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洛陽會鑄輝煌雜文隨筆
李白杜甫洛陽會鑄輝煌雜文隨筆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裡,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歷史性的見面了,從此既開啟了這兩位偉大詩人的友誼,又使兩位偉大詩人的詩詞創作走向巔峰。此時,李白早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從此,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而偉大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交流交談,訪道問仙。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愉快長談。
在梁宋,李白和杜甫還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可三人各懷大志、理想相同而走到了一起。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為國家的富強昌盛而高興,也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白杜甫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以後他們在詩壇上的巨大成就產生了積極、巨大的影響,從而走向輝煌。
之後李白杜甫各自遊歷、從政,但至少有三次遇到一起。命運使他們或遭汙陷、或受圍困,最後失落、沒落了。雖然政治生命與自然命運不濟,但卻成就了他們詩詞的輝煌。李白冬遊坊州(在長安之北)時,杜甫則遊於晉(今山西省處)。之後李白長往長安,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渴望拜見宰相張說,他先結識了其子張相。又謁見其他王公大臣,均無結果。李白在此期間暮秋遊邢州(在長安以西)。開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宰相張說去世,這年李白三十歲。李白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連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開元十九年(731年),李白三十一歲。這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十月,玄宗駕幸洛陽。
這時的李白卻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無賴之徒交往。之後李白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篙山五嶽之一的中嶽(為河南省登封縣的名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有些心灰意冷的李白遂有隱居之意。冬天就要來臨時他滯留洛陽。在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的好運終於來了,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是降輦步迎的,並且“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但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豔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他詔翰林院。這年的初春時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到了初夏時節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
李白的理想是參政治國啊,可能是李白的出身問題使他無法正常入仕,就只得靠詩詞才華接近唐朝的最高統治者李隆基才能實現,可唐玄宗只封他供奉翰林,這與李白的理想相差十萬八千里,於是他對這種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漸厭倦,開始縱酒以自昏穢。並做出些出格的事:他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這樣就遭到了宮中一些人的忌恨,他們讒謗於玄宗,玄宗聽到讒謗的話多了就疏遠了李白。李白見狀請辭,唐玄宗不但準了還賜金放還。
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志願應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後,李白也因此獲罪,被投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一代詩仙,魂歸天外。
李白不但詩詞成就頗為了得,他在書法、劍術、道經方面造詣很深,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他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和《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是千古絕句,李白的代表作品有:《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秋風詞》《結襪子》《菩薩蠻》《憶秦娥》《上李邕》《梁甫吟》、《永王東巡歌》、《行路難》《上陽臺帖》《廬山謠》、《江上吟》、《襄陽歌》、《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邀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夜下徵虜亭》、《蘇臺覽古》、《烏棲曲》《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獄中上崔相渙》、《上崔相百憂章》等等不勝列舉。
杜甫呢與李白分別後,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河西尉,這種小官杜甫不願就任,朝廷改為右衛率府、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的兵曹參軍,杜甫為生計只得接受。安史之亂爆發的次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肅宗)。杜甫聽說肅宗即位,就去投奔途中卻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他關注著時局的發展,並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
叛亂結束後,杜甫經過千難萬險最後來到成都,在好友嚴武的幫助下蓋建著名的杜甫草堂,並在嚴武的舉薦下杜甫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又稱“杜工部”。嚴武去世後杜甫離開了成都。歷三年,杜甫思鄉回鄉,卻因困難一直住在船上。代宗大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聶縣令派人送來酒肉而得救。大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終年五十九歲,天妒英才。杜甫的詩“有詩六十卷”《杜工部集》十八卷一千四百另五篇,較著名的詩詞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