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班初期幼兒為別人服務能力的思考

關於小班初期幼兒為別人服務能力的思考

  人都說新老師會高估幼兒的水平,老教師會低估幼兒的能力。這句話說的真沒錯,至少在我的身上應驗了,有時覺得《綱要》瞭然於胸反而會影響老師對幼兒的判斷和指導策略。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自我為中心,因此導致幼兒間相互的交往比較少、為他人服務的意識不強。專家指出,小班特別是第一學期的小班幼兒不適宜設定為他人服務的值日生,但我認為由於兒童間存在個體差異,又因為山區幼兒與城區幼兒存在地區差異,山區幼兒動手能力相對較強,在借鑑師老師的做法後,我們在分餐環節做了一些調整。每一組先選出一位能力強的幼兒作為“組長”,在保育員老師在分餐車上將菜分好後,組長將盤子幫每一位小朋友端到桌子上擺好;配班老師在分餐桌上將主食分別盛在碗裡,每一名幼兒洗好手後直接端著主食回到自己的座位進餐。這樣既能節省老師分餐的時間,更能保證每一名幼兒洗手後在第一時間開始進餐,不存在消極等待。同時老師也可以照顧到進餐速度稍慢的幼兒先進餐、初步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

  起初擔心小組長不能順暢地為小朋友送餐,沒想到第一次為大家服務,老師稍稍指導一點,孩子們就做得非常出色,四位組長不會相互碰撞、更沒有爭搶餐盤的情況發生,其他幼兒自己取主食時,也都是雙手端得穩穩的,沒有端灑或撞人的現象。看到這些,我心裡暗想:孩子的`能力真的不可低估啊!但這樣下來,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小問題,就是幼兒取主食回座位時需要用手拉一下小椅子,那麼剛剛洗過的手就會在進餐前觸碰到不該碰的物品,這在衛生保健方面是不合適的,於是我們又嘗試請小組長在餐前將本組小朋友的椅子拉出,擺放到合適的位置,這樣其他幼兒在取餐後就不需要再自己擺放小椅子了。沒想到的是,小組長們仍然做得沒問題。更讓我們欣慰的是,組長沒來園時,換其他小朋友做這些事情也非常出色。

  每次帶幼兒到操場上活動時,在樓門口我都會幫他們掀起簾子,胡老師就提出請幼兒為同伴掀簾子吧,這樣老師也能更專心地照顧幼兒。於是我們選出了個子比較大又很有力氣的蔡明昊和王菁浩為大家服務,當同伴們感謝他們時,透過洋溢在他們臉上得意與滿足的笑容,看得出他們覺得為大家服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戶外遊戲時請幼兒取放玩具;集體活動前後幼兒自己擺放桌椅……這些都是孩子們樂此不疲而又都能順利做好的事情。

  入園僅三週的小班幼兒能夠完成這麼多的事情,就連我自己也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綜上,請相信孩子,每一名幼兒的潛力都是無限的,千萬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這對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增強自信心都是很有幫助的。

  點評:透過看半日活動,我也深切的體會到了兒童表現出來的我們無法預估的品質,我們常常以固定的標準衡量幼兒或者還沒有提供機會就認為這樣不行,透過胡老師的反思感受到,我們應該針對幼兒年齡、發展水平的差異提供嘗試的機會。個體差異決定了某些幼兒已經達到了能夠為他人服務的水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