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黃類藥物中毒的症狀及應對措施

洋地黃類藥物中毒的症狀及應對措施

  【症狀】

  洋地黃類藥物有多種,主要包括洋地黃、地高辛、西地蘭、毒毛旋花子甙K等,是目前治療心力衰竭最常用的強心藥物,洋地黃類藥物的共同特點是有效治療量、中毒量和致死量三者相當接近,再加上小兒對藥物的耐受性個體差異較大,故容易發生中毒。

  洋地黃類藥物的中毒表現與年齡等因素有關。嬰兒時期由於神經系統的.發育尚不成熟,症狀多不典型,診斷較為困難。

  小兒洋地黃中毒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胃腸道症狀:患兒首先表現為厭食、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等。但年齡小於1歲的嬰兒胃腸道症狀較少見,有時出現嘔吐,但容易被忽視;

  心臟中毒表現:患兒心率較正常明顯減慢,常少於每分鐘60次,繼而出現心律失常,若此時做心電圖檢查或心電監測可發現陣發性房性、交界性或室性心動過速,各種單源性或多源性異位搏動(也叫早搏),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等,嚴重者心電圖也可出現心肌壞死等改變。

  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地高辛為脂溶性,能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影響,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昏,失眠,定向力障礙,精神錯亂,癲癇樣抽風發作、昏迷以及視覺改變,如視力模糊、視物均為黃色或綠色等。

  【應對措施

  發現孩子有洋地黃中毒的表現後,應立即停藥觀察,中毒較輕的患兒停藥後12-24小時多可恢復,必要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口服中毒若在數小時內發現,可實施催吐、洗胃、導瀉及口服活性炭吸附毒物等排毒措施。

  若出現快速型心律失常如陣發性房性、交界性或室性心動過速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是應用氯化鉀,輕者口服10%氯化鉀,每天每公斤體重1-2毫升;重者需靜脈滴注10%氯化鉀,每天每公斤體重1.5ml。但若孩子同時患有腎功能不全,高血鉀及合併房室傳導阻滯時則忌用鉀鹽。

  有嚴重心律失常時,應根據心律失常的型別採用不同的治療措施。

  若病人情況嚴重,出現致命的室性纖顫時,應立即給予心肺復甦或電除顫處理。

  對嚴重或頑固性中毒者可行血液透析將毒物排出。

  【發生原因】

  引起小兒洋地黃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用藥不當和誤服。例如治療心臟病時用量偏大;靜脈注射時推注速度過快或因患兒同時合併腎功能不全,腎臟排洩減慢所致。

  當孩子在低血鉀、低血鎂、高血鈣以及缺氧等病理狀態時,心肌對洋地黃類藥物的敏感性增高,此時應用正常治療劑量也易發生中毒。

  個別情況下中毒因小兒誤將洋地黃類藥片當糖丸誤服而致,大劑量誤服可在短時間內致死。

  【預防】

  醫生在使用該類藥物前應詳細瞭解患兒在最近2-3周內應用洋地黃的情況,並作心電圖加以對照。如需要用藥而以往用藥情況不明者應從小劑量開始,並密切觀察用藥後反應。

  對患有心肌炎、心肌缺血、缺氧等對洋地黃類藥物耐受性差的病兒,用量應適當減小,一般按常規用量的三分之二給藥,且洋地黃化時間不宜過快,病情允許時可直接用維持量。

  用藥期間要密切觀察電解質變化,注意有無低血鉀、低血鎂,合併此類電解質異常時易引起洋地黃中毒,因此在應用地高辛治療心衰過程中,要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

  注意其它藥物對洋地黃代謝的影響,如心律平和異搏定可使洋地黃在腎臟和其它部位的排出減少,進而使洋地黃的血清濃度分別提高50%和70%-100%。利尿劑則可透過增加鉀、鎂離子在腎臟的排出和鈣離子的保留而增大洋地黃的毒性。

  平時應教育孩子,洋地黃類藥物有毒不能隨便食用,家裡的藥物應放置在小兒不易拿到的地方,以防誤服中毒。

  【易發年齡】

  3~6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