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邊城》的意識流技巧
透視《邊城》的意識流技巧
《邊城》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牧歌傳統中的頂峰之作,它鞏固、發展和深化了鄉土抒情模式;繼魯迅的《阿Q正傳》之後重塑了中國形象。《邊城》的牧歌屬性與中國形象互為表裡,為後發國家回應被動現代化,提供了經典的樣式和意緒。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透視《邊城》的意識流技巧。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透視《邊城》的意識流技巧
摘 要:沈從文的中後期作品中體現出現代主義色彩,他將自己所傾心的湘西地域特色與之結合,構建了獨樹一幟的藝術世界。《邊城》完成於1934年,是沈從文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在這部作品中,沈從文藉助了意識流技巧去描繪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和不斷變化的情感,從不同角度展現至真至純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關鍵詞: 《邊城》 意識流 現代主義
一、《邊城》中的意識流技巧
(一)間接內心獨白
人物的內心獨白常常用來反映人物的內心有關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它能同時反映出人物淺層的、明確的和深層的、朦朧的意識活動。《邊城》中就運用了大量的間接內心獨白,使讀者走進了人物的大腦深處,讀懂其思想變化的每個細節。如:“她記起祖父囑咐她不要離開原來地方那一句話,便又為自己解釋這想頭的錯誤,以為祖父不來必是進城去或到什麼熟人處去,被人拉著喝酒,故一時不能來的。”[1]這種客觀描述令翠翠內心矛盾清晰地展現給讀者,從中理清翠翠的意識活動過程。沈從文在文中多次透過“她想”、“心想”、“她知道”、“又想”等詞語來把握翠翠的內心世界活動過程,以間接內心獨白給讀者提供了發掘人物內心世界的突破口,盡現翠翠的天真爛漫和少女情懷,又自然流暢地帶著讀者跟隨其思路發展。
(二)象徵
《邊城》以湘西小鎮茶峒為背景,文中景物、人物透過象徵被賦予活力和意義,展示沈從文對人性、婚姻、愛情、親情、生和死的思考,“強調讀者透過聯想和想象,從作品有限瞬間存在的形象中領會永恆的意義”。[2]故事展開在一系列有象徵意義的場景內,用區域性意象來構建出整體的象徵意義。翠翠是美的象徵,她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湘西,遠離俗世的紛繁複雜,“如鄉僻地方那一泓泉水,任情地、自在地、無所思慮地流著”,[3]顯示出湘西地域的人性美。文中河流具有最深刻和最豐富的象徵意義,沈從文將多個方面和層次的含義都凝聚在河流上,它是全文表達各種情感的客觀對應物。河流是翠翠成長的搖籃;是老船工生命力的象徵;是天保、儺送和順順生活的依靠。河流使讀者瞭解到人物在情感旅程中的彷徨和迷惘,聯想到翠翠如水般的柔情,老船工無私樂觀的生活態度,天保和儺送青春向上的生命活力。因此,河流是湘西人民生活態度和品質的總體象徵。此外,渡口的白塔象徵著湘西的歷史演變,它隨著老船工的死亡而坍塌,形成了人的生命和自然由生到亡的過程,這其中寄予了沈從文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增強了情感的感染效果;虎耳草是翠翠內心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這一象徵體的設立令她的懵懂和羞澀形象化、具體化,增加了含蓄的美感;儺送是繼承渡船還是碾坊,道出了封建婚姻的本質;翠翠與她的狗之間的友誼象徵著人性的溫情。可見,沈從文透過多處隱在人物和故事情節背後的象徵來構成人與物之間的美學意境。
(三)自由聯想
自由聯想是用於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邊城》中人物的自由聯想也是受“回憶、感覺、想象”這三種因素的影響。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是他們產生自由聯想的源泉,全文以翠翠的內心情感和思想變化為主線,不斷插入與之關聯的情節,這些與主線密切關聯的情節不但沒有打亂主線,反而使小說整體更加飽滿。文中多數自由聯想來自翠翠,她是沈從文筆下愛與美的化身,青山綠水與古樸的環境造就了她美麗、熱情、純真的性格,沈從文正是借翠翠少女的美妙心態去表現人類情感中極為美好的一面。翠翠一出場就陷入了回憶之中,“那迷人的鼓聲,把自己帶到一個過去的節日裡去”,借翠翠的回憶帶出她感情生活中兩個重要人物――大老和儺送,然後展開精心巧妙的情節設計。同時,文中還有多處老船工的自由聯想,如他看到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無意中提到什麼時會紅臉了”,便聯想到“翠翠的母親,某一時節原同翠翠是一個樣子” 。文中還運用多處現實與夢幻的來回交織表現人物的思想活動和內心世界,如透過翠翠的夢境來表現這位少女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憧憬,在有美妙歌聲的夢中,翠翠摘了許多象徵著她的愛情的'虎耳草,以表現她既大膽又羞澀的內心憧憬與矛盾。
(四)情節心理化
《邊城》中多處使用情節心理化來展開故事敘述,透過人物的經歷和心理描述結合,層次清晰,以大量心理描寫去豐富故事情節,呈現出幾位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既提供敘述線索,也提高了情節的真實可感性。在多處人物的心理敘述中插入現實描寫細節,以插入式和夾敘式來展現故事情節,如把祖父的心理活動“祖父明白那個意思,是翠翠玩心與愛心相戰爭的結果”與祖父“含笑說:‘翠翠,你這是為什麼’”緊密相連等。文中還一邊敘述情節,一邊進行心理敘述,透過敘述引出心理描寫,心理描寫又帶出情節。如用二老的心理活動“老頭子倒會做作” 連線了“把頭偏過一旁去作了一個苦笑”和“被老船伕看到了” 前後兩個情節,把心理描寫穿插於實際之間,前後連線緊密,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和表情來表現人物之間的微妙心理,十分傳神。
二、《邊城》的現代主義色彩
《邊城》夾雜著浪漫主義色彩,所以並不是一部完全的現代主義小說,但其中對內心獨白、象徵、自由聯想和情節心理化等意識流技巧的運用,不僅是沈從文對具有湘西特色的鄉土小說與意識流結合,也是他受現代主義影響的證明。與意識流的結合令人物內心世界清晰明確地展現出來,使讀者更易走進絕美的湘西山水之中。同時,沈從文以回憶、想象、夢幻和現實的交織等方法來豐富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現曲折的情緒變化,使全文的情感線索跌宕起伏,呈現出湘西人民獨特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這“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正是對傳統文化在湘西地區沉澱的讚譽。清新秀麗的唯美氛圍中使淡淡的憂傷直擊讀者心靈深處,產生了無法磨滅的悲劇美。
《邊城》展露出了沈從文式的現代主義色彩。沈從文在《邊城》中對湘西茶峒民俗風貌的描寫在這一層面上與西方非理性主義思潮相應合,並寄寓了他對自身民族問題的現實思考,他正是利用現代主義帶來的這種革命性唱響獨特的田園牧歌,嘗試著用不同的意識流技巧來表現他獨具特色的現代主義色彩,在展示這種淳樸之美的背後,不著痕跡地表現出了對現實的憂慮、對美好人性的呼喚和沉重的民族憂患意識。當然,沈從文對外國文學的借鑑,是立足於人性尺度的選擇。正如沈從文曾說:“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這種廟供奉的是‘人性’。”[5]這是沈從文在寫作上的追求,也表明了他在受任何外界影響時的立場和依據。
三、小結
《邊城》對間接內心獨白、自由聯想、象徵和情節心理化等意識流技巧的嘗試,傳神地塑造了翠翠等幾位鮮明的人物形象,文中多處象徵作為全文意象構成的主要因素,這些具有現代主義色彩的意象,引起讀者對隱藏在山清水秀的湘西風光背後對人性和人情的探索和思考。
參考文獻
[1] 沈從文.邊城[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8.
[2] 龐偉奇.論沈從文作品中的現代主義色彩[D].鄭州大學人
文學院,2006.
[3] 劉洪濤.《邊城》:牧歌與中國形象[J].文學評論,2002(1).
[4] 趙園.沈從文構築的“湘西世界”[J].文學評論,1986(6):7-8.
[5] 沈從文.《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A]//沈從文文集[C].廣州:
花城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