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導遊詞300字

紅旗渠導遊詞300字

  作為一名專門為遊客提供幫助的導遊,時常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遊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如何把導遊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旗渠導遊詞3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旗渠導遊詞300字1

  紅旗渠在安陽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濾山中,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為林濾山自然風光增添了一大勝景,被中外遊人譽為"人工天河"、"當代萬里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20世紀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竣工後,周恩來總理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個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景區,主要以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華山之險、峨媚之雄、三峽之奇、黃山之秀為一體的自然風光而開發建設的風景名勝區,現在以妖嬈多姿的風采,向世人展示其獨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紅旗渠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嶺,原名墳頭嶺。紅旗渠總乾渠在這裡分為三條幹渠,改名為分水嶺。

  走進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太行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太行的群體形象出現,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鬥天圖。其中,既有凌雲壯志的豪邁氣概,又有雄偉壯觀的戰鬥場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出引漳人林的動員號召;2.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太行。

紅旗渠導遊詞300字2

  紅旗渠一干渠沿林濾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東流,至合澗鎮西匯合,形成了一處優美的飛流直瀉奔騰圖。有詩讚曰:"珠濺花飛雪裹玉,流激瀑瀉浪逐波。閘開傾進瓊漿液,兩韻一渠唱凱歌"。

  各位遊客跟我下車一起參觀紅旗渠吧!

  紅旗渠是不僅是造福人類的水利工程,也為林慮山的自然風光增添了一大勝景,紅旗渠竣工後,周總理曾自豪的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是南京長江大橋,二是林縣紅旗渠。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太行的巨型浮雕,浮雕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鬥天圖,其中既有壯志凌雲的豪邁氣概,又有雄偉

  壯觀的戰鬥場面,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浮雕右側,是紅旗渠的主要工程壁畫,共有六幅。

  遊覽完分水苑,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青年洞景區,這裡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上,8米寬的紅旗渠從中穿過,一派雄險秀麗的景象。

  鷹咀山是進入青年洞區的第一景,舉目望去,突出的山崖酷似一隻雄鷹聳立在紅旗渠上,極目望去,意欲展翅高飛。看到雄鷹展翅,就不會忘記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紅旗渠精神。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虎口崖,崖勢險惡,高聳入雲。修建紅旗渠時,山崖有時會被炮震散的石頭掉下來砸傷民工,為了減少傷亡,需要大智大勇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人腰繫大繩,排除危險。除險隊長任羊城帶著他的隊員們,像雄鷹一樣在崖山盪鞦韆,飛蕩數次,才能蕩進虎口。人們稱這種舉動叫做虎口拔牙。

  接下來我們遊覽的是神工鋪,它位於虎口崖下,是當年紅旗渠民工住的崖。由於當時民工有三四萬,沿岸村莊少,民工沒有房屋住,就住山崖,山崖住滿了,他們就搭蓆棚,打地洞。抗著嚴寒酷暑,度過了最艱苦的歲月。他們不但毫無怨言,而且還留下誓言,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後代創大業,不修成渠不還鄉。

  好了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的旅遊行程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大家一路上對我工作的支援和理解,如果我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很期待再次與你們合作。再見!

紅旗渠導遊詞300字3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分水苑景區,當地原名墳頭嶺,由於紅旗渠總乾渠在這裡分為三條幹渠,故改名為分水嶺。走進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太行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太行的群體形象出現,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鬥天圖。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出引漳人林的動員號召;2.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太行。

  在千軍萬馬戰太行浮雕右側,是紅旗渠主要工程壁畫,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紅旗渠源”。紅旗渠源頭位於山西省平順縣,是將漳河水引入紅旗渠的樞紐工程。1960年3月,承擔截流任務的林州人民,在無大型機械,又無先進技術的情況下,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跳人冰涼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紅旗渠內。第二幅是“青年洞”,關於青年洞的大致情況我們在後面會給大家做詳細的講解。第三幅是“空心壩”。該工程是以壩上過河水,壩中過渠水,解決了河水與渠水在一個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兩用壩,故稱空心壩。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庫”。該水庫始建於1958年,既起到調節汛期洪峰,又可補充紅旗渠水源,現在已被開發成“太行平湖”風景區。第五幅是“桃園渡橋”。該橋是座三用渡橋,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車;中間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過洪水。現在為了解決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裡鋪設了管道,把弓上水庫的水逆紅旗渠水引入市內,所以又成了四用橋。第六幅是“紅英匯流”,描繪的是幾大主要工程匯合完成的輝煌景觀。

  接下來我們將去參觀青年洞景區。由分水苑景區乘車上行30公里,就到達青年洞景區。這裡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確實是一道雄險秀麗的風景!“鷹咀山”是進入青年洞景區的第一景。在紅旗渠之上有段崖壁,書有“鷹咀山”三個大字。舉目靜觀,突出的山崖酷似一隻雄鷹聳立於紅旗渠之上,極目遠望,意欲展翅騰飛。看到雄鷹展翅,就不會忘記繼續發揚紅旗渠精神,繼續努力奮鬥,建設好我們的`祖國。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10餘米,崖勢險惡、高聳入雲。當時修建紅旗渠時,山崖上時有石頭掉下來砸傷修民工。為了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勇敢無私的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夥伴們,腰繫大繩從山崖上飛蕩進入虎口,除掉險石,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大家看崖下就是著名的神工鋪了,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地方。為了早日完成這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甘願露宿山崖,爭取更多的時間施工;面對艱難的生存和施工條件,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互相鼓勵,聽從指揮,以艱苦奮鬥的大無畏精神使得整個工程得以早日完成。該工程是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是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精神開鑿的。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鬥的業績,紅旗渠工程指揮部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

  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林州兒女依然保持著樂觀的情緒,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作為精神支撐,完成了這一偉大歷史性工程。紅旗渠的修築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但是透過今天的遊覽,我想大家對整個偉大的工程一定有了更深瞭解,希望大家不要忘記當時艱苦的山中歲月,不要忘記那些偉大的修渠人。

  好了,遊客朋友們,景點的講解到這裡就要結束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