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幹清明節的古詩句

關幹清明節的古詩句

  清明掃墓,是我國曆史悠久、祭奠先人的民風習俗。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關幹清明節的古詩句,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吳文英

  風入松

  作者: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註釋

  ①草:草,起草,擬寫。愁草,沒有心情寫。

  ②瘞(yì):埋葬。銘,文體的一種。庾信有《瘞花銘》。古代常把銘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內容多為歌功頌德,表示哀悼,申述鑑戒。

  ③分攜:分手,分別。

  ④綠暗:形容綠柳成蔭。

  ⑤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⑥中酒:醉酒。“中酒”見《史記·樊噲傳》,亦見《漢書》,意酒酣也。中,讀仄聲也。又如杜牧:“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睦州四韻》),

  ⑦交加:形容雜亂。

  ⑧雙鴛:指女子的繡花鞋,這裡兼指女子本人。

  譯文

  聽著悽風苦雨之聲,我獨自寂寞地過著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滿懷憂愁地起草葬花之銘。樓前依依惜別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濃密的綠蔭。每一縷柳絲,都寄託著一分柔情。料峭的`春寒中,我獨自喝著悶酒,想借夢境去與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鶯喚醒。

  西園的亭臺和樹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掃乾淨,依舊到這裡來欣賞新晴的美景。蜜蜂頻頻撲向你蕩過的鞦韆、繩索上還有你纖手握過而留下的芳馨。我是多麼惆悵傷心,你的倩影總是沒有信音。幽寂的空階上,一夜間長出的苔蘚便已青青。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孟浩然

  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註釋

  ①此詩除《全唐詩》外,諸本皆不載,似非孟浩然所作。

  ②帝裡:京都。

  ③據此句,知作詩時作者不在帝裡。

  ④茗:茶。按,飲茶之風,似始盛於中唐以後,盛唐時尚不多見。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白居易

  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歌,遙聽絃管暗看花。

  註釋

  清明夜:清明節的夜晚。

  獨:獨自。

  迴廊:迴旋的走廊。

  遙:遙遠,遠遠。

  看花:賞花。

  譯文

  清明節夜晚時,清風習習,月夜朦朧,用碧玉做成的欄杆和用紅色的磚砌成的牆是刺史的府宅。獨自步行在迴旋的走廊中唱歌,遠遠的聽到絃聲,默默的欣賞花。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周邦彥

  鎖窗寒·寒食

  作者:周邦彥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註釋

  ①瑣窗寒:周邦彥創調,因詞有“靜鎖一庭愁雨”、“故人剪燭西窗語”句,故取以為詞調名。

  ②剪燭西窗語: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更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③暝(míng):日落,天黑。

  ④風打零亂:杜甫詩:“風起春燈亂。”

  ⑤禁城百五:據傳,冬至節後一百五日,為“寒食”節,禁火三日,清明始以榆火燃薪。“禁城”:全城皆禁火。

  ⑥旗亭:市樓,有旗立於上,並設酒肆,為唐宋時文人墨客遊憩之所。

  ⑦高陽儔侶:高陽酒徒的朋友。

  ⑧小唇秀靨:李賀詩:“濃眉籠小唇”,又“晚奩妝秀靨”,寫女子美貌。

  句解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

  “暗柳啼鴉”寫景,是大勾勒手法。“暗”字有兩重意思,一則表明時令,暮春時節,柳絲已由嫩黃轉為深綠;二則表明時間,黃昏之際,暮雨將至,遠看柳樹自然是昏暗一片。此時此刻,鴉、鵲之類的鳥兒自然急飛歸巢,還要伴隨驚叫之聲。接下來,便寫人以及人所處的環境。“單衣佇立”,從《西洲曲》中來。《西洲曲》裡說“單衫杏子紅”,又說“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是寫女子痴情守望情郎歸來。這《西洲曲》一樣的痴情小女兒,在為誰佇立呢?“小簾朱戶”,正與“痴小人家女”相配,秀而明媚。雨來了,種有桐樹的半畝小院,便都在煙雨迷濛之中了。“靜鎖”二字,將整個畫面定格下來,好一副春日暮雨圖。

  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夜將殘了,雨猶自下個不停。春愁在雨夜滋生,忽然便想起從前也是這樣的雨夜,故人相伴西窗之下,剪燈夜話。“故人剪燭西窗語”,自是從唐人李商隱的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來。忽又覺得此情此境,竟與少年漂泊途中所遇到過的江風打燈的雨夜,何其相似。江在南方,故云“楚江”。“瞑宿”,即是夜宿。

  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

  上片都說從前,過片由“少年”轉到“遲暮”,便說到如今了。當下身在何時、何地呢?“店舍無煙”,點明時令是在寒食節。“禁城”,指京城,即汴京。“百五”是唐宋人習慣說法,指冬至後一百零五日,即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禁火三日,是當時習俗。“旗亭”,即賣酒之市樓。“高陽儔侶”,是說酒友。“高陽”,用的是“高陽酒徒”酈食(yì)其(jī)的典故。高陽,古地名,在今河南杞縣西。據《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劉邦引兵過陳留,酈食其前往謁見,通報人說有個儒生來求見,劉邦說,我正忙著奪天下,沒有時間見什麼儒生。通報人對酈食其說了,酈食其瞠目按劍對通報人說:“去,再去向沛公通報,說我是高陽酒徒,不是什麼儒生!”於是酈食其便闖了進去。此處的“付與高陽儔侶”,是說找幾個酒友一起喝酒,借酒澆愁。

  想東園、桃李經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想東園、桃李經春”,是用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之三“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的語典。“小唇秀靨”,形容意中人的嬌小清秀。“今在否”,是疑問語氣,無非是說物是人非。“到歸時”,是自計歸期。“攜樽俎”,是帶上酒具。“殘英”,即是殘花。殘英所待之“客”,不是別人,正是詞人自己。此“客”字,自“笑問客從何處來”化出。舊日東園,桃李一般的意中人早已不在了。所能知道的,是歸去之日,唯有殘花相待。雖是殘英,然而畢竟曾是舊日桃李。篇末三句,慰藉而復酸辛。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詞名句

  寒食

  作者: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註釋

  ①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

  ④斜:讀(xiá),與“花”“家”押韻。

  ⑤漢宮:這裡指唐朝皇官。

  ⑥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得到燃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⑦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受到特別的恩寵。這裡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譯文

  譯文一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譯文二

  春天,長安城處處飄飛著落花;寒食節,東風把御園柳枝斜。黃昏時,宮中傳出御賜的燭火,輕煙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