖存的木本蕨類,是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被人們稱之為“活化石”。

  [珍稀動植物]峨眉山終年常綠,從山麓到山頂可分為亞熱帶、溫帶及亞寒帶氣候,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山頂與山腳的平均溫差為攝氏14度,加之低雲、多霧、雨量充沛,它既是瓊花瑤草的王國,又是珍禽異獸的樂園,景區植被覆蓋率近達90%。全山有5000多種植物,高等植物就有3200多種,相當於歐洲植物種類的總和,佔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佔四川省植物物種的1/3,其中以“峨眉”為詞頭的物種多達100餘種,是名符其實的“植物王國”。特別種屬有距今1億多年到7千萬年的孑遺植物,有著名的杪欏,大家都知道是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珙桐,又名鴿子樹,每年四月花開的季節,遠望如群鴿棲樹,非常漂亮。

  據說,美國白宮外的珙桐樹便是從峨眉山移栽的,所以它又是和平的使者。另外還有洪椿、銀杏、連香樹等珍稀樹種,大家可以在這園中找到它們的身影。這眾多的植物不僅給峨眉山染上了秀色,而且還給各類野生動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樂園,全山共有2300多種動物,其中珍稀特產物種和以峨眉山為模式產地的有157種,目前屬首批保護的有29種,佔全國保護動物總數的12.08%,真是當之無愧的“動物樂園”。

  [萬年寺]藏在的石梯盡頭,石梯108級,所謂108種煩惱,登上去我們便將種.種煩惱通通踩在腳下、拋於腦後。萬年寺來歷非凡,1600多年的歷史,前後經歷了五次更名,每一次更名都與一些歷史名人息息相關,次是東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由慧持大師開建,因當時供普賢所以叫普光寺,此寺的建造有著重要的意義,因從此山中佛寺的興建應運而起,原有的道觀也逐步離道信佛,改觀為寺;第二次是唐玄宗時期,因敕建成都大慈寺的推進,普光寺得以復興,由於設定神壇塑建普賢之象,寺名得以改為“普賢寺”;第三者次是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慧通禪師來峨眉山,他觀天象,查地經,見峨眉山形像“火”,山中寺廟常毀於火,於是將“普賢寺”改為“白水寺”,即“三雲二水抑壓火星”之說中的一水;第四次是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宋太宗趙光義聽說峨眉山白水寺僧人茂真和尚是位高僧,便詔他入京,在景德寺中講經。

  太宗見他涵養深厚,知識淵博,十分欣賞,賜詩讚譽。一天,舒王元珍把太宗夜晚做的夢託茂真說解,茂真說:“當有儲嗣”。太宗已有幾位公主,總是盼不到兒子,在茂真預言不久,當時已身懷六甲的皇后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太宗大為高興,立即賜黃金三千兩,派遣內侍張仁贊攜金入蜀,於成都鑄造普賢銅像,運至萬年寺,又為普賢銅像建造雄偉的木閣大殿存放。至此,萬年寺由“白水寺”改為“白水普賢寺”。

  後經通天和尚多年的努力,使萬年殿宇增為13重,常住僧人數百,在明代時成為山中的叢林。第五次,到了明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一場大火使存放普賢銅像的木閣大殿燒燬。當時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對峨眉山白水普賢寺特別垂青,第二年,便賜重金,福登和尚奉旨重修成今天具特色的無樑磚殿,御題“聖壽萬年寺”,至此,“白水普賢寺”改為“聖壽萬年寺”,簡稱“萬年寺”,一直沿用至今。萬年寺總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總建設面積約1萬平方米,寺廟佈局三點一線,錯落有致。由山門、彌勒殿、毗盧殿、磚殿、巍峨殿和大雄殿組成,而且裡面藏有許多寶物。

  [華藏寺]全稱為永明華藏寺,從開建至今進行過三次更名,同時殿頂也經過幾更換。華藏寺開建於公元1世紀,當時稱普光殿,唐宋之際更名為光相寺,是木板屋。明洪武初(約為公元1377年),國師寶曇奉來山,換為鐵瓦,所以又俗稱鐵瓦殿。1433年,山西五臺山妙峰禪師攜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朱模3000兩賜金來蜀,於寺後高處鑄造大峨山銅殿。銅殿於1483年造好。用了上百萬斤銅板、銅條、銅枋、銅皮焊接起來,殿頂滲以真金,太陽照耀之下,金光閃閃,極為壯觀,故俗稱金頂。

  120年後,即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明神宗朱翊鈞在敕建萬年寺無樑磚殿的同時,為金頂舉行了隆重的剪彩儀式,並親題寺名,金頂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可惜,在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毀於火災,兩年後,月照和尚重建改為磚木結構,大殿的脊樑上置以滲金金頂,仍不失金頂的稱善。1972年4月8日的一場大火,華藏寺被燒成一片灰燼,倖存的只有一塊“銅殿銅壁”和一塊銅碑。 “銅殿銅壁”上刻小佛88尊,經文數百字,現存放於臥雲庵。銅碑現存於華藏寺的彌勒殿。現在的華藏寺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撥款重建的,於1990年9月11日,舉行了盛大的落成開光典禮。現在的建築佈局、風格與原來的華藏寺基本吻和,建築面積1695平方米,較前擴大,有殿宇三重,分別為彌勒殿、大雄殿、普賢殿(金頂)。

  華藏寺還值得一提的是,寺廟是面向而立。僧眾對峨眉山是情有獨鍾的,每年都有很多藏傳佛教徒來峨眉山朝拜。清康熙年間,宗教領袖第六世__倉央嘉措到峨眉山朝拜普賢(引自藏族學工作者尕藏加《峨眉山與藏傳佛教》)。從此,每年都有藏傳佛教徒來山朝拜普賢了。

四川省景點導遊詞5

  四川是我國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最多的省區,九寨溝、黃龍、樂山大佛、峨嵋山、都江堰、青城山、臥龍、四姑娘山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都江堰--青城山、劍門蜀道、貢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嶺雪山等9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所以又稱何藥九寨)而得名。九寨溝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佈原始森林,溝內分佈一百零八個湖泊,有“童話世界”之譽;九寨溝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並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黃龍(HuanglongScenic Area)位於四川省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的岷山山脈南段,屬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黃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於世。巨型的地表鈣華坡谷,婉蜒於天然林海和石山冰峰之間,宛若金色“巨龍”騰遊天地。自然景觀獷中有精,靜中有動,雄中有秀,野中有文,構成奇、峻、雄、野的景觀特點,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之謄。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

  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雲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巖造像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地勢陡峭,風景秀麗,有“秀甲天下”之美譽。氣候多樣,植被豐富,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勝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廟約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廟,佛事頻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都江堰(Dujiang yàn),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國古代建設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遊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臥龍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西南部,邛崍山脈東南坡,距四川省會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護區始建於1963年,面積20萬公頃,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國家級保護區之一,是國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護區現有人口5343人,其中,農業人口4550人。

  四姑娘山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由四座長年被冰雪覆蓋的山峰組成。如同頭披白紗,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其中么妹身材苗條、體態婀娜,常說的“四姑娘”就是指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

四川省景點導遊詞6

  峨眉山雖是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豐富的佛教文化,是峨眉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它早乃是道教盛行之地。因而在稱"佛地"之前曾被稱為"仙山"、"洞天福地",就是現在,人們還叫它"仙山佛國",認為峨眉山是神仙出沒的場所,是修仙煉道適宜的環境。因為學道者都追求返樸歸真,汲取大自然之靈氣,從而達到"幻?"與"物化"的境界。峨眉山秀甲天下,常有變幻莫測的雲海、寶光、暮霞、山虹及散陳于山巒的奇洞、怪石、神水、野花,這就自然地成了古代仙家、方士和具有仙道思想的墨客騷人修持取靜和追蹤訪勝的理想境地。

  遠在秦漢時期,就有方士在山上隱居,到了漢末三國之際,道教開始在峨眉山修建宮觀。峨眉山被道教列為第七洞天,相傳純陽殿旁的千人洞,即是第七洞天的洞府遺址,在洪椿坪寺外山腰處,現今尚有一木坊,上書"洞天首步"四字,意指凡人人山至此,即開始進入第七洞天。

  公元6世紀後,世界佛教的發展中心,從印度轉向中國,與中國社會結合產生出多種派別,四川成為禪宗發展的主要區域,此時的峨眉山已是高僧雲集,開始出現佛教興旺、道教衰退的景象,在宋朝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皇帝拿出三千兩黃金,並派遣大臣張仁贊於成都鑄普賢銅像,運至白水寺供奉,又重建華嚴寺、中峰寺、黑水寺,開始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的四大菩薩(文殊、觀音、地藏、普賢)的道場,峨眉山已成為佛教名山,後在明清兩代的600多年之中,有二十多位帝王信仰佛教,先後在山上興建寺廟達170多座,並且還鑄造佛象、賜給法器,支援佛教的發展,道教基本撤退,峨眉山逐步成為佛教聖地。

  峨眉武術也具有悠久的歷史,早產生於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末期,有個叫司徒玄空的,耕食山中,他摸擬猿猴的動作,在狩獵的基礎上,創編了攻防靈活的"峨眉通臂拳",廣收徒眾,後人尊之為白猿祖師。到了公元6世紀,河南高山僧人云縣,將北方的拳法功夫留傳山中,後結合本地武術的特點,取長補短,逐步形成剛柔相濟的"峨眉武術",從此,峨眉山從公元7世紀初至12世紀末的唐宋之際的500餘年間,是"峨眉武術"盛行的時期。在這一期間不少僧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拳法和武功,便峨眉武術成為中國武術三大流派之一。

  四、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各位朋友:現在距雷洞坪車場還有23公里的路程,大約需要40分鐘。目前這裡海拔1300米,開始進入峨眉山高山區,不知您是否留意到窗外的景色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低山區的樹木茂盛蔥籠,高山區的灌木叢生,杉樹成林,景區植物的生長也反映著氣溫的垂直變化。古老而神奇的峨眉山終年常綠,從山腳到山頂景區氣候可分為亞熱帶、溫帶及亞寒帶氣候,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山頂與山腳的平均溫差為攝氏14度,加之低雲、多霧、雨量充沛,因而它既是瓊花瑤草的王國,又是珍禽異獸的樂園。因此峨眉山又有"天然動物樂園"、"植物王國"之稱。

  景區植被覆蓋率達86%,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200多種,而具有藥用價值的有此1600多種,200多科,如天麻、峨參、川貝、黃連等。特有種屬中尚有距今1億多年到7千萬年的子遺植物,如桫欏、珙桐、洪椿、水杉、銀杏等30多種,屬世界著名的花卉杜鵑、報春、蘭花就有50多種。

  這些植物不僅給峨眉山披上了秀色,而且還給各類動物創造了一個天然的樂園,在這山上有2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貓、小熊貓、短尾猴、白鴨雞、枯葉蝶、彈琴蛙、環毛大蚯蚓等。彈琴蛙是峨眉山中的珍稀動物,它發出的聲音就象彈奏古箏一樣,非常的優美動聽。傳說,唐代萬年寺住持廣浚大師琴藝超凡,李白邀遊峨眉山時與之交往甚深,暮夜之際,二人常在寺外席地而坐,撫琴吟詩,琴聲一響,總有一位美貌的綠衣姑娘站在樹蔭下靜聽,後來廣浚圓寂,但手中僧人聽見每夜琴聲不絕,循聲找去,才發現聲音出自寺內白水池內青蛙之口,於是取?"彈琴蛙"。

  大虹蚓:的體徑可達2釐米,體長80——100釐米,在地球上至今尚未發現比峨眉山環毛大蚯蚓還要大的蚯蚓。分佈在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區,每到寒冬季節,能鑽到深達1一2米的土層中避冬禦寒,當地人稱它為"透山龍"。

  峨眉山有全國的自然生態猴區,分佈在中山區的一線天和洪椿坪一帶。由於它們見人不驚,與人同樂,與人相親,成為山中獨具特色?"活景觀"而聞名中外。

  峨眉山猴尾巴特別短,故稱短尾猴,它們的壽命一般為30歲左右。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們就和人類結下了親密的關係,由於它們長期生活在佛教名山,故稱"猴居士",又俗稱"山娃兒"說它們是峨眉山的兒子,道出了大自然和動物的本源關係。它們主要活動在海拔800——2100米的中山區,經常停在山道邊等遊人拿東西來餵養它們,它們的主食是一些草木的葉、嫩枝、花和果等。

  在全山約有猴子幾百只,它們各有自己的"陣地",各有自己的"大王"。因為環境的關係,每一個片區的猴子都有自身的"特色",比如清音閣一帶的那群猴子,比較起來就顯得文明點,因為那個地方去觀看野生猴的遊人非常多,猴子吃的東西也就相應的比較多,肚子也基本處於溫飽狀態,所以它們傷害遊人的可能性獻比較少,因此便稱它們為文明猴。而中山上段九老洞一帶的猴群,就顯得比較的野蠻,因為在那個地方,去的遊人很少,是處於冷線,這群猴子可能就是肚子常常飢餓的原因,一見遊人路過,就攔路索食,有包的搶包,有口袋的翻口袋,就好象強盜一樣,遊客稱之?"強盜猴"。

  各位朋友,現在已經到達我們行車的目的地雷洞坪停車場。從雷洞坪前行至接引殿,大家就坐纜車直上金頂觀光。我的講解和服務到此結束,希望給你們留下美好的回憶。祝您們玩得愉快,再見!來源:

四川省景點導遊詞7

  各位佳賓,歡迎大家到我們這座著名的川北古城遊覽。

  閬中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城市建在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系聚結交匯處,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形勢十分險要。前人說它"前控六路之師,後據西蜀之粟,左通荊襄,右出秦隴"。自古就是一座軍事重鎮,1986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我們今天的遊程安排是:先去遊覽張飛廟和錦屏山,然後參觀遊覽極有特色的古城保護區。現在,請允許我先把閬中古城的特色,概略地作一介紹,以作為各位實地遊覽前的引導。

  閬中之古,首先是古城歷史悠久。閬中是古巴國的都城。據史料記載,周武王伐紂,得到巴人的大力協助"牧野之戰"就是由巴人組成的"虎賁"軍出戰,"凌殷人倒戈",而取得勝利。周王朝建立後封巴人為子國,都江州(即今重慶),因避楚國之逼,遷都閬中。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滅巴後置巴西郡,設閬中縣。此後歷代皆為郡、州、府、道的治所,也是那時川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僅以建縣的歷史計算,至今已有2300多年。

  第二是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具有影響的名人輩出,古蹟猶存。閬中這座山水秀麗的古城,不僅吸引了歷代眾多的名人賢士來此遊覽居停,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蹟。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個地靈人傑,人才輩出的地方。漢武帝時,這裡誕生了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歷算家落下閎,其後有東漢時期的大氣象學家任文孫父子和"三國時期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孫三代天文學家。前後400年間,閬中出了這麼多成就卓著的天文學家實在了不起。此外,三國良將馬忠、謀士程畿、南宋抗金猛將張憲、元明花木蘭式女英雄韓娥,清代農民起義領袖蘭廷瑞等都出生在這裡。有人統計出:從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間,閬中先後出了4個狀元,94個進士,幾百個舉人。

  閬中又是革命老區。1933年紅四方面軍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在閬中地區轉戰3年之久,並建立了閬中、閬南蘇維埃政權,19000多閬中兒女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第三是古城儲存比較完整,文物價值很高。改革開放以來,閬中的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城市建設也取得很大成績。與此同時,市政府十分重視對古城區和文物古蹟的維修保護,特別是令現代建築界十分關注的古城格局,古風濃郁的上百條古街道和成群連片的四川古民後,更是十分珍貴的人文瑰寶。許多人參觀之後,總是讚歎不已,連稱"別處少見"。

  好,就說到這裡,張飛廟到了。桓侯祠墓——張飛廟

  各位佳賓,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名聞遐邇的桓侯祠,亦稱張飛廟。張飛,字益德(翼德),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起兵,情同手足。劉備定益州稱帝后,封張飛為司隸校尉、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前後七年之久。公元221年,張飛為急於報東吳殺害關羽之仇,逼迫部下趕製白盔白甲,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葬於閬中,被追封為桓侯。閬中追慕張飛忠勇,於墓前建闕立廟,歲祀不缺。唐時廟叫:"張侯祠",明代稱"雄威廟",清代以來才叫"桓侯祠"。現存的張飛廟是一組唐代風格的明、清建築四合院,由山門、敵萬樓、牌坊、大殿、廂房等組成,佔地5000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建造精美。

  山門為明代重建,正門上端懸掛的"漢桓侯祠"大匾為近逝世的著名書法家趙樸初書寫。跨進八字形的大門,便是高聳的敵萬樓。"敵萬"是說張飛有力敵萬天之勇。樓為明初所建,重簷歇山式屋頂,四瓣鑲成的梅花方形柱,翹角連雲、氣勢不凡。兩邊側殿為文物展覽室和群塑廳。文物展出有1000多件。請看這百碑文字:"漢將軍飛,率精兵萬人大破賊首張都於八蒙,立馬勒銘"。據說是張飛親筆書寫,足見張飛不僅是一員猛將,而且是一位造詣頗深的書法家。世人說張飛是粗中有細,這石碑算得一件證物。群塑館裡根據《三國演義》描寫的'張飛主要業績製作的六組雕塑,各位都熟悉《三國演義》,不用我再作解說,就請一一看去。

  走進大殿,中間端坐一尊豎眉瞠目,狀貌威猛的張飛,卻怎麼是頭戴王冠,身著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來在清朝嘉慶年間,張飛被追封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兩邊是長子張苞執蛇矛、功曹馬齊捧丹書。左右兩壁是岳飛草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將大殿烘托出一派威嚴而儒雅的氣氛。

  後殿實為墓亭,古雅簡樸,肅然卓立。亭柱一副對聯:

  隨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戰,地只西川稱帝業;

  剩殘軀付諸荒冢,春去冬來,人猶千古吊忠魂。

  上聯寫張飛追隨劉備一生征戰,但實現統一全國的壯志未酬,英魂仍存遺憾。下聯說他死後,此墓雖只埋了無頭之軀,但人們紀念其忠勇的情懷千古不衰。無頭之軀有一個民間傳說,據說張飛被殺後,兇手範強、張達二人割下頭顱,想拿到東吳獻給孫權,作為進身之階,他們乘船順長江東下時聽說孫權正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惶無措就把張飛的頭拋入江中,浮到雲陽地界被一位漁翁撈起,葬在雲陽鳳凰山麓。這就是張"頭葬雲陽,身葬閬中"的悲壯故事。

  墓亭下窩廬形約有拱穴內,端坐著張飛的武身像。請看,這像真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鬚的猛張飛了吧!像前擺的盤龍石鬥窩叫"長明燈"。據說,張飛駐守閬中時,曹魏大將張梆帶領5萬大軍進攻巴西首府閬中,當時張飛守卒不過萬人,在宕渠與張合相拒,前後50日,張飛依靠當地人民的支援,從梓潼山小路直取張合大本營——瓦口隘,大敗張合,取得保境安民的勝利,閬中人感戴他在他死後,特意選取的石頭精工雕成這座"長明燈"。千百年來,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為張飛掃墓,給長明燈獻油。

  張飛墓高約6米,方圓100多平方米,全用黃土壘成,宛如一個橢圓形的小山巒,歲月滄桑,墓穴無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茵茵,似乎印證出千百年來無數後人對這位勇猛剛強、嫉惡如仇的"張三爺"的敬愛。閬苑仙境——錦屏山

  來此就是閬中市有"嘉陵江山"之你的錦屏山風景區。請看這錦屏山山勢起伏,峰巒相連,山上林木蔥鬱,鳥語花香,山下水流湍急的嘉陵江象一條碧玉帶從山腳蜿蜒而過,山水相融,組成一幅秀麗清雅的天然圖畫,吸引了歷代多少的文人名士來此留連。比如大家熟知的唐代詩人杜甫、李商隱,大畫家吳道子,宋代文豪蘇東坡、詩人黃庭堅、陸游等,都曾為錦屏山風光所傾倒。杜甫的詩中稱為"閬中城南天下稀"。近幾年景區進行了一番修葺整治,更添新的風采,特別是自然美景與歷史文化的交相輝映,充分展現了閬中游覽的古雅品位,使我們感悟到它既是觀光之旅,又是知識之旅。現在就讓我們以景區內的古蹟名勝作為標誌,一路遊覽下去。

  這裡是閬中杜少陵祠,紀念杜甫的祠廟。杜甫曾在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八月和廣德二年兩次來到閬中,並舉家在此居住半年之久,其間寫下了60多首詩歌。他在《閬山歌》和《閬水歌》中,讚美閬中的山"己覺氣與嵩華敵",閬中的水"石黛碧玉相因依"。

  杜少陵祠依山而築,保持了唐宋時代肅穆典雅的風格,祠堂前廳懸掛的70多幅詩詞木刻和字畫,寄託了對詩人的懷念;兩旁廂房陳列有古文物、古木漆傢俱等,增添了祠堂的古意。正殿是漢白玉的杜甫立像,正在揮筆凝神,推敲詞句,構思新章。這尊雕塑,己非古物,但我們從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乾道八年兩次到閬中瞻仰少陵祠後,在《遊錦屏謁少陵祠堂》一詩中寫他當時看到的杜甫塑像的情景,可得到一些印象。詩說:"虛堂奉祀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古來磨滅知幾人,此老至今原不死。"眉宇高寒的杜甫,孤獨地但卻長久地留在祠中,受後人憑弔,也就是留芳百世了。

  一路觀景而行,己到宋烈文侯祠,也就是張憲祠了。說張憲,可能有的人感到陌生,但只要說是岳飛身邊的愛將,知道的就多了。張憲是錦屏山這一帶的人,南宋時岳飛領兵抗金,張憲投入岳飛帳下為將。他驍善戰,赤膽忠心,功授副都統制,深受岳飛的器重,並招之為婿。在岳家軍直搗朱仙鎮,即將"痛飲黃龍"時,以宋高宗為首的投降派害怕岳飛迎回徽、欽二帝后,自己喪失皇位,連發12道召岳飛班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岳飛。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年僅27歲的張憲同岳飛父子一同被害於杭州風波亭,葬於離嶽墓不遠的東山港口。20年後,金兵再次南侵,剛剛登基的孝宗皇帝為了激勵臣民抗金,對岳家軍來了個"平反加封",張憲被追封為龍神衛士廂都指揮使,閬州觀察使,又贈寧遠承宣使。明代,再追封為烈文侯,在家鄉閬州建祠紀念。

  張憲祠佔地約30畝,座西向東,三面環山,地形象一把圈椅,前人把祠堂選在錦屏山腰的這個地段,可算是一塊"風水寶地"。再加上那蒼勁傲岸的青松翠柏,剛柔相濟的香樟綠楊,把祠廟圍得嚴嚴實實,更顯得莊重靜穆。張憲的塑像放在院中而不在殿內,也是一種"匠心獨具"的表現:張憲功高蒙冤,壯志未酬,人雖死,心不甘,所以塑像不穩坐殿中而是立在陛下。你看他身披金甲,左手按劍,右手撫腰,威嚴挺立。再看他的神情,園睜怒目,彷彿在問:抗金保國,何罪之有?緊蹙雙眉,似乎對未能勸住岳飛班師回朝而痛心疾首。看到這裡,聯想西子湖畔那流芳千古的嶽王墳和遺臭萬年的秦檜跪像,我們都會感受到"歷史是公正的""民心是公道的"。

  現在看到的是觀星樓,觀星樓是閬中古城的驕傲。我們開始說過,在祖國古代天文學研究的燦瀾星空中,閬中出現過群星爭耀的壯麗圖景。他孕育和誕生了偉大的天文學家落下閎、任文孫父子和周舒祖孫三代等,為我國天文、氣象學做出卓越貢獻的英才,使閬中成為我國漢唐時期的天文研究中心。特別是世界天文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太初曆》作者,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歷算學家落下閎。落下閎(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字長公,閬中市人,精通天文,擅長曆算,受漢武帝徵聘,官至太史待詔。一生中對天文科學的貢獻有三個:一是創立了"渾天說",認為宇宙是變化的,而且變化是有規律的;二是創制"渾天儀",是當時世界上科學、精密的天體觀察儀,並建立了觀星樓;三是制"太初曆",為歷史上部有文字記載的歷法。落下閎的天文研究成就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天文研究都有較大的影響。英國的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他是世界天文學領域裡"燦爛的星座"。

  在落下閎的影響之下,漢末又誕生了任文孫、任文公父子天文學家,任氏父子在繼承落下閎天文研究的基礎上,在氣象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能夠預報風雨、旱災、洪災,對天文氣象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國時,閬中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孫三代獻身於天文事業,成為繼任氏父子之後的又一天文世家。他們在自己的庭院中建築了測天台,不避寒暑,長年觀察,辛勤地積累資料,加以判斷,從而得出十分準確的結論。

  由於閬中天文研究人才輩出,故歷代諸多天文研究行家被吸引來此。唐初,著名天文學家袁天罡在高宗時(650年)遷於閬中定居,於蟠龍山建立觀星臺以測天象。袁天罡死後葬於閬中。緊接著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李淳風,尋其行蹤,於公元664年也來到閬中,繼續天文數學研究,李淳風死後亦葬於閬中。

  前面那座古樸的大殿是錦屏碑林,裡面收藏著歷代名人書畫墨跡260多件,刻工精美,內容豐富。其中的張飛"立馬勒銘"漢隸碑,杜甫的"詩篇",吳道子的"觀音",鄭板橋的"竹",張善子的"虎",受稱道。

  來此是"八仙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在此修道。洞深孔多米,寬約17米,塑有八仙神像,洞外"飛仙閣"簷牙高聳,古樹濃蔭遮地,真有鍾靈毓秀的味道,難怪唐代星象學家袁天罡在山壁上大書"此山磨滅,英靈乃絕"八個大字。

  也許正由於呂洞賓在此修道的傳說,後人在山上修起一座群體建築構成的宮觀,定名為呂祖閣。建築依山勢走向,以中心閣樓為主體,配以偏殿,長廊,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

  有人說,站在錦屏山八仙洞口看閬中古城,能看出古城的佳妙風水和前人建城的高超構思。你看,嘉陵江在山下繞了一個大彎,把對岸形成一"半島",江水澄碧,就像一條玉帶束腰,而古城就建在半島上,盤龍山有如一條巨龍繞伏其後,錦屏山似一道畫屏遮護在前,左右群山扶持,城中街市如花開葉布,與山水相照應,使古城奠基於同自然和諧共存的環境之上,體現了"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思想,很有科考價值。我是不懂風水之學的,只覺得從錦屏山看古城,那山水城樓交相輝映的美景,真是令人陶醉。還是陸游的詩說得好:"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城廓如錦屏。涉江親到錦屏山,卻望城廓如丹青"。也難怪杜甫寫詩稱讚錦屏山"來遊此地不知還"了。各位佳賓,是否也有同感呢!古城民居

  我們現在去遊覽閬中古城保護區,觀賞的方式是自由組合,步行遊覽,xx的時候返回住地。

  閬中的古城保護區,多系明清建築,也有些在風格上還保留著唐末時期特色。古城以巍峨高聳的華光樓為軸心,成扇形面展開,大街寬不過8米、小巷則僅兩三米,一色青瓦平房,樸素淡雅。街巷佈滿民居古院,推開院門,多有照壁,轉過照壁方能入院。進得一院,還有二院三院,大院套小院,天井連天井,池臺花木,迴廊亭榭,古色古香。再仔細觀看,長簷遮街,上面的瓦當吊簷,下面的木質門窗,都有花紋雕飾,特別是那些木條花格窗,其圖案千姿百態,爭奇鬥巧,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門窗的上抹板、隔板、腰華板、下抹板,又各有雕刻,或為禽鳥,或為花卉,或鐫刻"福、祿、壽、喜",除象徵吉祥如意外,還有濃郁的審美情趣。各個民居古院,其建築風格也各不相同,或為商家華麗型,或為文人典雅型,還有官家宏大氣派的和呈"多"字形的大院。如果住在一個大院賓館裡,透過花窗觀看院中花木池臺,禁不住一股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真有味道。

  好了,我只說這些,箇中意趣,各位在遊覽中自能體會,我們回頭再相互交流。現在我願意參加一組同去觀光,誰歡迎我?好,我們一起出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