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館的作文範文
北京天文館的作文範文
篇一:北京天文館
北京天文館位於北京西直門外大街,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科學博物館,主要透過人造星空模擬表演,舉辦天文知識展覽,編輯出版和發行天文科普書刊,組織進行大眾天文觀測等形式向公眾宣傳普及天文學知識,北京天文館已經成為中國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公眾開展天文科普宣傳、教育的主要陣地,1995年以來,天文館先後被定名為國家和市、區級科普教育基地、科學與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並多次被評為國家和市級“科普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場館簡介
北京天文館是中國第一座天文館。位於北京西直門外。1957年9月建立。該館有直徑2 3.5米象徵天穹的天象廳,中間安裝精緻的國產大型天象儀,可表演日、月、星辰、流星彗星、日食以及月食等天象。能容600人觀看。門廳正中有反映地球自轉的傅科擺。西側展廳陳列天文知識展覽,東側演講廳經常舉行學術交流和普及天文科學知識報告。庭院中有兩座天文臺,其中一座裝有口徑13釐米的望遠鏡,觀眾透過它觀看月亮、行星、星雲、星團,白天觀測太陽黑子。古觀象臺建於明正統七年(1442),陳列清代8件巨型銅質天文儀器: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天體儀、紀限儀、象限儀、地平經儀、地平經緯儀和璣衡撫辰儀,體態生動,工藝精湛。古觀象臺還包括紫微殿、晷影堂等附屬建築。古觀象臺主臺下面開闢為三層的空心大廳;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展廳和紫微殿、東西廂房以及晷影堂,陳列有《中國古代天文成就 展覽》,還有清代康熙書寫的“觀測唯勤”和乾隆的“觀象授時”題匾。紫微殿前置有簡儀、渾儀的三分之一模型,院中安置正方案儀表。晷影堂前豎有銅質圭表。
北京天文館還使用此鏡進行研究性記錄,參加全國太陽黑子聯合觀測專案。另一座是色球望遠鏡天文臺,應用色球望遠鏡觀測和拍攝太陽色球層的變化。西側還有天文廣場,陳列室外觀測儀器,供觀眾觀測。該館辦有《天文愛好者》雜誌及與紫金山天文臺合編的《天文普及年曆》雜誌等。位於北京東城建國門立交橋西南的北京古觀象臺歸北京天文館管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館概況
北京天文館,位於北京西直門外大街,為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科學博物館。主要透過人造星空模擬表演,舉辦天文知識展覽,編輯出版和發行天文科普書刊,組織進行大眾天文觀測等形式向公眾宣傳普及天文學知識。除此之外,還根據不同層次的青少年學生經常性地組織舉行天文講座、天文培訓、天文奧賽、知識競賽和天文科技夏(冬)令營等各種科普活動,引導和培養學生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北京天文館已經成為我國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公眾開展天文科普宣傳、教育的主要陣地。1995年以來,天文館先後被定名為國家和市、區級科普教育基地、科學與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並多次被評為國家和市級“科普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該館分A館和B館兩大部分:A館始建於1955年,1957年建成開放。總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主要開放設施有天象廳;展覽廳;影視報告廳和大眾天文臺。A館天象廳於2008年7月11日改造後重新開放。內設400席座位,廳內安裝德國蔡司9型天象儀,美國Sky-Skan公司的全天域數字投影系統,和4臺輔助鐳射投影器,4臺噴霧發生器以及13.1聲道的環繞聲系統。這樣的超級組合,使北京天文館天象廳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天象廳之一。西展廳為《玩轉星空》展覽,東展廳為《伽利略望遠鏡--改變世界的工具》展覽。
篇二:參觀北京天文館
今天天氣又不好,但是我的心情好,因為我又能去天文館了。
這次我參觀的A、B館,就先說A館吧。A館的主題是《玩轉地球》,門口還有一個大擺子,它是根據地球自轉擺動的,還擺設著從太空裡掉下來的冰、鐵隕石。
B館很大,共分為四層,第四層是影視展播廳,其他幾層有世界上第一個天文望遠鏡的製造者伽利略和天文望遠鏡的效能。還有日食、月食的形成及其原因,太陽、月亮、地球的形象可逼真了。
還有八大行星繞地球轉動的大模型,好像我真的在太空旅遊。我好喜歡天文館,我要練好身體,長大做一名優秀的宇航員。
篇三:我心中的天文館作文
當我睜開第一眼的時候,一個高大雄偉的“星球”就已經出現在我眼前。這個高大的球體圍繞著一個“小銀河”,彷彿它就是可以統治整個宇宙的星球。在這高大的物體下,我顯得很渺小;在整個宇宙中,它也顯得很渺小。所以,它要了解宇宙所有的奧秘,它就是天文科技館。 當我一進入大廳,映入眼簾的就是無數個星球,每一個星球都綻放著它應有的色彩。紅色的是火星,好像一個正在熊熊燃燒的大火球;褐色的是土星,像一個巨大的巧克力一樣甜蜜而誘人;藍色的是我們可愛地球,像水晶一樣晶瑩剔透首先吸引我的就是一個隧道,走到隧道前看到的景象絕對不可思議,下面是一片空虛,嚇得我都要倒了。旁邊的一位叔叔看見了我的表情,急忙說:“小朋友,不要害怕,這是4D影象。”聽了這句話,我的心才平靜了下來,腳踩在移動的電梯上,聚精會神的欣賞《宇宙的起源》: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宇宙學家們為我們勾畫出這樣一部宇宙歷史:大爆炸開始時約137億年前,極小體積,極高密度,極高溫度;大爆炸前10-43秒 宇宙從量子背景出現;大爆炸前10-35秒 同一場分解為強力、電弱力和引力;大爆炸前10-5秒 10萬億度,質子和中子形成;大爆炸前0.01秒 1000億度,光子、電子、中微子為主,質子中子僅佔10億分之一,熱平衡態,體系急劇膨脹,溫度和密度不斷下降看著宇宙經過漫長的時間才形成了今天壯觀的景象,我的心情感到無比的激動。走完了隧道,裡面的資料真是讓我驚歎不已。我本想上地二層的,但始終找不到電梯。經過詢問,原來外面的那一條“銀河”就是電梯,來到電梯旁。電梯是一個圓形球體,只能容兩人。來到第二層,第二層是一個虛幻空間,所以要穿上特製的服裝。穿上服裝,你就可以在虛幻空間裡遨遊了。最後一層是天文臺,可以看見“真正”的宇宙:群星像寶石一般點綴在深藍色的天幕上熠熠生輝。 我們在科技館裡玩得時候能夠學到許多新奇的東西,又能學到很多知識,更能瞭解科技的奧妙。激勵我們不斷努力學習,去探索更多的科學奧妙!
篇四:北京天文館
北京天文館位於北京西直門外大街,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科學博物館,主要透過人造星空模擬表演,舉辦天文知識展覽,編輯出版和發行天文科普書刊,組織進行大眾天文觀測等形式向公眾宣傳普及天文學知識,北京天文館已經成為中國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公眾開展天文科普宣傳、教育的主要陣地,1995年以來,天文館先後被定名為國家和市、區級科普教育基地、科學與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並多次被評為國家和市級“科普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場館簡介
北京天文館是中國第一座天文館。位於北京西直門外。1957年9月建立。該館有直徑23.5米象徵天穹的天象廳,中間安裝精緻的國產大型天象儀,可表演日、月、星辰、流星彗星、日食以及月食等天象。能容600人觀看。門廳正中有反映地球自轉的傅科擺。西側展廳陳列天文知識展覽,東側演講廳經常舉行學術交流和普及天文科學知識報告。庭院中有兩座天文臺,其中一座裝有口徑13釐米的.望遠鏡,觀眾透過它觀看月亮、行星、星雲、星團,白天觀測太陽黑子。
北京天文館外景
北京天文館還使用此鏡進行研究性記錄,參加全國太陽黑子聯合觀測專案。另一座是色球望遠鏡天文臺,應用色球望遠鏡觀測和拍攝太陽色球層的變化。西側還有天文廣場,陳列室外觀測儀器,供觀眾觀測。該館辦有《天文愛好者》雜誌及與紫金山天文臺合編的《天文普及年曆》雜誌等。位於北京東城建國門立交橋西南的北京古觀象臺歸北京天文館管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觀象臺建於明正統七年(1442),陳列清代8件巨型銅質天文儀器: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天體儀、紀限儀、象限儀、地平經儀、地平經緯儀和璣衡撫辰儀,體態生動,工藝精湛。古觀象臺還包括紫微殿、晷影堂等附屬建築。古觀象臺主臺下面開闢為三層的空心大廳;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展廳和紫微殿、東西廂房以及晷影堂,陳列有《中國古代天文成就展覽》,還有清代康熙書寫的“觀測唯勤”和乾隆的“觀象授時”題匾。紫微殿前置有簡儀、渾儀的三分之一模型,院中安置正方案儀表。晷影堂前豎有銅質圭表。
本館概況
北京天文館,位於北京西直門外大街,為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科學博物館。主要透過人造星空模擬表演,舉辦天文知識展覽,編輯出版和發行天文科普書刊,組織進行大眾天文觀測等形式向公眾宣傳普及天文學知識。除此之外,還根據不同層次的青少年學生經常性地組織舉行天文講座、天文培訓、天文奧賽、知識競賽和天文科技夏(冬)令營等各種科普活動,引導和培養學生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北京天文館已經成為我國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公眾開展天文科普宣傳、教育的主要陣地。1995年以來,天文館先後被定名為國家和市、區級科普教育基地、科學與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並多次被評為國家和市級“科普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北京天文館天文臺
該館分A館和B館兩大部分:A館始建於1955年,1957年建成開放。總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主要開放設施有天象廳;展覽廳;影視報告廳和大眾天文臺。A館天象廳於2008年7月11日改造後重新開放。內設400席座位,廳內安裝德國蔡司9型天象儀,美國Sky-Skan公司的全天域數字投影系統,和4臺輔助鐳射投影器,4臺噴霧發生器以及13.1聲道的環繞聲系統。這樣的超級組合,使北京天文館天象廳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天象廳之一。西展廳為《玩轉星空》展覽,東展廳為《伽利略望遠鏡--改變世界的工具》展覽。
新館於2001年底在天文館原址上動工興建的,總建築規模20000平方米,已於2004年的第四季度建成開放。主要的公共開放設施有:數字化宇宙劇場、3D動感天文演示劇場、4D動感影院、天文展廳、太陽觀測臺、大眾天文臺、天文教室等。宇宙劇場,容量200席座位。引進國外先進的數字化天文放映裝置,它由大型圖形工作站和ADLIP鐳射投影裝置組成,能生動形象地演繹壯麗的星空景象和人類探測太空的壯舉。3D和4D動感天文劇場,其容量分別為48席和196席座位。這兩個劇場的演示功能是對宇宙劇場功能的一種補充和延伸。它們以其強烈的動感、特殊的視聽合成效果為觀眾營造出很強的臨場感、震撼力氛圍。太陽展示廳,展覽面積300米,以展出太陽和太陽系內容為主。主要展項內容有從太陽真空望遠鏡觀測接收而來的1.8米太陽白光投影像;174毫米手描太陽黑子白光全日面投影像;豔麗多彩的太陽光譜投影像;太陽白光、太陽色球全日面和太陽區域性活動區的CCD電檢視象等。以“快樂探尋宇宙奧秘”為主題的新館二期展覽也於2006年7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本次展覽分為15個展區,展示內容十分豐富。大眾天文臺,內建一臺口徑為40釐米的光學折反式天文望遠鏡。主要用於和滿足觀眾、青少年學生對天文觀測與教學實踐活動的需要。
隨著新館的建成開放,必將會極大地豐富北京天文館的開放展示內容和天文教學的手段,同時為進一步繁榮首都的科技文化市場,促進首都的兩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發展和市民的科學文化素養的整體提高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歷史沿革
北京天文館是北京市天文學展覽館和科普基地。北京天文館是在1957年建立的,落成北京天文館地理位置
於1957年9月29日,可細分為天象館、門廳、展覽廳、報告廳以及天文臺等部分。北京天文館位於西直門外大街北京動物園對面。
另外,位於建國門外的北京古觀象臺也歸北京天文館管理,古觀象臺是中國古代的皇家天文臺。 2004年12月12日,北京天文館新館在老館的南側落成。
國際小行星中心於2007年7月30日釋出第60300號公告通知國際社會,第59000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北館星(Beiguan),即北京天文館星。正式的命名儀式於2007年9月28日,在北京天文館50週年慶祝會上,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技處處長薛隨建博士宣讀小行星命名公報,並向天文館館長朱進頒發了小行星命名證書。
建築佈局
北京天文館由兩部分組成,該館分A館和B館兩大部分:北京西直門外的北京天文館(簡稱西館)和北京建國門內的北京古觀象臺(簡稱東館)。北京天文館和北京古觀象臺同時被北京市命名為“青少年教育基地”。
A館始建於1955年,1957年建成開放。總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主要開放設施有天象廳;展覽廳;影視報告廳和大眾天文臺。A館天象廳於2008年7月11日改造後重新開放。內設400席座位,廳內安裝德國蔡司9型天象儀,美國Sky-Skan公司的全天域數字投影系統,和4臺輔助鐳射投影器,4臺噴霧發生器以及13.1聲道的環繞聲系統。這樣的超級組合,使北京天文館天象廳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天象廳之一。西展廳為《玩轉星空》展覽,東展廳為《伽利略望遠鏡--改變世界的工具》展覽。
新館於2001年底在天文館原址上動工興建的,總建築規模20000平方米,已於2004年的第四季度建成開放。主要的公共開放設施有:數字化宇宙劇場、3D動感天文演示劇場、4D動感影院、天文展廳、太陽觀測臺、大眾天文臺、天文教室等。宇宙劇場,容量200席座位。引進國外先進的數字化天文放映裝置,它由大型圖形工作站和ADLIP鐳射投影裝置組成,能生動形象地演繹壯麗的星空景象和人類探測太空的壯舉。3D和4D動感天文劇場,其容量分別為48席和196席座位。這兩個劇場的演示功能是對宇宙劇場功能的一種補充和延伸。它們以其強烈的動感、特殊的視聽合成效果為觀眾營造出很強的臨場感、震撼力氛圍。
北京天文館內部場景
太陽展示廳,展覽面積300米,以展出太陽和太陽系內容為主。主要展項內容有從太陽真空望遠鏡觀測接收而來的1.8米太陽白光投影像;174毫米手描太陽黑子白光全日面投影像;豔麗多彩的太陽光譜投影像;太陽白光、太陽色球全日面和太陽區域性活動區的CCD電檢視象等。北京天文館設施包括天象廳,門廳,展覽廳,報告廳,天文臺等。北京天文館是中國乃至亞洲大陸的第一座大型天文館,目前仍是大陸唯一的大型專業天文館。2004年12月12日,北京天文館新館落成,設施包括數字宇宙劇場,3D影院 ,4D影院,太陽展廳等。
以“快樂探尋宇宙奧秘”為主題的新館二期展覽也於2006年7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本次展覽分為15個展區,展示內容十分豐富。大眾天文臺,內建一臺口徑為40釐米的光學折反式天文望遠鏡。主要用於和滿足觀眾、青少年學生對天文觀測與教學實踐活動的需要。
現任館長
朱進
1991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獲博士學位。1991年7月至2002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後改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其中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為該單位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2002年9月起調任北京天文館館長。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
職務及社會兼職:北京天文館館長,研究員;北京校外教育協會會長;北京古觀象臺臺長;《天文愛好者》雜誌主編;中國天文學會常務理事、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北京UFO研究會副理事長;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委員,第15專業委員會(小行星、彗星和彗星的位置與運動)、第55專業委員會(天文學與公眾的溝通)組委。
編輯本段數字影像
數字工作室簡介
由平均年齡為25歲的年輕人組成的數字工作室,擔負著新老天文館天象節目製作的重任。無論是在傳統光學天象廳加入現代化的數字元素,還是在世界領先的數字宇宙劇場玩轉酷炫的聲光效果,都始終秉承“藝術使科學平易近人”的宗旨,在天象節目製作這個國內沒有同行的領域裡,獨自探索著實踐的道路。
工作室擁有強大的數字圖形處理裝置,年輕但製作經驗豐富的團隊,以及與國際接軌的先進製作理念。其理想是把科學普及和人文關懷有機結合,製作出具有東方文化特色的世界一流的節目,讓視聽效果成為傳達科學知識的效果,使公眾萌發對天文學這一學科的關注和興趣。
隕石收藏
概念及分類
隕石是指從宇宙空間降落到地球的地外物體,常常與“流星體”、“流星”相混淆,“流星體”是指在近地軌道環繞太陽執行的物體,是進入大氣層之前隕石的母體,以一定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後,與大氣層摩擦而消融,在天空劃過一道明亮的痕跡,這一現象稱之為“流星”。大部分流星體不能產生隕石,因為其顆粒太小而在大氣層中被完全燒蝕掉,只有較大未燒蝕掉的物體落到地球表面而形成隕石。
北京天文館歷史遺址
一般將隕石分為三大類:鐵隕石几乎由純鐵鎳金屬組成,含有少量隕硫鐵和矽酸鹽包體;石隕石主要由矽酸鹽組成,含有少量鐵鎳及其礦物;石-鐵隕石是前兩種隕石的中間型別,其矽酸鹽和鐵鎳
含量大體相等。目前世界上儲存最大的鐵隕石是非洲奈米比亞的戈巴(Hoba)鐵隕石,重約60噸;其次是格林蘭的約角1號鐵隕石,重約33噸;中國新疆鐵隕石,重約28噸,是世界第三大鐵隕石;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是吉林隕石,以收集的樣品總重為2550公斤,吉林1號隕石,重1770公斤,是人類已收集的最大的石隕石塊體。
天文館內隕石
鑑定的方法
根據隕石的各種特徵可以進行初步的鑑定:
1、形態特徵,隕石一般呈不規則形態;
2、表面構造,新降落的隕石一般有一層小於1毫米的黑色或深褐色的熔殼,同時還具有流紋或流線構造;
3、比重和成分特徵,隕石由於含有Fe-Ni金屬,比重一般大於地球的岩石(一般2.7g/cm3),隕石比重至少3.3g/cm3;
4、結構構造,球粒隕石的新鮮斷面上一般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細小的球粒及球粒之間的基質,並可見到Fe-Ni金屬及隕硫鐵。鐵隕石如用含2%濃硝酸的酒精溶液腐蝕鐵隕石拋光表面,則可顯示維氏臺登構造。隕石的結構緻密,不可能具有泡沫狀,多孔的或爐渣構造等構造。
隕石的陳列
北京天文館從1957年建館開始,各屆領導非常重視隕石的收集、展覽及和外單位(包括國外)的隕石交流工作,經過幾代人共同努力使隕石收藏達到了一定規模,共收集了國內26次隕石降落事件的樣品,24次國外隕落的樣品,下面就是部分館藏隕石的簡介:1916年3月23日午後2時降落於河北省任丘縣,總重量253g,表面為褐黑色,斷口呈褐黑色,是一塊比較典型的L群球粒隕石。1976年9月13日降落於貴州清鎮縣,共2塊樣品,重2.6kg。1號重600g,2號隕石重2kg ,清鎮隕石是一塊非常珍貴的非平衡的未風化的降落型EH3頑輝石球粒隕石,以其獨特的複雜硫化物集合體,結構特徵和礦物組成而聞名於國際隕石界。
隕石陳列
1972年12月,美國阿波羅17載人宇宙飛船的宇航員斯米特採自月球澄海東南著陸區的樣品,屬於高鈦月海玄武岩,含輝石51.6%,斜長石25.7%,鈦鐵礦21.4%。美國送給中國的僅1克,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歐陽自遠院士等人對其中0.5g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剩餘的部分送給北京天文館作為科普展覽的樣品。
1976年3月8日15時,吉林省吉林市北郊,出現了一顆巨大的火流星,降下了一場世界罕見的
篇五:北京市天文館考察報告
8月17日,我和爸爸對天文館進行了參觀考察。 一進天文館大門,首先看到的是太陽系各行星以及太陽、月球這幾個小型室,它們形狀各異,裡面播放著各自星球的介紹片,還有的有一些展示板。在這裡,我提個建議:每個展室都不錯,除了月球展室以外。月球展室只有月球車的遊戲,這很不好,既不介紹知識又浪費參觀時間。我認為,可以把遊戲改為專題片或是包含月球知識的遊戲也可以,只有毫無知識性的遊戲可不行。
在天王星展室旁邊有一個太陽系知識答題還挺不錯,給出一些題,若是天文知識少的,可以借答題來學習,天文知識好的,可以鞏固一下,加深記憶程度。
由於突然下雨了,我們沒帶傘也沒開車,只好草草參觀了三、四層和地下展室,就離開了。
我認為,天文館知識較少,取而代之的卻是各種遊戲、隨處可見的紀念幣機器與商店,連放映的電影也沒有天文知識。我想,天文館是個盈利型的場館,根本不是博物館了,這也是挺大的遺憾,希望下次去天文館可以看到有所改進。