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造成拖延症有哪些心理因素

可能造成拖延症有哪些心理因素

  有人說,“拖延症”是思想上的感冒。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拖拉習慣。那麼,到底造成“拖延症”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心理科的王相蘭教授,在接受家庭醫生線上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們會出現“拖延症”,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 過分追求完美。有些人是完美主義者,總希望所有事情都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願意匆匆忙忙開始,要萬事俱備才行。往往他們都把目標定得太高太遠大,實行起來時又經常因為不如其意而反覆修改,或者甚至停下來,因此造成任務的一再拖延。

  2、 抑鬱。這裡分兩種情況,一是抑鬱症,患者最突出的症狀是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甚至喪失,精力不足,做事缺乏動力。這種情況應該及早求醫並接受相關治療。另一種是指輕性抑鬱,臨床上稱為“惡劣心境障礙”,與個人性格有關。在情緒低落時,他們會覺得沒有心情處理各種事物,總想逃避問題,當不得不在限期前完成時,就會表現出做事拖拉。

  3、 單純型精神分裂症。這類患者多起病於青少年期,起病隱匿,緩慢發展,早期可能僅表現為沒有目標,做事拖拉,不在意學習成績,生活懶散,不注意個人衛生,屢教不改。同時還常缺少親情,對別人很少關心,和同齡人也很少交往,幾乎沒有朋友。還可能有不顧場合的自言自語、無故發笑以及別人難以理解的`行為。

  4、 多動症。多動症又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多動症有兩大主要症狀,即注意難以集中和活動過度,因此多動症患兒多無法持續專心學習,經常把作業拖拉到很晚才完成,讓父母非常生氣。而近年研究發現,多動症在成年期也可能出現,這時活動過度的表現會不再那麼明顯,但可能無法把注意力持續集中在一件事務上,典型的表現就是會經常轉工,每份工作都做不久。

  5、 依賴型人格。這種人格的人不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獨自作決定,需要別人反覆指導和保證。當他們接到任務後,會希望別人能給予明確的指示,而自己只需按要求完成就可以。如果這件工作需要他們自己獨自做決定,他們會感到非常困難,以致無法按時進行。

  6、 對抗情緒。有的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或者員工不喜歡某個領導,因此對於佈置下來的任務就會採取消極的態度去處理,學習或工作熱情不高,也會出現拖拉的情況。

  7、 追求激情。在從事與創意有關,並且工作難以用時間量化的人群中(如科研的人,以及作家、藝術家等),“拖延症”的出現率非常高,這可能與他們追求靈感和激情有關。他們最常見的自我心理暗示是:“拖到火燒眉毛時,可以迸發出驚人的靈感,工作效果奇好。”有個“拖延症”作家說得生動:羚羊一天遇到了獅子,它突然爆發出驚人的速度,逃脫了死劫。正是因為他們有這種心態和工作習慣,所以都會把任務拖拉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8、 對任務難度評估過低。接受一項任務後,沒能全面掌握基本資訊,片面且“樂觀”地認為任務很容易完成,以至於為完成任務預留時間不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