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中級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

獨立學院中級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經濟類專業的一門重點必修專業課程,其課程內容理論性比較強,相對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難度,加上經濟學涉及的模型理論與數學公式比較多,學生在學習起來比較容易混淆,所以如何改進中級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法,成為了高校經濟類學科老師研究的主要內容。結合長期的中級微觀經濟學授課經驗,透過分析當前授課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本文從完善教學方法、增加案例教學在授課中的比例以及利用新媒體等方面提出幾點改革的建議和措施,以此來提升中級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中級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中的重要內容,從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為標誌產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曆史了,微觀經濟學研究個體經濟單位的行為,包括消費者、工人、投資者、土地所有者、企業——事實上包括任何參與經濟執行的個人和法人,微觀經濟學就是解釋這些經濟單位如何做出決策,以及為什麼這樣做。中級微觀經濟學則是在原來理論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用一系列的數學公式與模型去證明這些行為的合理性以及預測他們未來的趨勢,因此包含了大量的資料和圖形以及數學函式,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和經濟學理論基礎,一接觸理論性與研究性這麼強的'課程,不僅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難度,學生消化起來也比較難,因此改進方法勢在必行。

  一、高校中級微觀經濟學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

  首先是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中級微觀經濟學設計的理論模型以及數學函式過多,會使學生產生學科嚴重脫離實際的感覺,覺得學這門課程無用,尤其是一些獨立學院的學生。獨立學院與私立高校由於生源複雜,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較差,而且獨立學院的學生更善於實踐應用,學生對實踐課程或者與創業有關的課程感興趣,一旦學習理論知識時,就會覺得乏然無趣,因此曠課率也會極大地攀升,最終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惡性迴圈。

  其次是課程安排難度大,由於中級微觀經濟學難度較大,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學懂需要花費不少時間,而獨立學院裡的大部分學生很少會利用課餘時間來看書,更多的是去做打工兼職等一些活動,因此他們希望能夠在課堂上學完所需的一切知識與模型理論,這就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他們必須在課堂上把所有理論與模型以及推導求證公式講清楚,這就必須要求老師們放慢進度,而且學生在課堂上也會經常不斷要求老師講慢講詳細。然而由於時間限制與其他專業課課程安排的需要,高校中級微觀經濟學只能開設一個學期,因此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與任務,經常需要趕進度,結果就導致學生學習時間不足,上課又聽不懂,即使努力去聽也無法及時消化吸收,結果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上課沒有積極性,玩手機聊天睡覺。這不僅極大地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還進一步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到學期末時,如果按照教學任務教完一本書,能100%完全聽懂消化中級微觀經濟學的學生,基本只有20%。

  再次是教師教學方法落後,相對單一。目前我國中級微觀經濟學教師在授課時基本上是以“灌輸式”的方式去教授課程,這種“填鴨式”的方式使得學生往往處於被動接受的角色,所以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上學時限制,往往出現教師在課堂上重視理論傳授的情況,導致教師與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消化吸收以及與學生互動的時間減少,學生自然積極性不高,主觀能動性也不強,難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最後是考核方式單一,缺乏靈活 性。目前中級微觀經濟學的考核方式還是採用試卷考核的方式,而試卷的內容主要以理論分析、簡答、選擇、填空與案例分析以及計算組成。在考核過程中採用閉卷考核的方式,由於考試內容限制,有很大的侷限性,經常出現學生要求老師劃重點然後回去死記硬背的現象。這極大地削弱了考試分數作為一個科目評價標準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使得考試成績與學生能力不相符,成績單大打折扣,水分含量大。最終影響的是學校的教學質量與聲譽。

  二、應對辦法

  為應對以上困難與挑戰,獨立學院及私立院校中的中級微觀經濟學老師應採用以下辦法解決與應對:

  首先是做到與學生的充分溝通與交流。在每個學期的第一節課上,須與學生做好互動,告訴他們學習中級微觀經濟學的好處,比如告訴他們:以後創業,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掌握和了解市場與企業的運作規律,投資也要關注經濟狀況,瞭解企業執行規律與分析市場現象。同時分析方法和工具也必須要掌握,經濟模型和理論對畢業論文寫作也很重要,是經濟學人的素養,體現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如此學生自會覺得很有道理,也就會有興趣和動力去學習。

  其次是課程任務設定上儘量結合實際,比如挑一些重點內容與章節進行詳細講述,講課速度要慢,儘量做到全部學生隨時隨堂理解,適當穿插生動有趣的案例與新聞事實進行講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最重要的是預留下充足的時間與學生做好互動,譬如把學生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去社會上調研,研究遇到的每一個微觀經濟學的現象,做成PPT在課堂上展示。當然,如此還不能最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好是讓學生將自己的研究內容做成海報,放在課堂上展示,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自然就會提高。

  最後是進行考試與評分改革。第一,將考試分數與學生課堂表現合理結合起來,如上文所做PPT內容與海報,不但要作為期末分數的一個重要標準,還要讓同學們參與進來,比如在最後課堂上讓同學票選最好的作品,根據票數進行評分,參與性高了,同學們的主動性自然就高。第二,筆試部分,筆者不建議筆試內容出概念題與選擇題,因該多一些計算題,但是計算題不能太難,必須以學生們課堂上的理解水平為基礎,如此一來,不僅考查了學生的經濟學素養與能力,更加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加強了課程的應用性,但是計算題也要含有一定的創新性,要讓同學們喜歡上考試,在考試過程中放鬆應考。這些要求自然顯得有些太高,但我們依然是有辦法的,比如下面是筆者的期末考試試題,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內容如下:“來自星星的你之後,都敏俊教授留在了地球上,他可以不用吃飯,也不用花錢買衣服,但是千頌伊要喝啤酒吃炸雞,而且要花都教授很多錢買衣服,已知千頌伊消費啤酒炸雞和衣服的效用為U(F,C)=FC,都教授2014年的收入為1200萬韓元,啤酒炸雞和衣服的價格均為每單位1萬韓元,但是到了今年,食物價格上升到了2萬韓元,衣服價格上升至3萬韓元,以100表示去年的生活成本指數,請計算為了滿足千頌伊的消費需求,都教授在今年的生活成本指數、拉氏指數以及帕氏指數。(提示:在這樣的偏好下,千頌伊喜歡相同數量的食物和衣服)”上述考題將經濟學內容與流行元素結合起來,同時充分考慮到了應用性,一舉多得,得到了不錯的反響。

  由上可見,中級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方向必須是在能最大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學生樂趣的同時讓學生學到知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