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黃石寨導遊詞
湖南的黃石寨導遊詞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遊人員,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導遊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那麼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湖南的黃石寨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湖南的黃石寨導遊詞1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秀麗的張家界參觀遊覽。十分高興能同大家一齊遊覽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黃石寨。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x,大家能夠叫我小x。
人們常說“不到黃石寨,枉來張家界”,可見黃石寨是整個張家界風景的精華。一位著名詩人以前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
此刻呈此刻我們面前的這條“杉林幽徑”,是十多年前人工開鑿的。這條路陡峭而又曲折,在茂密寧靜的杉林裡若隱若現。而在還沒有開鑿這條路的時候阿,自古登黃石寨就只有後山一條路了。那此刻大家就隨我一齊,沿著這條“杉林幽徑”,來欣賞一下兩邊讓人目不暇接的風景吧。
大家請注意聽,是否有聽到一陣陣歌聲?前面就是土家姑娘的點歌臺了。此刻就有土家姑娘正在點歌臺上唱著悅耳動聽的土家山歌。大家看,她們穿戴的都是極具代表的土家族服飾。土家姑娘們個個衣著秀麗,載歌載舞,那是對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熱烈的歡迎。一路看著張家界秀美的山山水水,此刻再看到我們熱情好客、善良淳樸的土家姑娘,大家是不是感悟到張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真諦了呀!
大家再看看前面這座孤立的柱峰,猜猜那又是什麼景點它拔地而起,直插雲霄,高達300餘米,根部穩紮大地,真像一根擎天石柱!這就是張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為立在南天門下面而得名。“南天一柱”是整個“武陵源”風景的特寫,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在它身上有一種歷經萬年滄桑卻仍然堅忍不拔的精神,它是整個“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的縮影,也是“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的節徽和標誌。
好了,此刻我要告訴大家,我們已經順利的登上了黃石寨的寨頂了。前面這座上平下懸的圓形石峰,就是“摘星臺了”。登上“摘星臺”,就會讓人產生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個性是到了晚上,似乎一伸手,就能把天空上的星星摘下來。眼前的這個人工景點就是“六奇閣“。這”六奇“,準確地說是指山奇、水奇、雲奇、石奇、動物奇,和植物奇。這也是公園內唯一的人造景觀。
好了,我就給大家講解到那裡了。接下來大家自由參觀。半個小時後我們再在此集合,回到賓館。謝謝大家!
湖南的黃石寨導遊詞2
朋友們好!張家界森林公園到了。這是公園大門。大家看,這座大門一邊是具有當地土家族民俗風格的小青瓦園林式建築,一邊配以砂岩石峰,將大門與自然巧妙地結合在一起。1992年5月2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來考察驗收武陵源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事宜的兩個官員,在小車穿過公園大門駛進去百把米之後,連連呼喊:“門!門!”又讓司機把車倒回來,一邊讚不絕口欣賞大門返樸歸真的自然情調,一邊頻頻按動相機的快門。因此,歡迎大家在這道“自然之門”前面,攝下自己的光輝形象。
(老磨灣)老磨灣是張家界森林公園各景點的始發站。從這裡可以爬腰子寨,登黃石寨,上朝天觀,下金鞭溪,還可去黃石寨索道站。
(黃石寨路碑)“不上黃石寨,枉到張家界”,可見黃石寨在張家界風光中的地位了。相傳漢朝留侯張良看破紅塵、辭官不做,追隨赤松子,隱匿江湖,去遊張家界,被官兵圍困,後得師父黃石公搭救而得名黃石寨,是張家界美景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一位著名詩人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所以,建議徒步登黃石寨,再乘索道下山,或者先乘索道上山,再從前山下山,否則,您可真正是“枉到張家界”了。黃石寨全程約5小時,步行上山約5公里。
(杉林幽徑)我們現在走的是杉林幽徑。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後山一條路,今天我們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前人工開鑿的。
湖南的黃石寨導遊詞3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來到張家界,非常高興能同大家一起遊覽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黃石寨。人們常說“不到黃石寨,枉來張家界”,可見黃石寨是整個張家界風景的精華。關於黃石寨的名稱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漢留侯張良曾在此山居住,為紀念師傅黃石公,修廟祭祀,取名黃石寨;另一種說法是從遠處眺望,此山像一頭威猛的雄獅,所以又稱“黃獅寨”。
黃石寨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中部,海拔約1200米,寨頂面積達200多畝,是由無數懸崖峭壁共同托起的一塊雄偉、奇特而又美麗的臺地。從寨頂眺望四周,只見雲漫萬壑,千峰攢聚,綠樹凌空,薄霧飄舞。黃石寨是張家界風景的精華,一位著名詩人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
首先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排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級,隱隱約約躺在茂密寧靜的杉林裡,那就是“杉林幽徑”。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後山一條路,今天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前人工開鑿的。從杉林幽徑上山,兩邊景點競相聳立,讓人目不暇接。
前面這個景點稱做“羅漢迎賓”。請大家注意左上側的石壁上,一個大肚羅漢正靠近一棵松樹盤腿而坐,他頭戴僧帽,歪嘴斜眼,滿臉堆笑地凝望著山下。大家若仔細看就會發現他特別像民間傳說中的“濟公”和尚。
離開“羅漢迎賓”,請繼續往上走。現在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巖罩,它高約3米,長約20米,上面有一個2米多寬的岩石懸罩,它叫做“大巖屋”。這裡既是遊客們小憩的好地方,也是一處絕妙的觀景臺,往東可以看到花溪峪、種子園與鑼鼓塔一大片風光,其間重巒疊嶂,萬峰聳立,雲霧繚繞,恍如仙境。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巖屋旁邊的岩石“鐵墩臺”。它上大下小,四四方方,傳說這是八洞神仙路過時從傘把上扔下的一塊鉛石,專供燒炭翁與老鐵匠砍柴、打鐵維持生計用的。
在大巖屋的上面,有一座突兀在山腰上的山峰,顏色金黃,在陽光下熠熠閃光,人們稱它為“半壁江山”。從下面看,它猶如一扇巨大的手掌,五指伸開,而且手掌略收。它聳立在那裡,正如同大斧劈開的半邊山一樣,真是鬼斧神工!難怪詩人都讚道:“正看成壁側成掌,點化全在花和尚,借來開山斧一把,霹靂一聲成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