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蘇軾《赤壁賦》

我眼中的蘇軾《赤壁賦》

  《赤壁賦》透過月夜泛舟、飲酒賦詩引出主客對話的描寫,既從客之口中說出了弔古傷今之情感,也從蘇子所言中聽到矢志不移之情懷,全賦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實是文賦中之佳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我眼中的蘇軾》,供大家參考。

  我眼中的蘇軾(一)

  我的名人是一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的名字叫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一次,蘇母教蘇軾讀《後漢書》時,讀到了《範滂傳》,蘇母為範滂母子不畏暴,為了正義而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動,不禁放下書來,喟然嘆息。年幼的蘇軾也深深被感動,他問母親:“如果我長大後,跟範滂一樣,不惜捨身就義,母親會允許嗎?”蘇母肅然答道:“如果你能學範滂的樣,難道我就不能做到像範滂的母親一樣嗎?”

  蘇軾從小在母親的教育下成長,二十歲時已經是博通經史,寫起文章來,下筆數千言,毫不費力。1057年考中進士,做過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學士。但因其一身正氣,不阿權貴,所以仕途坎坷。

  對蘇東坡的天才世人皆知,就連他的政敵也十分讚佩。然而對蘇東坡天才的成因,歸結為他的天資超人是主流觀點,並沒有多少人瞭解他的天才同樣離不開勤奮和刻苦。

  他三次抄寫《漢書》足見其勤奮。四十七歲被貶黃州時,他的生活是十分艱難的,除了承受極大的精神打擊之外,他還要去東坡開荒種地,維持一家幾十口人的生活。勞動之餘仍舊堅持寫作和學術研究。此間,他又開始了第三次手抄《漢書》的工作。手抄《漢書》,起先他是以三個字為題(即書中敘述某事件,他只抄其中三個字,然後憑此將此事背記於心),後來以兩個字為題,這次只以一個字為題,把《漢書》有關的內容背記下來。

  他的朋友朱載上去拜訪他,任意挑選一冊《漢書》,任意抽舉其中一個字,蘇東坡馬上應聲背出幾百字的一大段內容來,無一漏錯。

  他經常誦讀杜牧的《阿房官賦》,日子久了,就連侍奉他的老兵也能理解杜牧這篇賦的主旨了。

  可見蘇東坡勤奮刻苦之程度。

  蘇軾的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我眼中的蘇軾(二)

  “……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沉淪了幾百年的蘇軾,拖著疲乏的身軀,從書中緩緩地向我走來。

  我的眼前出現了這樣孤獨的身影:蘇軾他一襲布衣,頭戴斗笠,腳踏木屐,手持竹節,躬耕於東邊的山坡上,難怪號東坡居士。可這麼一位叱吒文壇的風雲人物,命運卻是如此的坎坷淒涼,不由讓讀著蘇軾詩詞長大的我內心湧出陣陣心酸。

  我眼中蘇軾是仕途失意之人。這一組資料足以說明一切:36歲他上書神宗,論朝政得失,懺怒王安石,被貶杭州。39歲被貶密州。42歲被貶徐州。44歲受奸人讒言所害,罪名作詩諷刺朝廷,差點慘遭殺害,被貶黃州,黃洲那可是個令人自生自滅的地方------我真為蘇軾的遭遇感到憤憤不平,難道他無與倫比的才氣,也成為了被禍害的理由?

  我想蘇軾也是不明白的:為什麼自己一心為國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黃州的命運,於是他才會用登山臨水、憑弔古蹟來逃避現實,表達不滿。其實他內心多麼渴望能和周瑜一樣,“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扭轉這人生不得志的現狀,然而在當時,縱有多少豪情壯志,又能與誰訴說呢?只能寄情於詩表達情懷,“亂石穿空,驚濤怕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今天讀來我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傷感豪邁。

  我眼中的蘇軾是傷心寂寞之人。在他34歲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離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對他是多麼大的打擊。在他被貶密州,孤獨苦悶的日子裡,他只能在夢中見到久別的妻子,夢中相見,也只能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十年風雨,歷盡艱辛,獨自飄零,無人讀懂他受傷的心靈,我可以想象出當時蘇軾是何等的哀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對於蘇軾只能是奢侈的夢想而已。

  我眼中的蘇軾是浪沙淘不盡的詞人。也許他坎坷的經歷,成就了他文學的偉大。他的`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他的詩和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和辛棄疾並稱“蘇辛”。我無法想象中國文學史少了蘇東坡會是怎樣一番情景,一定會黯然失色的。

  我們將讀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美句;我們也欣賞不到“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將是怎樣的遺憾哪!

  讀著讀著,蘇東坡在我的眼裡成了一個孩子,一個飽經滄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我想也許正是這份純真,造就了他的成就,讓我們今天依然深深記著並永遠懷念著。

  在我隱隱的淚水中,我看到了他身影漸漸地遠去,遠去……

  我眼中的蘇軾(3)

  水光瀲灩,山色空濛。當春日晴朗,萬枝婀娜;遇細雨濛濛,煙波浩渺……“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首。漫步蘇堤,瞭解到蘇軾被貶杭州時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而是建造了的一道為民謀福的堤。我不禁感慨萬千,蘇東坡,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啊!

  只有讀了他的詩,讀了他的詞,讀了他的文,讀了他的故事,我們才會知道蘇東坡的才能與多情,豪放與達觀。進入他的世界,我發現他的才情造就了他的多情;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達觀;他的達觀造就了他風雨無阻的人生。瞭解越多,也就越佩服,因此他的詩,他的詞成了我的最愛。請跟著我在子瞻的詩詞中感受他的才情、他的多情、他的豪放、他的達觀……

  你最深情!“……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是蘇軾在妻子去世十年後寫下的悼亡詩,隔著近千年的時光,我們仍能感受到詞人無盡的悲痛。天下有幾人似蘇軾這般深情?

  你最柔情!據說蘇軾有一妹,聰明才智不亞其兄。蘇軾大鬍鬚,長下頦,妹妹高額頭,深眼窩。兄妹互相取笑嘻戲。妹妹笑哥哥:“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哥哥笑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邊。”“幾回拭臉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兄妹對詩,何其有趣,最見人的真性情。

  你最娛情!蘇軾的好友張先,年逾80,娶一18歲美貌少女為妾。蘇軾作詩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幽默之人,往往是最體貼與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這種人,能從平凡的生活中尋出無盡樂趣。

  你最真情! 除了豪邁激昂,東坡也有繞指柔的情結。“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高明之處,他總能將婉約與豪放融合到巔峰,他把失意化解在自然中人性中,表現出一派平和、豁達與浪漫。

  你最激情!“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豪邁激情的語句噴薄而出,成了豪放詞的先河。

  你最豪情!當蘇軾駕一葉扁舟,來到赤壁。面對這古戰場,面對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時也反省著自己的過去,他清醒了,他不再悲觀了。於是揮筆而就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於是有生之年他用美酒來面對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

  你最才情!你最多情!你最豪放!你最達觀!這就是我眼中的蘇軾!

  蘇子瞻,他為我們彈奏了曠世的高山流水,他為我們吟唱了極致的詩詞曲賦,他為我們留下了非凡的明朗神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