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春雨的古詩詞賞析

關於描寫春雨的古詩詞賞析

  在浩瀚如海的古詩詞中,描寫和吟詠春雨的作品很多。歷代詩人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出春雨瀟瀟的美妙景象。以下是關於描寫春雨的古詩詞賞析,歡迎閱讀。

  在所有描寫春雨的唐詩中,唐代大詩人杜甫可謂寫到了極致。他的詩集中有五十多首寫雨的詩篇,以《喜雨》為題的,共四首。其中,這首《春夜喜雨》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充滿著對春雨的喜愛和讚美,最為著名: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在詩人看來,春雨知曉時節,善解人意,在人們急需的時候悄然而至,催發生機,滋潤萬物。為此,詩人驚喜得徹夜難眠,唯願春雨下個通宵。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春雨密密麻麻、飄飄灑灑,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完全溶進了無垠的夜色,江船上的漁火在廣漠幽黑的春夜裡更顯得紅亮耀眼。詩人目睹此景,欣慰地想到,天亮時盛開的嬌豔欲滴、繽紛芳香的百花正是被這夜間的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的結果,錦官城將呈現出一片萬紫千紅的動人春色。

  清代詩評家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稱讚此詩“傳出春雨之神”。的確,詩人寫出了春雨內在的精神和內在的靈魂。春雨,善解人意,順遂人願,應時而降,伴隨和風,在夜闌人靜之時,由高高的太空輕輕地降落到坎坷不平的大地,悄悄地滲透到泥土中去,最後終於消失了自己。內斂而不事張揚,奉獻而不求索取。然而,正是它的由雲變雨,構成了春天無數生命的昇華。那大地勃發活躍的生靈,無不讚美著它的惠澤!

  對於春雨,詩人們無不傾注欣喜之情,喜愛之意。“似面洗垢塵,如頭得膏沐。千柯習習潤,萬葉欣欣綠。……”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喜雨》中對久旱逢雨的描繪。清新自然的語句,使人感受到詩人那顆欣然嬉戲於春雨之中的未泯童心。

  同樣是“喜雨”,南宋詩人周邦彥的《春雨》則從農人心中道出:

  耕人扶耒語林丘,花外時時落一鷗。

  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詩人認為:春雨有利於農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觀。詩人運用含蓄委婉的藝術手法,全詩不見一個“喜”字,從耕人“語”、鷗鳥“落”的側面描寫,來含蓄地表現農人、鷗鳥因春雨而帶來的喜悅。後兩句則正面描寫雨量的豐沛,從而烘托出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在結構佈局上注重變化性,先言他物,側面表現;後見主體,正面突出“春雨”,前後呼應,彼此補充。

  唐代詩人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裡寫出了春雨“潤如酥”的質感: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皇城下著小雨,把大地浸潤得酥軟,小草鑽出地面,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淡淡的青綠之色,走近卻什麼也看不到了。詩句以淡雅明快的色調、寫意的筆法,描繪出春雨春草互相映襯的那種早春景色特有的朦朧美。這“潤如酥”,正是詩人從心靈深處的感知中,微盡其妙地寫出了春雨的細緻、綿密、輕柔、潤澤、滑膩、質感和美感。而那“遙看近卻無”的春草,不但映襯出小雨的“潤如酥”,還顯示出詩人觀察物象的細緻,他沉浸在對寧靜的大自然的注視之中,驚訝於草色隨距離的變化而產生的“遠有近無”的視覺變幻。在詩人看來,一年中最美的時候就是這小雨霏霏的早春,它遠遠勝過了滿城煙柳的晚春景象。在詩人筆下,一幅充滿希望、生機勃勃的早春美景詩情畫意般展現在人們面前。

  淅淅瀝瀝的春雨在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中下起來了: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青山、白鷺、桃花、流水、游魚,青箬笠、綠蓑衣的漁翁,垂釣在這幅江南的春江山水美景中。天地間揮灑著細細密密的雨絲,斜風細雨下,漁翁閒釣江面也不願歸去。這種有雨不覺雨,有我不覺我的境界,正是難得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春雨是有靈性的,它感應著詩人們的心境。詩人們高興時對春雨喜潤萬物生機勃勃的描寫讓你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春雨也與詩人們心有靈犀,當詩人們悲傷時其筆下的春雨又成了苦雨零落淒雨紛紛。

  北宋大文豪蘇軾有一天冒著濛濛細雨,登上密州北城的超然臺,觸景生情,引起懷念故鄉的愁思: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望江南·超然臺作》)

  上片寫景,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美不勝收的暮春煙雨圖。斜風細雨,柳枝輕擺,好一個清爽的雨天。登上超然臺遠眺,只見護城河中,碧水微微閃動,萬千雨點落在上面,吹起千萬朵小喇叭花。城內則繁花似錦,青磚綠瓦籠罩在一片煙雨之中。詩人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出山城在陰雲密佈、細雨濛濛中無限美妙的景色。

  下片寫詩人思鄉的複雜感情。陰雨綿綿的季節,最容易引起愁緒。而“寒食後”又是掃墓的日子,更容易引起懷鄉之情。“酒醒卻諮嗟”,是說滿懷愁緒卻無法排解,只好飲酒消愁;可是酒醒後愁緒依然未減,所以才慨然嘆息。“休對故人思故國”一句說,不要對朋友們談論故鄉的事了,言外之意是說,談論故鄉更容易引起思鄉之情,還是不去說它吧。寒食已過,還是點燃“新火”,煮起“新茶”來品嚐吧。尾句“詩酒趁年華”,並不是說賦詩飲酒消磨歲月,而是含蓄地表現了不願浪費時光,還要“趁”美好的.“年華”,做一番事業的進取精神。

  南宋詩人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寫一夜聽雨,愁緒綿綿: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淳熙十三年(1786年)春,詩人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在臨安寫了此詩。臨安城雖然春色明媚,但官僚們偏安一隅,忘報國仇,粉飾太平。詩人是時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昇平氣象和繁榮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聵,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壯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無法託情夢境,只好借春雨說愁緒,把春雨寫成了無情之物。

  “小樓”一聯是詩人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隻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裡透出,寫得形象而有深致。表面看,這兩句描繪了一幅明豔生動的春光圖,但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在於刻畫春光,而是與前後詩意渾然一體的。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一句詩時,對“一夜”兩字不可輕輕放過,它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湧上了眉間心頭。在這春夜裡他為何事輾轉反側呢?那遠遠傳來的如斷如續的賣花聲,又能給他一些什麼樣的愉悅和撫慰呢?不能。只有詩人一個人在清幽得空寂的春晨中獨自惆悵。接下去的頸聯不更道出了他的這種心情嗎?“閒作草”、“戲分茶”,一生出入於戰場生死,貫遊於天南海北,時刻思慮著報國和愛民的陸游,竟也“ 閒”而又“戲”了!在詩人眼中,臨安春色,何其清淡寡味,人情何其冷漠,世味何其索薄,壯志更是無從談起,只有在“閒”“戲”中打發時光。“素衣莫起風塵嘆”,是因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詩人之願,因京中閒居無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鄉躬耕。“猶及清明可到家”實為激楚之言。偌大一個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詩人有所作為,悲憤之情見於言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