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生必讀國學書目《弟子規》
關於小學生必讀國學書目《弟子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解說: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範,他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原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解說: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
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如任意而為,就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揹著父母,偷偷的私藏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裡一定十分難過。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鹹河淡 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弔民伐罪 周發殷湯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邇一體 率賓歸王 鳴鳳在竹 白駒食場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蓋此身發 四大五常 恭惟鞠養 豈敢毀傷 女慕貞潔 男效才良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 信使可復 器欲難量
墨悲絲染 詩讚羔羊 景行維賢 克唸作聖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資父事君 曰嚴與敬 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臨深履薄 夙興溫凊
似蘭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淵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
篤初誠美 慎終宜令 榮業所基 籍甚無竟 學優登仕 攝職從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 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婦隨
外受傅訓 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 同氣連枝
切磨箴規 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節義廉退 顛沛匪虧 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華夏 東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據涇 宮殿盤鬱 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 畫彩仙靈 丙舍傍啟 甲帳對楹 肆筵設席 鼓瑟吹笙
升階納陛 弁轉疑星 右通廣內 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 亦聚群英
杜稿鍾隸 漆書壁經
府羅將相 路俠槐卿 戶封八縣 家給千兵高冠陪輦 驅轂振纓
世祿侈富 車駕肥輕 策功茂實 勒碑刻銘磻溪伊尹 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營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綺回漢惠 說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寧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父母親愛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麼困難呢?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得是難能可貴。一般人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後,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麼兩樣呢?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當父母親有了疾病,熬好的湯藥,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嚐嘗,是否太涼或太熱。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應該侍奉在父母身邊,不可隨意離開父母太遠,在父母重病時,最需要有人照顧,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邊陪伴,照顧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溫暖與滿足的。在父母臨終病重之際,為人子女的我們,豈能因為事業忙,或沒有時間,而放棄這種機會呢?
當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因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傷哭泣起來,自己住的地方也改為簡樸,並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辦理父母的喪事要依照禮儀,不可草率馬虎,祭祀時要盡到誠意。對待已經去逝的父母親,要像對待父母生前一樣的恭敬。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孔子說:“孩子生下來三年之久,才離開父母的懷抱,能夠自己走自己吃,讓父母稍稍鬆一口氣,當子女的,我們在父母去逝後,為什麼就不能在三年的喪期中時時刻刻想念父母,愛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與我們最親,給我們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把孝道當成一項大事業,用心經營,才能立足於天地之間。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樂逸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湯堡壘。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親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喲。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麼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出則弟〉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近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解說:
出則弟,說的是家中兄弟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在一起的規矩。在這些規範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自然容易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當哥哥姐姐的要能友愛弟妹,做弟妹的應做到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減少衝突,父母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錢財物品看輕點,少計較,兄弟之間就不會產生怨恨;講話時不要太沖動,傷感情的話要能忍住不說,那麼不必要的衝突怨恨就會消失無蹤。
日常飲食起居中,有人認為孩子還小,和長輩相處在一起,不要太過要求他們,長大自然就適應了,甚至對孩子寵愛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給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認為這樣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要禮讓長輩,因而誤導孩子養成壞的習慣。而《弟子規》卻指導我們,不要因為大人的寵愛而忽略了應從小培養禮讓的美德,不管是吃東西或喝飲料,要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坐在一起,要請長輩先坐;如果和長輩走在一起,應讓長輩先走。
長輩呼叫人時,自已聽見了,要替長輩去傳喚,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時,自己應當回來報告長輩,更能進一步請問長輩,有沒有需要幫忙的事情。
稱呼長輩時,不可以直呼長輩的名字,那是不禮貌的行為;在長輩面前,不要表現自己很有才能,藐視長輩。
走路時遇見長輩,要趕緊走上前去行禮問候,如果長輩沒和我們說話時,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著,讓長輩先走過去。如果自己是騎馬的,遇到長輩就應該下馬,如果乘坐車輛就應該下車,讓長輩先過去,等待大約離我們百步的距離以後,自己才上馬或上車。
如果長輩還站著,年幼的我們不應先坐下來,如果長輩坐著,允許我們坐下時才可以坐下。在長輩面前講話,聲音要低,但是回答的聲音,低到聽不清楚,那也不適當,要和顏悅色,聲音要柔和清楚才好。進見長輩時走路要快點,動作表現得很禮節,等到告退時,要慢慢退出。長輩問話時,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視長輩,不要左右移動。
對待叔叔伯伯,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恭敬,對待同族兄長,要像對待自己的胞兄一樣友愛.
〈謹〉原文: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稜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解說:
為人子,早上要儘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須先洗臉,然後刷牙瀨口,解完大小便以後把手洗乾淨,這樣才是講究衛生的好孩子。
出門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紐扣紐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貼切,鞋帶要繫緊,這樣全身儀容才整齊。脫下來的帽子和衣服應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髒。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衣服的昂貴華麗,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著,也要配合家庭的經濟狀況。
對於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適當的份量,不要吃過量。我們年紀還小尚未成年,更不該嘗試喝酒,因為喝醉了醜態百出,最容易表現出不當的言行。
走路時腳步要從容不迫,站立的姿勢要端正。注意行禮時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時要恭敬尊重。
進門時不要踩到門檻,站立時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著時不要雙腳展開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樣子,也不要抖腳或搖臀,這樣才能表現優雅怡人的姿態。
進門的時候慢慢的揭開簾子,儘量不發出聲響,走路轉彎時與稜角要遠一點,保持較寬的距離,才不會碰到稜角傷了身體;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滿的一樣小心,進到沒人的屋子裡,要像進到有人的屋子裡一樣。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錯,遇到該辦的事情不要怕困難,而猶豫退縮,也不要輕率隨便而敷衍了事。容易發生打鬥的場所,我們不要靠近逗留;對於邪惡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問。
將要入門之前先問一下:“有人在嗎”?將要走進廳堂時,先放大音量要讓廳堂裡的人知道;假使有人請問:“你是誰”,回答時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說“吾”或是“我”,對方就聽不清楚到底是誰。我們要使用別人的物品,必須事前對人講清楚,如果沒有得到允許就拿來用,那就相當於偷竊的行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歸還,以後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時,就不會有太多的困難。這些平常語言行為的要則,讓我們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處事更有效率,待人更為和諧,創造一個身心調和的環境。如果我們一時做不到也不必氣餒,只要能清楚的辨別方向,認同聖賢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現出美玉來。
〈信〉原文: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解說:
凡是開口說話,首先要講究信用,欺詐不實的言語,在社會上可以永遠行得通嗎?話說得多不如說的少,凡事實實在在,不要講些不合實際的花言巧語,另外,奸邪巧辯的言語,髒不雅的詞句及無賴之徒通俗的口氣,都要切實戒除掉。
還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輕易發表意見,對於事情瞭解的不夠清楚,不輕易傳播出去,覺得事情不恰當,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談吐說話要穩重而且舒暢,不要說得太快太急,或者說得字句模糊不清,讓人聽得不清楚或會錯意。遇到別人談論別人的是非好壞時,如果與已無關就不要多管閒事。
看見他人的優點行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齊的好念頭,雖然目前還差得很遠,只要肯努力就能漸漸趕上。不論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齊的信心和勵行的勇氣,小善切戒輕呼不做,而行大善的機會來了也要及時把握,盡心盡力勉強而之。
看見他人犯了罪惡的時候,心裡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樣的過錯,就立刻改掉,如果沒有就更加警覺不犯同樣的過錯。
當道德學問和才藝不如他人時,應該自我督促努力趕上,至於穿的衣服和吃的飲食不如他人時,可以不用擔心、鬱悶。
聽見別人說我的過錯就生氣,稱讚我就高興,這樣不好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真誠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們在一起。
《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元曾。乃九族,而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名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