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通渭草畜產業化經營的思考

對通渭草畜產業化經營的思考

  草畜產業是新世紀的朝陽產業。中國加入wto後,小麥、油料等許多農產品將遭受嚴重衝擊。但是,以西部為主的中國草畜產業則因其綠色環保、無汙染、富有特色、價格低廉等特點,在國際市場上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同時,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也為草畜產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環境。草畜產業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小康建設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草畜產業建成大支柱、大產業,實現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由傳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由農本畜牧業向商品畜牧業的轉變,就必須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

  草畜產業化,就是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以加工服務企業為龍頭,以家庭養殖為基礎,以發展規模養殖、畜牧聯營體和基地建設為重點,按照產供銷、種養加、貿工農、農科教一體化經營的原則,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通渭的草畜產業開發蘊藏著巨大的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全縣共有929.8萬畝較為廣闊的草地資源,其中天然草原329萬畝(可利用的有289.5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61%,是發展草原畜牧業得天獨厚的基礎,也是全縣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和綠色屏障。同時,全縣每年有13萬噸蠶豆、中藥材和洋芋等農作物秸杆及下腳料,透過青貯氨化等技術加工後,也可成為優質高效飼料。

  草畜產業作為大農業的重要鏈條,對於帶動整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發展草畜業可以將大量的`農作物秸杆及下腳料轉化為肉禽蛋奶,不僅增值,而且增加食物生產總量;二是發展草畜業能為種植業提供大量優質無公害肥料,降低種植業生產成本,刺激以中藥材、洋芋為主的種植支柱產業向標準化生產方向發展;三是發展草畜業可以有效帶動加工業的發展,進而促進運輸、服務等相關產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四是發展草畜業必須保護和改良天然草場,大量種植優質牧草,解決草畜矛盾,實現動態平衡,這樣將有效促進全縣生態環境建設,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實現山清水秀、畜多人富的目標。因此,將草畜產業作為農業產業化的突破口,可以有效促進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相互促進,迴圈發展,從而推進農業產業化程序,加快農村小康建設步伐。

  一、通渭草畜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通渭草畜產業按照“兩洋(羊)一藥”的農業結構調整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加快發展步伐,區域化佈局日趨完善,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呈現出穩步、快速、健康發展的局面,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全縣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地位日益提高。

  一是草畜產業效益不斷提高。全縣草畜產業產值達1.29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農民人均草畜業收入達400元左右。肉類總產量達到1.35萬噸,禽蛋產量達1283.5萬噸,基本滿足了城鄉群眾對肉、蛋、奶等畜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經過引進名、優、新、特品種,進行雜交改良,牛、羊、豬、雞良種率分別達到40%、50%、60%和70%,良種化程度不斷提高。

  二是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康達良種繁育有限公司、永明養殖廠、正龍骨粉廠等畜產品生產及加工龍頭企業運轉良好,帶動了草畜產業化經營程序。

  三是草產業建設初具規模。1998年以來,透過實施退耕還草工程、無補助優質牧草種植、牧區開發示範工程和岷山紅三葉牧草種子繁育基地建設,共建立人工草地10150畝,改良草地50500畝,圍欄草地10100畝,退耕還草10000畝,建立牧草種子基地1056畝,紅三葉種子繁育基地3010畝,引進試驗示範優質牧草66種,累計種植多年生牧草11萬畝,為草畜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四是規模經營發展勢頭強勁。透過示範點和畜牧強鄉、強村建設,全縣已發展畜牧聯營體400個,規模養殖戶7710戶,飼養量11.6萬頭(匹、只),佔全縣總農戶的9.3%。發展暖棚養畜戶3862戶,飼養量3.9萬頭(匹、只)。以閭井為中心,輻射帶動東、南部山區6個鄉鎮建設肉牛肉羊生產基地,已發展優質肉牛1.42萬頭,優質肉羊2.63萬隻。

  五是產後服務有了較大改觀。按照“突出草食畜牧業,參與市場競爭,拓寬流通渠道,健全營銷網路,服務產業化經營”的宗旨,成立了秦許鄉橋上村牛羊養殖協會、閭井鎮種草養畜協會等6個養殖販運協會,簽訂牧草訂單10160畝,充分發揮了外連市嘗內連農戶的橋樑紐帶作用。同時,全縣共有從事畜禽販運、屠宰、營銷的個體戶840多戶,因其資訊靈、方法活、行動快,成為搞活草畜產品流通的中堅力量。全縣已建成活畜市場19個,肉品市場17個,其中閭井、蒲麻兩個牲畜交易市場遠近聞名,城鄉集市貿易更加活躍。

  六是技術含量不斷提高。畜牧部門實行專業技術人員包鄉、包村等制度,深入村社指導群眾發展草畜產業,及時將新知識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畜牧科技貢獻率、入戶率進一步提高,分別達到了28%和56%。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草山管護不力,資源利用率低。由於長期忽視對天然草場的管護、改良和建設,草場利用缺乏科學規劃,草場累計開墾80萬畝,退化、沙化60.8萬畝,草地生產能力下降,8畝草場才能飼養1只羊。目前,天然草場理論載畜量為41.13萬個羊單位,全縣人工草地面積約10萬畝,可養畜15萬個羊單位。由於利用率不到50%。每年約13萬噸農作物秸杆及下腳料可養畜5萬個羊單位。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秸杆合計理論載畜量61.13萬個羊單位,但全縣草食畜實際存欄64.47萬個羊單位,超載3.34個羊單位,加上東南部一些外來牲畜越境掠奪式放牧,造成草原嚴重超載。二是牲畜良種化程度較低。近年來由於資金不足等原因,牲畜特別

  是牛羊良種引進和品種改良緩慢,地方品種單一,退化比較嚴重。三是草畜產業化經營水平低。全縣畜產品龍頭企業規模小,屠宰、加工、冷藏環節薄弱,草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尚屬空白,飼料工業發展滯後,規模養殖效益不高,畜產品市場牽引力不足,大量牲畜被販往外地,優勢資源還沒有產業,還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

  三、發展思路和對策

  新時期,要發揮比較優勢,將通渭草畜產業這一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基本思路是,圍繞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按照“草場戶營化,草種優質化,牲畜良種化,畜圈暖棚化,經營產業化”的思路,以草產業和草食畜牧業開發為中心,大力實施“牧區繁育、農區育肥”的區域發展戰略、“禁牧休牧、舍飼餵養”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綠色認證、地方品牌”的外向型經濟戰略等“三大戰略”,完成由掠奪式放牧向舍飼餵養轉變、由數量型畜牧業向質量數量型畜牧業轉變、由千家萬戶小而全的適度規模養殖向集約化產業化方向轉變的“三大轉變”,實現優質牧草種子繁育基地突破1萬畝、無公害牛羊繁育突破10萬頭(只)、草畜業產值突破佔農業總產值三分之一格局的“三大突破”,加強“三化”草地的綜合治理力度,扶持發展草畜加工龍頭企業,大規模種植優質牧草,開發無公害綠色畜產品和地方名優特畜產品,壯大發展規模,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加銷一條龍、貿工牧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儘快走出一條高效生態現代牧業之路,力爭把通渭建成甘肅南部特色牧業強縣和畜產品貿易集散中心。

  圍繞上述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加快通渭草畜產業化程序,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以加強草原生態建設為切入點,合理利用草山資源。結合退耕還林(草)工程和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的實施,依據《草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在加強天然草原保護的同時,積極編制規劃,分步建設,以草定畜,恢復植被,逐步提高草地生產能力。一是積極爭取國家退耕還林還草專案,爭取每年種植以岷山紅三葉和貓尾草為主的優質牧草10萬畝,將已墾草原逐年退耕還草,至20xx年建成人工草地60萬畝。二是積極爭取國家退牧還草專案,對重度退化的35.9萬畝草原進行禁牧封育,補播改良,對中、輕度退化的94.5萬畝草場實行有計劃地輪牧、休牧和補播,進行草場綜合治理,使退化草場全部得到改良。三是在依託草山抓好夏秋季遠山草場放牧的同時,積極推廣各類暖棚舍飼育肥,加強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增加飼料品種,使配合飼料應用普及率達20%以上。四是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等營養含量豐富的副產品,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氨化技術,引進試驗秸稈微貯技術,使30%以上的農作物秸稈透過氨化處理加工成精細飼料,提高秸稈資源利用率。

  (二)以加快產業基地建設為切入點,擴大區域養殖規模。對全縣畜牧業資源進行最佳化配置,堅持區域發展,突出規模養殖,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按照“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託市場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思路,建設能在全縣形成相對集中、具有較大規模、較強競爭力和輻射帶動作用的草產業及牛羊育肥、繁育產業基地。一是以閭井、鎖龍、麻子川、秦許、寺溝等鄉鎮為主建立犛肉牛生產基地;二是以麻子川、秦許、寺溝等鄉鎮為主建立尤拉羊生產基地,以西寨、清水、十里、岷山等鄉鎮為主建立黑紫羔羊生產基地;三是以中寨、小寨、維新、堡子等鄉鎮為主建立暖棚養豬生產基地;四是以梅川、西江、茶埠、文鬥等鄉鎮為主建立禽蛋肉生產基地;五是以城郊及洮河沿岸各鄉村為主發展養魚業,興建小魚塘,形成水產基地;六是以麻子川為主建立岷山紅三葉牧草種子繁育基地,以東南部山區為主建立牧草種植基地。加快建設一批牛、羊育肥專業村,豬、羊、雞飼養專業村、社,力爭到“十五”末各類畜禽規模養殖戶發展到6000戶,輻射發展各類養殖專業村50個、專業社100個,儘快形成一個以基地為核心,輻射範圍為半徑的草畜產業發展網路,提高通渭草畜產業的整體優勢。

  (三)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切入點,延長草畜產業鏈條。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立足資源優勢,重點扶持有競爭優勢、輻射帶動面廣、社會生態效益好、與農戶利益關係密切的龍頭企業,打破所有制、行業、地域界限,採取國家、集體、個人、內資、外資多方投資辦法,千方百計擴大龍頭企業規模,對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資產的最佳化組合,培育“產、加、銷”一體化的畜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集團。當前,要加大扶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抓緊畜產品工貿公司、岷州畜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線改擴建,擴大岷山種畜場牛肉罐頭生產規模,提高產品檔次,儘快啟動岷州清真肉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一庫三線”,積極論證實施草產業及飼料加工、牛羊產品初級加工、牛羊產品深加工、佔扎路屠宰嘗畜產品工貿公司製革生產線、毛條生產線等一批龍頭專案,將蕨麻豬和黑紫羔羊、當歸羊系列產品培育成“隴貨精品”,使全縣畜產品深精加工率達到40%以上,發揮龍頭企業的聚合和帶動效應,提高畜牧產業附加值。力爭在閭井、城關培育出2—3個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型龍頭企業,在閭井、麻子川、城關培育出3—4個草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使之成為具有較強產品開發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龍頭骨幹。在閭井、麻子川等畜產品主產區積極建設一批畜禽綜合交易市場,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以村鎮集貿市場為主的農副產品初級市場,積極聯絡售貨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搞好畜產品的流通,不斷提高市場運營方式,充分發揮市場的聚散功能,使市場這一中心環節高效、有序運轉。

  (四)以科教興牧為切入點,提高草畜產業科技含量。儘快建成萬隻種雞場和5000頭良種仔豬繁殖場,配套建成5個仔豬擴繁村,繼續抓好黃牛細管凍配改良,堅持每年引進一批良種羊,開展純繁和雜交改良,力爭透過3—5年的努力,使牛、羊、豬、雞的良種化程度分別達到45%、55%、65%和75%,規模養殖豬、雞良種率達到90%。要採取技術承包、科技示範、技術培訓、送科技下鄉等多種形式,繼續抓好實用技術推廣和畜牧科技培訓,把青貯氨化飼料、暖棚養畜、配合飼料開

  發利用、綿羊雜交改良技術等一批輻射面廣、帶動性強、經濟效益明顯的畜牧業新技術推廣給農民,力爭使每戶有1個科技明白人,掌握1—2項實用技術。要在全縣興建5個牧業園區,積極開展畜種引進馴化,雜交改良,畜產品開發,優質牧草培育,飼養方式改進等試驗示範,為畜牧產業的發展作好技術儲備,不斷提高整個產業鏈條的科技含量和最終產品檔次。

  (五)以依法治牧為切入點,保障草畜產業可持續發展。把發展畜牧同草場建設、退耕還草、水土保持、環境治理、建設生態農業結合起來,走高效生態牧業之路。依據《草原法》、《水土保持法》、《動物防疫法》、《種畜禽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監督,堅決禁止亂開荒、亂挖野藥等破壞草山植被的行為,落實動物防疫、檢疫雙軌責任制,嚴防疫病傳播。防止盲目擴大畜禽數量,加強草場管護,依法核定載畜量,採取草場圍欄等辦法防止過量載畜,及時清理超載放牧和越境放牧畜群,儘量做到以草定畜,減輕草場壓力,防止草原沙化、退化,促進生態環境的休養生息和草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