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杜甫寫的詩

有關於杜甫寫的詩

  杜甫,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作者,小編整理的杜甫寫的詩,供參考!

  1、《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2、《武侯廟》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3、《規雁》

  東來千里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4、《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有。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5、《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6、《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7、《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8、《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9、《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0、《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的故事

  杜甫雖然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是個官二代,但無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順,屢受打擊。如長安十年,杜甫為謀官曆盡艱辛,受盡屈辱。大到受騙上當被權相耍弄,小到殘杯冷炙,蔬食不飽。杜甫36歲那年,參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試。但這次考試被權相李林甫操縱,竟一個不取,反倒上表祝賀玄宗,稱“野無遺賢”,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攬,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輩。杜甫興沖沖而來,心懸懸而去,受到了無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遠大,但造化弄人,年過而立卻仍無立身之處,老是為了吃飽肚子而四處奔波。754年作者家居長安城南的少陵,由於長安有特大的雨災,米價飛漲,作者在長安無法生活,只好把妻兒遷到長安城北的奉先縣去謀生。而更為可悲的是759年作者一年就遷移了四次。從洛陽到華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縣出發時在詩中寫道:“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可見作者奔波之苦。這種奔波,除避安史之亂外,主要就是為生活所迫。

  杜甫當初決定去同谷時,就是因為得到同谷縣令的信,說此地盛產一種薯類,吃飯問題好解決。可杜甫去後情況並不那麼樂觀,他在《同谷七歌》中寫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髮垂過耳。歲拾橡慄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裡。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手腳凍僵的杜甫苦苦尋找的“橡慄”,是一種不好吃的苦栗子,在莊子“齊物論”裡養猴子的“狙公”就拿這個給猴子選擇要“朝三”還是“暮四”。可見作者的生活是飢寒交迫、狼狽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個多月就只好離開,繼續“流動”了。

  李白與杜甫都經歷過漂流遷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況更加困難。李白漂流時,常常是一條光棍漢,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多少,花多少,窮點富點,日子都好對付,何況自己賬戶上還有“五花馬,千金裘”,手裡有錢,心裡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亂以後,到了哪裡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幫。老是甕中無米,灶頭無煙。連餓死孩子的慘劇都有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