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遙王家大院導遊詞

山西平遙王家大院導遊詞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遊人員,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可以幫助旅遊者欣賞景觀,以達到遊覽的最佳效果。如何把導遊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山西平遙王家大院導遊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山西平遙王家大院導遊詞1

  何氏宗祠何氏宗祠位於縣城東13公里靜升鎮集廣村,系集廣村何姓族人的祠堂。何氏宗祠始建於何時,無籍可考,只知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重修。何氏宗祠佔地面積為607平方米,主要建築物有正廳、過廳、東西廂房和戲臺等。多年來,宗祠一直為生產隊辦公和倉儲用地,加上族人極力保護,宗祠至今儲存基本完好。據集廣村?何氏族譜?記載,何氏家族先祖來自河南大石橋,與靈石四大家族之一的兩渡何家同出一源。明朝,先祖何資攜弟從河南遷來靈石,何資定居於集廣村,其弟定居於兩渡村。兩渡何家歷代耕讀傳家,仕途騰達,名人顯官眾多。清代文臣何乃瑩、武將何道深均功績卓著,聲鈳遠揚。集廣何家已傳24世,人丁興旺。過去,每逢冬至、春節,舉族聚集宗祠,行祭祀之禮,以示不忘祖先。

  石牌坊石牌坊位於靜升村中部,又名“孝義坊”,是清代靈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靜升王家的祠堂-孝義祠的一部分。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底石柱石樑,石頂石脊石獸,石斗拱石匾額,還鑲嵌以鏤空的石圖案。坊高7.36米,寬13.49米。底部的10頭石獅,姿態優美,栩栩如生。左右長短4根石柱上的前後4副楹聯,有楷有篆,古奧深沉。頂上“孝義”二字,為清代著名書法家、內閣學士翁方綱於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書。王家當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倖存下來。孝義坊北面為孝義祠,建築面積428平方米,分上下兩院,下院210平方米,正面窯洞3孔,兩帝有廊廡,由此與上院相通。上院218平方米,正屋供奉祖先,南面小戲臺與祭祖堂相對,戲臺兩邊有優伶用的耳房,院東西亦為廊廡。孝義坊與孝義祠系王家十五世王夢鵬所建。王夢鵬事父母至孝,孝名卓著,遠播朝野,倍受頌揚。

山西平遙王家大院導遊詞2

  文筆塔清代靈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靜升王家,無論是院落的佈局設計,還是門窗柱壁的雕刻,處處顯示出濃郁的文化氣息,深藏著倫禮的深厚底蘊。獨立於王家大院建築群之外的文筆塔也把王家詩禮傳家,注重文化的家風表現得淋漓盡致。文筆塔位於靜升村南,塔高26米,底部周長12.3米,塔基為青石方形,磚砌結構,下粗上細,宛若毛筆豎立,直指藍天。雖經數百年風剝雨蝕,至今依然完好,足見其建築藝術之高超。據老年人介紹,文筆塔旁邊原來有一面打穀場,打穀場附近有一個四委不枯的大水池,打穀場上有一個輾谷碌碡。打穀場像一片硯臺,碌碡像一塊墨錠,水池中的`清水可供磨墨。形似毛筆的塔,身邊墨、硯、水齊全,象徵著五家才思泉湧,文人不斷,由此可見五氏祖先獨具匠心的巧妙構思。

山西平遙王家大院導遊詞3

  文廟文廟位於靜升村中部,據明朝萬曆(1573-1620)本靈石縣誌記載,靜升文廟系元代至順3年(1332年)所建,佔在面積為424平方米。主要建築有正殿、獻殿、東西配殿、影壁和魁星樓。影壁,壁面為18.19平方米,鏤空石雕“鯉魚躍龍門”,龍門肅立於雲海之間,青龍奮爪翹首,氣勢軒昂;浪花間遊動著一尾大鯉魚和七尾小鯉魚,維妙維肖,生動逼真。魁星樓,高20米,建於甕門高臺之上,六角三層磚木結構,重簷飛翼,高聳巍峨,氣勢雄偉壯觀,廟內有古柏6株,石碑數通。1996年,靜升文廟被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縣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對靜升文廟進行了精心維修,整舊如舊,煥然一新。

  天竺寺石膏山是太嶽山脈中段的一座枸山,山上山下植被嚴密,喬木灌木滿山遍野,山上綠廕庇日,山下流水潺潺,三委百共盛開,四時松柏長青,被譽為“天然森林公園”。石膏山並非盛產石膏而得名,山名的由來是因為山上有幾處溶洞,洞頂岩石因水溶而乳狀下滴,形成膏狀堆積物,山名由此而來。在石膏山山腰有三個巨大的洞穴,最大的高十幾米,寬幾十米,深二三十米,這3個洞分別稱為上巖、中巖和下巖。三巖中分別建有白衣洞、龍王殿、天竺寺。天竺寺已有600餘年歷史。由於建在洞穴中,只受風吹,不受雨淋,利於儲存,至今基本完好。抗日戰爭中,石膏山為太嶽革命根據地之一。靈東縣(當時靈石以汾河為界分為靈東、靈西二縣)抗日民主政府就駐紮在天竺寺。不久前,靈石縣政府成立了石膏山建設指揮部,準備開發石膏山,發展旅遊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