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品種的分類

茶樹品種的分類

  我國是茶的發源地,茶文化歷史悠久,茶的種類豐富,有綠茶白茶等等;茶樹的品種也很多,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茶樹品種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進一步瞭解茶樹的品種。

  1、茶樹品種分佈

  茶樹經過世世代代的繁衍和廣泛的傳播。經受著多種多樣的生態條件和生產條件的長期影響,以及人工馴化和選擇的作用,形成了十分豐富的品種資源。茶樹選種活動,古時就已開始。據記載,晉武帝(公元265—290年)時,即有安徽宣城人秦精在今湖北鄂城縣武昌山採集大葉種茶樹。在唐代陸羽《茶經》、宋代《東溪試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等菱,都有有關茶樹選種和茶樹品種性狀的記述,還流傳著許多古人發現、馴化、利用野生茶樹的軼事和傳說。隨著生產的發展、茶類的創新,以及人們的辛勤培育,茶樹品種更是層出不窮。

  目前已發掘的茶樹地方品種或型別,約有五百餘個。近二十年來,全國各有關單位選育出的茶樹新品種、品系、據不完全統計,也有一百餘個。在西南、東南茶區,還蘊藏著許多性狀奇特的野生大茶樹和茶種的近緣植物。透過調查、整理和初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我國主要茶樹品種資源分佈情況,對主要栽培品種的性狀和特性,也有了基本瞭解。在已有性狀資料的品種中,如按樹型分類,灌木型品種佔74%,小喬木型品種佔10%。喬木型品種佔16%;如按葉片大小分類,特大大葉類品種佔13%,大葉類品種佔25%,中葉類品種佔44%,小葉類品種佔18%。

  我國茶區主要分佈於北緯33。以南,東經98。以東,在這個大約280萬平方公里的近似長方形地帶,由西南往東北,茶樹品種的分佈,則由高大的喬木逐漸演變為灌木,植株矮化,葉片漸小而厚,柵欄組織加厚,抗性增強,多酚類物質漸減。雲南、貴州、四川一帶,我們祚早期從野生茶樹馴化為栽培種的一些古老型別,仍然保持著喬木性狀和特性,除了生態條件影響外,與人們栽培利用方式也有關係。古老的雲南大葉種、苦茶、大樹茶的種植區,由於採取林下種植,不修剪,攀枝折採,以至茶成大樹,枝葉粗大。

  喬木型別的茶樹品種,多分佈於西南和華南茶區。喬木型最突出的茶樹品種資源雲南大葉種,隨著近代的利用和推廣,不僅在雲南省西南部大面積種植,而且分佈到廣東、廣西以及四川、貴州、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的南部。經多年引種實踐,除四川盆地外,雲南大葉種在北緯25度以南茶區推廣,較有成效。

  小喬木型別的茶樹品種,較集中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等地。隨著茶樹良種的推廣,這類茶樹品種的分佈,有很大擴大。例如,著名的福鼎大白茶,幾乎在全國茶區都有分佈。

  灌木型別的茶品種,主要分佈於我國茶區的中部、東部和北就,其中著名的祁門種、鳩坑種、湄潭苔茶等,也有較大範圍的分佈。這類茶樹品種資源適應性強,受溫度、溼度和地勢等生態條件約束性較小,地理分佈區較為廣泛。

  除了豐富多彩的茶樹品種外,野生大茶樹和茶種近緣野生植物,分佈也很廣,在西南、華南甚至華東地區都有發掘,如著名的雲南南糯山大茶樹、大黑山大茶樹、貴州赤水大茶樹、四川宜賓大茶樹等。這些野生茶樹資源的發掘,為進一步研究茶樹起源、進化和選育新品種,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由此可見,我國茶樹品種資源極為豐富,分佈廣泛,世界上各種茶樹型別,我國應有盡有。這些十分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為祖國茶葉秤積累了珍貴的寶藏,對世界茶中生產的發展也作出了貢獻。

  2、茶樹品種的.基本性狀

  茶樹是異花授粉植物,又是一個古老的樹種,在千百萬年的系統發育過程中,由於自然演化和天然雜交,品種性狀和特必,不斷產生變異與進化,無論生殖器官或營養器官,都存在著複雜而廣泛的變異。我國茶樹品種主要性狀及其變異情況。

  在生產栽培的茶樹品種中,就全國茶區而言,灌木型別佔多數,但小喬木和喬木型別的品種也很豐富。特別是在西南和華南茶區,喬木型別的品種栽培面積較大。在雲南、廣東、廣西等茶區,喬木型別的雲南大葉種,則成為主要栽培品種。

  喬木型別的茶樹品種,植株高大,分枝部位高,主幹明顯,分枝稀疏。葉片大,葉片長度在10釐米以上。結實率低,抗逆性弱,特別是抗寒性極差。芽頭粗大,芽葉中多酚類物質含量高。這類品種分佈於溫暖溼潤的地區,適宜制紅茶,品質上具有滋味濃強的特點。

  灌木型別的茶樹品種,植株低矮,分枝部位低,從基部分枝,無明顯主幹,分枝密。葉片小,80%的品種葉片長度在10釐米以下,最小者不及3百米最大者亦在14釐米以下。結實率高,抗逆性強。芽中地氨基氮含量高。地理分佈廣,茶類適制性亦較廣。

  小喬木型別的茶樹品種,則介乎灌木喬木型別之間,區域適應性和茶類適制性亦較廣。

  栽培茶樹的目的,是採摘其幼嫩新梢,作為製茶原料。因此,茶樹的長相、葉和芽的性狀、芽的萌發和生長特性,以及新梢的性狀,也就成為研究茶樹品種的重要經濟性狀。

  任何茶樹品種,都存在著樹型、葉片大小和發芽遲早的區別,在這三個性狀方面,都表現出各自的特徵,顯示出一定的穩定性。樹型、葉片大小和發芽遲早不同的茶樹品種,在經濟性狀上亦存在顯著差異。

  3、茶樹品種分類

  根據我國茶樹品種主要性狀和特性的研究,並照顧到現行品種分類的習慣,我們將茶樹品種按樹型、葉片大小和發芽遲早三個主要性狀,分為三個分類等級,作為茶樹品種分類系統。各級分類標準如下:

  第一級分類系統稱為"型"。分類性狀為樹型,主要以自然生長情況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習性而定。分為喬木型、小喬木型、灌木型。

  (1)喬木型此類是較原始的茶樹型別。分佈於和茶樹原產地自然條件較接近的自然區域,即我國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植株高大,從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顯的主幹,呈總狀分枝,分枝部位高,枝葉稀疏。葉片大,葉片長度的變異範圍為10—26釐米,多數品種葉長在14釐米以上。葉片柵欄組織概為一層。

  (2)小喬木型此類屬進化型別。抗逆性較喬木類強,分佈於亞熱帶或熱帶茶區。植株較高大,從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幹明顯,植株上部主幹則不明顯。分枝較稀,大多數品種葉片長度以10—14釐米之間,葉片柵欄組織多為兩層。

  (3)灌木型此類亦屬進化型別。包括的品種最多,主要分佈於亞熱帶茶區,我國大多數茶區均有分佈。植株低矮,無明顯主幹,從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葉片較小,葉片長度變異範圍大。為2。2—14釐米之間,大多數品種葉片長度在10百米以下。葉片柵欄組織2—3層。

  第二級分類系統稱為"類"。分類性狀為葉片大小,主要以成熟葉片長度,併兼顧其寬度而定。分為特大大葉類、大葉類、中葉類和小葉類。

  (1)特大葉類葉長在14釐米以上,葉寬5釐米以上。

  (2)大葉類葉長10—14釐米,葉寬4—5釐米。

  (3)中葉類葉長7—10釐米,葉寬3—4釐米

  (4)小葉類葉長7釐米以下,葉寬3釐米以下。

  第三級分類系統稱為"種"。這裡所謂的"種",乃是指品種或品系,不同於植物分類學上的種,此處系借用習慣上的稱謂。分類性狀為發芽時期,主要以頭輪營養芽,即越冬營養芽開採期(即一芽三葉開展盛期)所需的活動積溫而定。分為早芽種、中芽種和遲芽種。根據我們在杭州對全國主要茶樹品種營養芽物候學的觀察結果,將第三級分類系統作如下劃分:

  ①早芽種發芽期早,頭茶開採期活動積溫在400℃以下。

  ②中芽種發芽期中等,關茶開採期活動積溫400—500℃之間。

  ③遲芽種發芽期遲,關茶開採期活動積溫在500℃以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