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節後綜合徵介紹
聚焦節後綜合徵介紹
馬年新春開工後的第一週,上班時無精打采,下班後疲憊乏力,成為不少上班的小夥伴們的共同狀態。
在心理專家看來,這便是當下流行的新概念疾病——“節後綜合徵”的臨床表現。深陷“節後綜合徵”的還有不少是空巢老人,假期結束,兒女們離開身邊後,不少老人因為情緒不佳,導致身體情況變差。
症狀1 一上班就頭昏腦漲
“年後回來上班這兩天,總覺得頭昏腦漲、腦子一片空白,都不清楚要做什麼。”
在翔安某銀行上班的鄭小姐說,返回廈門開工後,其整個人無精打采、工作效率偏低,不太給力,精神依舊停留在假期的那種鬆弛、自在的狀態。她說,自己現在往辦公桌前一坐就犯困。
症狀2 過個年自己病倒了
在招商局漳州開發區某國企工作的陳先生,回來上班前一晚就病倒了。
陳先生告訴導報記者,春節除了除夕夜在家與家人吃了頓團圓飯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聚餐喝酒。除了早餐以外幾乎每天都有飯局,大到壽宴婚宴,小至同學聯誼、好友聚餐,一般從中午吃到晚上,然後再從晚上“嗨皮”到後半夜。“就是這一週在家的各種‘飯醉’導致了我現在的發燒不退。”生物鐘已經徹底混亂的陳先生無奈地嚮導報記者感嘆,還不如不過年好。
症狀3 空巢老人情緒很低落
家住海滄的徐阿姨,春節期間因為兒女都回到了身邊,整天忙個不停。但是假期結束之後,在福州工作的兒子先回福州了,在島內生活的女兒也沒那麼多時間過來了,孫子、外孫女都不在身邊,讓徐阿姨的心空落落的,做事無精打采的。
平時,徐阿姨還經常和幾個老姐妹一起去跳廣場舞,這兩天都沒見人,老人們擔心她出事,還特地去住處找她。
建立節後上班“緩衝帶”
在集美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副主任林讚歌看來,患上“節後綜合徵”的人,從春節這個吃喝玩樂放鬆式的生活模式切換回現有這種單一、沒有太多新鮮與刺激性的工作模式,不是馬上就能重新適應,出現焦慮、不適、牴觸、疲倦甚至害怕等情狀也在情理之中。
面對這種情況,林讚歌建議上班族們不要期望馬上就能夠改變這種模式,快速進入新的工作狀態,而是需要從心理和生理上進行自我調整與過渡;各單位企業在節後開始工作的頭幾天也可以建立“上班緩衝帶”,比如循序漸進地增加工作量、在辦公室的牆上貼一些溫暖熱情的`標語,來迎接同事們的迴歸,以及透過一些座談會、交流會的形式幫助身心疲憊的員工儘快找回工作狀態。
對於如何幫助空巢老人走出“節後綜合徵”,廈大公共事務學院的張洋勇老師建議,子女們平時也要常回家看看,不能回家也要多和父母聯絡,和他們聊聊天,也可以請自己的親戚常上門看看。而對老人來說,現在不少居委會和社工都會針對空巢老人組織一些活動,老年人可以多參加這種型別的活動,轉移注意力,只要願意從家裡走出來,還是有很多事可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