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果報以及自造因果”佛學思想的體現

《紅樓夢》中“果報以及自造因果”佛學思想的體現

  1.佛法中的因緣思想

  佛法講因緣生萬法,宇宙萬物的動靜生滅變化皆是因果現象。佛學思想認為因是萬物的本源,而緣是連線因與果的助力,即是指萬物生起的一種相互交涉關係,果報是結局,由因得果,全是緣的力量。緣有很多種,佛法從心色、結果的方式、前世今世來世等角度將它們分類。有什麼樣的因,就必然帶來什麼樣的果。

  2.因緣果報觀表現在寶玉黛玉的三世姻緣中

  《紅樓夢》中的因果現象在整個小說中非常常見,整個故事由一個因緣果報緣起,賈寶玉、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就是一個受前生之恩,於今生以淚相報的愛情因緣,顯現出冥冥中自有安排的宿命觀。從而除了表現了心神交往之盟的“木石前盟”(無情眾生)與寶、黛(有情眾生)愛情的還淚奇緣,引起了寶玉終

      於因為愛的幻滅而悟道出家,而林黛玉一生只鍾情於賈寶玉一人,一生眼淚酬知己,以淚報恩,就是用生命報答知己。林黛玉不斷流淚的過程,是暗示她為愛漸漸付出自己的生命;淚盡,則是代表生命的結束。此外還顯示賈府的興衰、親人的離散、世俗的情緣、人間的.功名,一切在表面上都是命定、虛幻而徒勞無功的,但實際上就是一切眾生(無情、有情)在因果範疇之中來來回回地走了一串。或者說這是人生必須經歷過迷與悟、生死與涅之中的過程。

  這是一場前世註定的“還淚情緣”、“木石前盟”,寶玉與黛玉愛情的獨特之處,就是兒女真情;然而,他們的兒女真情和傳統社會的世俗人情卻是不能相容的。因此,他們所面對的不止是家族的而是整個封建社會的反對,所以難免一場必然發、必然失敗的“有緣無份”悲劇,引起了寶玉終於因為愛的幻滅而悟道出家。

  3.因緣果報的其他體現

  《紅樓夢》中的因果觀念除了在寶玉黛玉的三世姻緣中反覆點明外,還隱約表現在其他人的身上,如賈寶玉與寶釵的“金玉良緣”以金鎖與佩玉為配偶象徵。花襲人與蔣玉菡,以汗巾之交換,千里伏脈:以及王板兒與賈巧姐,藉由童年玩具“佛手"不經意間的交換,不僅牽起兩人的情緣,更是對賈巧姐坎坷命運的救贖。

  王熙鳳是賈府的當權者,她機關算盡,好利盤剝 玩弄權柄,而最後卻只能落得連自己姓名都算掉了的結局。劉姥姥二進大觀園之講故事。說是她們村中有個人家,因為行善積德,佛祖保佑,90歲上居然得了個兒子,這個故事,寶玉不喜歡,但賈母和王夫人卻喜出往外,因為這個故事滿足了她們今世享福,來世還能富貴的願望,賈母和王夫人也代表了當時社會大多數人的想法,這是當時封建社會人們的一種樸實的輪迴因果報應觀的體現,反應了佛教思想對社會大眾的影響。

  《紅樓夢》中存在大篇幅,多視角的佛教中因緣果報的體現,並不能因此說作者在宣揚一種因果報應的觀念。這種因果報應是推動小說情節,操控人物命運的藝術展現。這種寫法向我們展現了當時世俗對因果輪迴的一種觀點,同時借用佛教“輪迴"、“無常”、“緣起”等藝術的體現了了書中人物命運聯絡與曲折。在給讀者藝術美感的同時,也讓讀者不禁對人生進行深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