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原文賞析

關於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原文賞析

  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南宋]張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裡繡旗紅,澹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注]荊州,在宋、金對峙時期,是南宋的國防要塞。本詞作於張孝祥知荊州時。

  ⑴霜日明霄水蘸天一句是詞人登樓所見。試簡析本句所展現的意境。(3分)

  ⑵澹煙衰草有無中一句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試對這一藝術手法作簡析。(3分)

  答案

  ⑴霜日明霄寫秋高氣爽、天空晴朗。(1分)水蘸天,既說藍天如同蘸著水洗過一般地清澈透明,又寫遠眺長江,似乎水蘸著了天空。(1分)從而寫出了一個天高雲淡、波光接天、水天一色的開闊、宏大的境界。(1分)

  ⑵淡淡的輕煙,連天的衰草,隱現於遼闊的藍天之下,(1分)這裡寫出了眼前景象的荒涼凋零。(1分)同時也是詞人面對朝廷孱弱、北伐無期的現實的一種悲涼情緒的流露。(1分)

  賞析:

  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於湖居士,四川人,他和張元x是南宋初期詞壇雙璧,偉大詞人辛棄疾的先行者。高宗時進士,殿試第一。曾因觸犯秦檜而被下獄。其詞作早期多清麗婉約,南渡後轉為慷慨悲涼。其多抒發愛國思家的思想,激昂奔放,風格灑脫。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張孝祥正任荊南湖北路安撫使,駐守荊州。這天,秋高氣爽,約友人登高,不由感嘆中原淪陷,心潮起伏,激昂憤慨,於是寫成這首《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古詩鑑賞閱讀答案 張孝祥《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古詩鑑賞閱讀答案 張孝祥《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塞即邊塞。馬舉先,詞人的友人,是誰不詳,待考。全詞如下:

  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裡繡旗紅。澹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上片寫景,烘托邊塞氣氛和作者心情。霜日明霄水蘸空。霜日指秋天。宵即天空。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秋天的太陽照著萬里晴空,遠處水天相接,彷彿蘸著太陽似的。詞的開始就描寫出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遠處水天相接的美的景象。這裡的景是十分美麗的,是屬於樂景之類。可以說,這一句描繪的境界是開闊的,高遠的古詩鑑賞閱讀答案 張孝祥接著寫道:鳴鞘聲裡繡旗紅。鳴鞘即指響鞭。鞘指拴在鞭子頭上的細皮條。鳴鞘聲即揮動馬鞭發出的聲音。繡旗即錦繡的軍旗。這裡是說,詞人此時登臨荊州城,極目遠望,聽到的鳴鞘聲,看到的招展紅旗。如此煙塵滾滾,響鞭聲聲不斷,直接刺激著詞人的心中。詞人把聲音和色彩結合起來,抓住鳴鞘聲和繡旗紅這富有軍營特點的意象,突出了金兵佔居中原後的囂張氣勢。從寫作方法來說,詞人表面寫樂景,其實達到了樂景表哀情,倍增其哀的效果,接著的`第三句澹煙衰草有無中,其中澹煙與衰草中,著一澹字和衰字,描繪出金兵佔居後的中原地區,而今已是滿目蕭疏的現狀。從寫作來說,詞人明顯寫了哀景,但確具有 以哀景表哀,更突其哀的效果。從上片來看,詞人在描繪中,景物由盛而衰,情感也就由此層層推進,直到澹煙衰草有無中才暗示了詞人沉痛的心情。

  下片抒情,表達對中原故國的懷念。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尊通樽即酒杯。戍樓即軍隊駐守的城樓。闌即將盡。揮淚即灑淚,掉淚。萬里中原烽火北就是說,被敵人佔領的萬里中原遠在火線的北面古詩鑑賞閱讀答案 張孝祥《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閱讀答案。詞人眼前遍地烽火,往日的大好河山,萬里中原就在遙遠的北方,而如今還受金人的侵佔和踐踏。如此景象,引發了詞人對故土,對中原父老的思念,積鬱於心的愁悶,只好一尊濁酒戍樓東,借酒澆愁。然而,一尊濁酒怎能消除此時的內心的悲憤,也許就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將進酒》)啊!無奈之下,詞人在酒盡愁不盡中,無奈地酒闌揮淚向悲風。是的,詞人面對蕭瑟秋風,禁不住淚流滿面,傷心欲絕。這裡,詞人把抽象的情感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揮淚),我們可以從詞人的描寫中,感受到他一腔愛國之情和無盡的悲痛之感

  總之,全詞短短的四十二字,把詞人對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和對金兵佔領中原故土的憤激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藝術上,情感真切,把寫景與抒情結合起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在高遠、放曠的審美境界中,使詞人的情感得到最恰切的表從現,也更好地體現出詞人的審美藝術功力。所以,謝堯仁在《於湖居士文集序》中說:自渡江以來,將近百年,唯先生文章翰墨,為當代獨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