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古詩畫活動反思

幼兒園古詩畫活動反思

  古詩是一種語言藝術。它是我們中華文化中錘鍊了百年而儲存下來的最為燦爛的珍奇。以下是幼兒園古詩畫活動反思,歡迎閱讀。

  為使祖國的詩歌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我市每年吟詩節更烘托了濃厚的吟誦氛圍,所以我在班裡開設了吟詩課程。我嘗試著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現加以總結。

  一、“畫詩教學法,多年的教育實踐證明,繪畫對早期兒童智力開發,兒童自身素質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作用,我的“畫詩”教學法”也正是基於這樣一個教育理念。即用繪畫的形式(主要是簡筆畫),把抽象地、不易理解的古詩在教學活動中隨即地來畫,使幼兒有一個形象、直觀的感覺和認識。或者是幼兒在學過一首古詩,對它完全理解的時候,幼兒根據詩的內容來畫。在學習王維的《鳥鳴漳澗》這首詩時,我先以簡筆畫的形式,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了春山的空曠,無聲飄落的桂花,悄然升起的月亮以及鳴叫的小鳥。幼兒透過看圖對此詩有了一個大概的感性認識,然後再把詩中的每一句和圖畫對應來學習,這樣孩子易理解,且記憶深刻。儘管一節活動課結束,幼兒背得不是很熟,但它帶給孩子們的“智力含量”與機械地背誦是絕對不一樣的。如果能透過“畫詩”帶給孩子們一些有益的啟發,體會到學詩的快樂,這就足夠了。

  二、識字教學法:即老師先教幼兒認讀古詩中的單個字,再把字組合起來連讀,然後再背誦。這種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幼兒學會背誦,提高口語能力。僅憑老師一句句地教,幼兒很容易失去興趣。而“識字教學法”改變了這一傳統的教法,一個個的字在孩子看來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圖畫,且大班幼兒正處在識字的關鍵年齡段。識字方法如果得當,講究一定的技巧,幼兒很容易記住。例如:在學習《遊園不值》這首詩時,先把這首詩寫在了黑板上,裡面有好多字幼兒都不認識,如“遊、不、值、扣”等,我先告訴幼兒單個字的發音,然後再組一個好詞,說一句有趣的話來加深印象,如“遊”,組詞“旅遊”,造句“媽媽帶芳芳乘飛機去海南旅遊”,“值”組詞“值日生”,造句“今天王妍是值日生”等。所組的詞以及句子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感興趣且記憶深刻。或者是把識字與遊戲巧妙地結合起來,把古詩中的文字做成單個的字卡,透過“玩”漢字來增加與漢字的見面次數,從而來認讀更多的漢字。掌握了一定的識字量後,幼兒學起古詩來會更輕鬆容易。實踐表明,此種方法效果非常好,背詩速度非常快。

  三、故事教學法:即把枯燥的古詩,根據其內容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對其故事情節適當地加以誇張,以吸引幼兒。而故事又是幼兒最喜歡聽的,透過聽故事,可以增強幼兒對古詩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背誦,效果要好許多。例如在學習《蠶婦》這首詩時,我先講了“蠶婦”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群勤勞善良的阿姨,她們靠養蠶維持生活,她們把蠶吐出來的絲織成了衣料,每到集市的時候便拿去賣,每次只賣很少的一點兒錢,有一次,她們剛到集市上,被一群有錢人圍住了……”,孩子們聽得非常入迷,我乘機對孩子們進行了教育,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多麼不容易,我們應該珍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孩子們聽完故事,對《蠶婦》有了全新的理解,學得更起勁了。

  四、兒童教兒童教學法:在陳鶴琴的《教育的教學原則》所概括的十七條教學原則中,第十六條就是兒童教兒童,優秀的兒童不僅是其他幼兒的榜樣,而且也是模仿學習的物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兒童教兒童教學法”,即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由幼兒當“小老師”,帶領全班幼兒共同學習,主要是學習背誦,這部幼兒是在家已學過此詩或是在學詩過程中記憶最快的兒童。結果表明,幼兒學詩的興趣大增,而且全體幼兒注意力非常集中,聲音也極其洪亮,效果出奇的好。發現這個教學妙法,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那天,我因嗓子發炎,不敢教孩子們背誦,在我輕聲地教孩子們背誦時,我聽到一直有幾個小朋友背得聲音特別大,其中有柏辰、柏宏兄弟倆,我叫過他們問:“你們怎麼學得這麼快?”“老師,我們在家就學會了。”說時他們臉上洋溢著自信,“真是太好了。今天老師嗓子不舒服,你們倆當小老師來教小朋友吧,”“行”。兩個孩子歡天喜地,大聲地學著老師的樣子教了起來,還來回轉悠。當時學習的是《絕句》,說也奇怪,孩子們都學得特別認真,始終關注兩位“小老師”,沒幾遍孩子們都會背了。學會後,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要當“小老師”,我滿足了小朋友的願望。對於孩子來說,老師在他們心目中是多麼神聖與偉大,而在實踐中他們又有了切身的體會。此後,孩子們學詩的興趣日益濃厚,更主要的是它使自信回到了孩子的臉上,更何況他們在找回自信時又學到了知識,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作為老師又何樂不為之呢?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古詩朗讀的興趣。

  2、引導幼兒邊表演邊朗讀古詩。

  二、活動準備:

  一幅山水畫,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幼兒談論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佈置好場地,教師帶領幼兒入場。

  2、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

  ①小朋友們,春天的時候你們去山上玩過嗎?(玩過)在山上你看到了什麼呢?

  ②(大樹)大樹上住著誰呢?(小鳥)如果你過去抓它,小鳥會撲稜一下飛走嗎?

  ③(小溪)水聲好聽嗎?(好聽)

  ④(小花)春天裡小花都開放了,非常漂亮,小朋友們看到的小花是什麼顏色的?到了冬天花怎麼了?還在嗎?

  ⑤你見到大山了嘛?誰能說說你見過的山是什麼顏色的?

  ⑥小朋友們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鳥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遊的形式帶領幼兒去看畫。

  1、師:今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們去美麗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麼?讓我們背上揹包出發了!

  2、帶領孩子一邊開汽車一邊欣賞路上的風景(輕音樂起)師:走呀走,走呀走;碰到小草問聲好:“嗨,你好!”看小鳥在我們頭上飛過了,我們也學小鳥飛吧,飛的高,飛的低;好美的小花呀,親親它吧;前面有條小河,我們變成小魚游過去,遊呀遊,轉個彎吧;游到岸上休息一下,擦擦汗吧。前面是個小山坡,讓我們蹦蹦跳跳的跳上去;這是一條石子路,我們踏步走吧;後面的小朋友可要跟上了;起風了,我們找個地方躲一躲。(帶領幼兒到座位上休息)

  (三)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並初步講解詩句的意思。

  1、教師與幼兒圍在畫的周圍,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師:哇,小朋友看這個地方漂亮嗎?(漂亮),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東西?

  (幼)找到小花,

  (師)好漂亮的小花,春天過去了,可小花還依然開放的'很漂亮(春去花還在);

  (幼)有一座山,(師)我們走遠一些看看山寶寶今天穿了件什麼顏色的衣服?

  (幼) 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顏色(遠看山有色);

  (教師手指水)看山寶寶旁邊是誰呀?(水)悄悄的走進水寶寶的身邊聽聽,它發出聲音了嗎?

  (有聲音的)豎起小耳朵,再聽聽水寶寶真的發出聲音了嗎?

  (沒有)(近聽水無聲);

  好漂亮的小鳥,和小鳥打個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鳥怎麼不理我們?我們輕輕的走過去摸一摸,奇怪?小鳥怎麼不動的?(這是畫上的小鳥)哦!原來這是一幅畫!

  2、教師小結:

  師:難怪小朋友剛才沒有聽到水的聲音,小鳥也沒有被嚇跑,這是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幅畫)在很久很久以前許多讀書人喜歡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簡單的好聽的話寫下來,變成詩讓別人朗誦。那麼古時候有位叔叔就因為非常喜歡這幅畫,所以寫了首詩,名字就叫“畫”。

  (四)和著音樂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1、教師範讀古詩一遍。師:今天老師把這首“畫”的古詩帶來了,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幼兒再次靜聽錄音一遍:我們再仔細聽聽錄音機裡的叔叔(阿姨)他(她)是怎麼唸的,你聽他說到了什麼?怎麼說的?

  3、跟讀古詩兩遍。

  A、跟隨錄音朗誦第一遍。師:真是好聽的詩,小朋友們也跟著這位阿姨來唸一念吧。

  B、朗誦第二遍。師:小朋友唸的真棒,讓我們象錄音機裡的阿姨一樣用好聽的聲音再念一遍。

  4、配樂朗誦古詩。

  ①配樂朗誦古詩第一遍。

  師:和這位阿姨唸的一樣好聽。聽,好美的音樂,讓我們用好聽的聲音配上美美的音樂來朗誦一遍。

  ②配樂朗誦古詩第二遍。

  師:配上音樂來朗誦,真是太好聽了。老師還想聽聽這麼美的聲音,讓我們再來朗誦一遍。

  (五)用肢體語言來表演古詩內容。

  1、師: 唸的太好了,讓我們輕輕地把畫拿到自己跟前對著畫再來唸一遍(以手的形式拿下畫) 2、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畫》的內容兩遍。

  ①表演第一遍。畫(手拿畫搖搖頭)遠看山有色(把畫拿遠些並人往後)近聽水無聲(突然把畫貼在耳朵旁邊,並搖頭)春去花還在(把畫慢慢移到一邊,停一下,然後用手點一下畫面)人來鳥不驚(搖搖頭,停住)。

  ②與畫一起表演第二遍。師:和畫寶寶一起朗誦非常有趣,我們把它放到小腳上來朗誦會更有趣。

  (六)延伸活動:讓家長去猜謎

  1、師:畫寶寶說你們表演的真不錯。這首古詩的意思記住了嗎?我們回家後就把今天學的詩象謎語一樣說給爸爸媽媽聽聽,讓他們猜一猜,這個謎語說的是什麼?看看他們誰能猜中!

  2、帶領幼兒出場地:現在讓我們先到中班和大班哥哥姐姐那裡去考考他們,好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