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描寫雪的古詩大全
古代描寫雪的古詩大全
古代描寫雪的古詩有很多,大家在學校也學習過,下面為大家收集了一些,歡迎閱讀!
古代描寫雪的古詩
1、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____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____盧梅坡《雪梅·其一》
3、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____範雲《別詩》
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____崔塗《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 除夜有懷》
6、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7、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____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____盧梅坡《雪梅·其二》
9、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10、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____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1、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____毛澤東《沁園春·雪》
1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____杜甫《絕句》
13、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____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14、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____李白《行路難·其一》
15、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____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16、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____關漢卿《大德歌·冬》
17、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____高適《別董大二首》
18、今我來思,雨雪霏霏.____佚名《采薇》
19、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____黃景仁《別老母》
20、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1、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____盧梅坡《雪梅·其一》
22、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____張謂《早梅》
23、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____韓愈《春雪》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____李白《北風行》
25、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____陳毅《青松》
26、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____祖詠《終南望餘雪》
27、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____馬致遠《壽陽曲·江天暮雪》
28、水晶簾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層層雪.____楊基《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
29、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____柳中庸《徵人怨 / 徵怨》
30、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____王維《觀獵》
31、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2、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後山.____納蘭性德《於中好·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
33、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____趙嘏《喜張渢及第》
34、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____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35、溪深古雪在,石斷寒泉流.____李白《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36、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____齊己《早梅》
37、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____鄭燮《山中雪後》
38、夜雪初霽,薺麥彌望.____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39、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____白居易《夜雪》
40、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____李清照《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
41、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____洪昇《雪望》
42、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吳淑姬《長相思令·煙霏霏》
43、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雲起,夜窗如晝.____盧祖皋《賀新郎·挽住風前柳》
44、梅花大庾嶺頭髮,柳絮章臺街裡飛.____李商隱《對雪二首》
45、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____崔道融《梅花》
46、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____張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7、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____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48、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____歐陽修《戲答元珍》
49、林下春晴風漸和,高崖殘雪已無多.____王守仁《春晴》
50、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____杜甫《閣夜》
附:祖詠《終南望餘雪》賞析
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按照規定,應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意思已經完滿了。”這真是無話即短,不必畫蛇添足。
詩寫遙望積雪,頓覺雪霽之後,暮寒驟增;景色雖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凍。詠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樸實俏麗。
題意是望終南餘雪。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山北叫“陰”);而且,惟其“陰”,才有“餘雪”。“陰”字下得很確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讚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積雪浮雲端”,就是“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容。這個“浮”字下得多生動!自然,積雪不可能浮在雲端。這是說:終南山的陰嶺高出雲端,積雪未化。雲,總是流動的;而高出雲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不正給人以“浮”的感覺嗎?讀者也許要說:“這裡並沒有提到陽光呀!”是的,這裡是沒有提,但下句卻作了補充。“林表明霽色”中的“霽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時的陽光給“林表”塗上的色彩。
“明”字當然下得好,但“霽”字更重要。作者寫的是從長安遙望終南餘雪的情景。終南山距長安城南約六十華里,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陰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籠罩終南山的濛濛霧靄;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時,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賈島的《望(終南)山》詩裡是這樣寫的:“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陰霾一似掃,浩翠瀉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久雨新晴,長安百萬家,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多好看!唐時如此,現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如果寫從長安城中望終南餘雪而不用一個“霽”字,卻說望見終南陰嶺的餘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觀真實了。
祖詠不僅用了“霽”,而且選擇的是夕陽西下之時的“霽”。怎見得?他說“林表明霽色”,而不說山腳、山腰或林下“明霽色”,這是很費推敲的。“林表”承“終南陰嶺”而來,自然在終南高處。只有終南高處的林表才明霽色,表明西山已銜半邊日,落日的餘光平射過來,染紅了林表,不用說也照亮了浮在雲端的積雪。而結句的“暮”字,也已經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寫“望”中所見;末一句,寫“望”中所感。俗諺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場雪後,只有終南陰嶺尚餘積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熱,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時,又比白天寒;望終南餘雪,寒光閃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終南餘雪的題目,寫到因望餘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意思的確完滿了;何必死守清規戎律,再湊幾句呢?
王士稹在《漁洋詩話》捲上裡,把這首詩和陶潛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並列,稱為詠雪的“最佳”作,不算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