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否能跟明朝相提並論

清朝是否能跟明朝相提並論

  清朝和明朝這兩個朝代緊挨著,有很多相似處,自然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下面,小編就來詳細和大家談談這兩個朝代。

  總是有人拿清朝和明朝比來比去,說清朝開疆拓土,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明朝黑暗腐朽,錦衣衛更是吃人不吐骨頭等等。對於這樣的言論甚是無語,清朝打下的地盤的確大,但是從他手裡斷送的更多,而且中國近代的屈辱在它的手裡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的多。不多說,三點分析,清朝比對明朝。

  1、制度改革

  明初三大盛世後來各種改革以及中興,讓明朝保持了近三百年的囯祚。而清代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康乾盛世了,而康乾盛世到了乾隆一代已經不負盛世之說,食不果腹,餓殍滿地,此時已經不再是盛世了。而且清朝的統治靠的不是改革讓社會更公平,而是吃祖宗的老本,所以終清一朝,社會一步一步倒退,最後走向滅亡的。

  2、文人地位

  首先單單從對文人的態度上,清朝就是在開倒車。明朝的臣子自稱“臣”,這和皇帝只有“社會分工不同”而已;而清朝,做臣子的要自稱“奴才”,皇帝是主,臣子是奴隸,是一種附屬的關係。、

  其次,文字獄在清朝橫行,特別是康熙、乾隆年間,南方因為文字獄被迫害的文人成千上萬。一時間,文人噤若寒蟬,再也不能在鄉野有發表言論,提一些合理性建議促進社會共同發展了。

  再次,在明朝,讀書人的夢想是中狀元,進內閣,做首輔,匡扶天下,造福斯民,這其中包括我們熟知的張居正、高拱、葉向高等等,而且明朝的內閣全部是透過科舉選拔上來的。

  而到了清朝,讀書人的夢想就是中狀元,然後就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因為人家清朝內閣就沒你漢族人什麼事,你一個狀元去當七品知縣吧,混的好,退休的時候能混到五品知府。理想?打住打住,在清朝,千萬別跟讀書人談理想,那簡直是在打這些讀書人的耳光。

  給大家講一個網上流傳很久的雞湯故事:

  這兩份名單你認識多少?

  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

  第二份名單:李漁、洪昇、顧炎武、金聖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哪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

  答案揭曉:

  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

  後者全是當時落第秀才。

  贈送雞湯:謹以此文送給所有的高考學子,因為真正的考場從來就不在學校 !

  這算哪門子雞湯故事?有本事你舉一舉明朝狀元的.例子?從方孝儒到申時行,哪一個我們不認識?

  3、操的什麼心

  各個君主面對的時代背景不同,國策制定與施政執行自然有異。有人說清朝君主的勤政水平整體上是超越明朝的。這點我無從反駁,因為終明一朝,有很多“奇葩”的皇帝,比如木匠皇帝、姐弟戀皇帝等等,完全跟人民期望的正襟危坐的皇帝有很大出入。相反,據說清朝皇帝都很勤政。然而勤政又有什麼用?勤政不過是多抓點造反的人,多想著盤剝老百姓而已,心裡想的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某一個小團體的利益而已。清朝由於是異族建立,統治階級一直在維護自己民族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沒有接納漢人的本質,就從這一點上來說,怎麼可能和明朝一視同仁對待全天下子民相提並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